- 汇率
- 共991题
汇率理论主要有( )。
A.国际借贷说
B.汇兑心理说
C.利率平价说
D.购买力平价说
E.流动偏好理论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解析] 汇率理论起源于和发展于西方国家,是说明汇率决定及变动的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和资产市场说。
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有( )
A.本国货币供给数量的变动
B.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
C.不同国家价格之间相对比价的变动
D.国际资本的流动
E.一国国际贸易差额的变化
正确答案
A,C,D,E
解析
一般来说,造成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国家价格之间相对比价的变动、一国国际贸易差额的变化、国际资本的流动和本国货币供给数量的变动。
该进口商面临的汇率风险是( )。
A.交易风险
B.买卖风险
C.折算风险
D.经济风险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交易风险是指把收回的外币应收账款或支付的外币应付账款兑换成本币或其他外币时,因汇率变动而蒙受实际损失的可能性。
试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正确答案
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一国货币对外贬值有利于本国的出口,而对外升值则有利于进口。这是通过汇率升降对本国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影响来实现的。其原理是:本币汇率下降意味着外币升值,对出口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等值本币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会折合更少的外币,使国外销售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出口扩大;二是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外币价格保持不变,则本币贬值会使等值外币兑换成更多本币,国内出口商品的出口利润增加,从而提供出口商的积极性,扩大出口。同样,本币汇率下降会使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扬,从而抑制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减少进口数量,这样该国的贸易状况就能从两个方面同时得到改善。相反,一国汇率上升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正是由于汇率变动的上述效应,许多国家都倾向于运用外汇倾销来扩大贸易出口,限制进口,以缓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危机。
(2) 汇率变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本币对外贬值后,一单位外币可以折合成更多的本币,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而在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时,会引起本国资本外逃,本币对外升值的作用则相反。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与避险。汇率稳定能确保国外投资者得到预期利润,有利于资本输出入。因此,汇率的过度频繁波动会对资本流动起到损害作用。例如当一些国家的货币暴跌时,国内的本币持有者为了避免损失,就会将本币兑换成其他较为坚挺的货币或购买其他外国金融资产,从而导致国内资金外流,国际收支恶化,并促使汇率继续下降。
(3) 汇率变动对各国国际储备和国际债务的影响。一方面,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国际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引起一国国际储备规模增减波动;另一方面,汇率波动所引起的风险,使一国管理其国际储备与国际债务的难度大为提高,因为汇率升降会增加或减少一国外汇储备存量的实际价值以及对外的实际债务负担。
(4) 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国内的物价水平。通常,本币汇率上升,国内物价水平下降;本币汇率下降,国内物价水平上升。
另外,汇率变动通过影响一国的进出口状况及资本流出入,也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国内利息水平等产生影响。
总之,汇率变动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条件之差异,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是有差别的,而且在很多时候,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汇率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无法确定。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措施中能够拉动内需的是( )。
A.提高准备金率
B.提高利率
C.降低贴现率
D.降低汇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不利于拉动内需,因此A不正确。选项B提高利率可使储蓄增加,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不利于拉动内需。B项错误。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降低再贴现率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量,有利于拉动内需。C项正确,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本币汇率下降,能起着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本币汇率上升,能起着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D项错误。
利率变化直接带来的风险是()
A.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正确答案
A
解析
答案为A。市场风险指因市场价格(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利率变化直接带来的风险即利率风险属于市场风险。
下列措施中能够拉动内需的是( )。
A.提高准备金率
B.提高利率
C.降低贴现率
D.降低汇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运用的资金减少,贷款能力下降,货币乘数变小,市场货币流通量便会相应减少,不利于拉动内需,因此A不正确。选项B提高利率可使储蓄增加,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不利于拉动内需。B项错误。再贴现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中央银行在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中所收取的利息率称为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会增加市场的资金供给量,有利于拉动内需。C项正确。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本币汇率下降,能起着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本币汇率上升,能起着促进进口,抑制出口的作用。D项错误。
下表是2008年1月10日、11日的人民币汇率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日期 美元 欧元 港币 英镑
2008年1月10日 7.2805 10.6816 0.93285 14.2563
2008年1月11日 7.2672 10.7486 0.93143 14.2510
A.表中的汇率是用间接标价法来表示的
B.1月11日相对于1月10日,与人民币相比,英镑的币值有所上升
C.1月11日相对于1月10日,与人民币相比,欧元的币值有所上升
D.在表中所列出的币种中,1月11日相对于1月10日,变动最大的是港币
E.如果表中所示的汇率变动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出口美国的中国商品将变贵
正确答案
C,E
解析
[解析] 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大家对于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的认识。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图表。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表中采取的是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升高表示购买一定单位外币需要付出更多本国货币,即本国货币贬值。B中,应为英镑的币值有所下降。D中,变动最大的应该是欧元。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间接标价法下,汇率升高表示本国货币升值。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没有汇率平价的制约,市场汇率随着( )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
A.国际收支状况
B.物价水平
C.利率
D.外汇供求状况
正确答案
D
解析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汇率没有汇率平价的约束,市场汇率受到外汇供求的变动而变动。
甲公司的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2010年1月6日,甲公司以每股9美元的价格购入乙公司B股10000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8元人民币。2010年12月31日,乙公司股票市价为每股10美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5元人民币。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2010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额为( )元。
A.-38000
B.38000
C.-78000
D.780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由于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币计价,在资产负债表日,不仅应考虑B股股票市价的波动,还应一并考虑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变动的影响。上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应按650000人民币元(10×10000×6.5)入账,与原账面价值612000人民币元(9×10000×6.8)的差额为38000人民币元应直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这38000人民币元的差额实际上既包含了甲公司所购乙公司B股股票公允价值(股价)变动的影响,又包含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汇率变动的影响。
[相关考点] 本题考核第十六章外币折算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外币业务的折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