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射性衰变
- 共1588题
某放射性元素经过4次衰变和6次
衰变,生成了新核;则新核和原来的原子核相比质子数减少了 个;中子数减少了 个。
正确答案
2 14
新核的质子数m=Z-8+6=Z-2比原来的少2个,
新核的核子数n=M-16比原来的少16个包括质子数2个,中子数14个
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的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 ( )
正确答案
BD
本题考查原子核的组成及同位素.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由题意知铱的质子数为77,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为114、116,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质子数之比为1∶1.故正确选项为BD.
近几年,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成为治疗脑肿瘤的最佳仪器.用“γ刀”治疗不用麻醉,时间短,效果佳,“γ刀”被人们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γ刀”治疗脑肿瘤主要是利用γ射线的_______和_______.γ射线产生的机理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很高的能量;很强的贯穿本领;原子核受到激发后而产生(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发出的.
很高的能量;很强的贯穿本领;原子核受到激发后而产生(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向较低激发态或基态跃迁时发出的.
卢瑟福通过实验首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核反应方程为+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C
由物理学史实知A项对;本实验用α粒子轰出而非γ射线,B项错,C项对,原子核反应方程两边电荷数必守恒,D项错.
用放射源铍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1932年,查德威克用“铍辐射”分别照射(轰击)氢和氮(它们可视为处于静止状态),测得照射后“铍辐射”方向高速运动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之比为7.0.查德威克假设“铍辐射”是由一种质量不为零的中性粒子构成的,从而通过上述实验在历史上首次发现了中子.假定“铍辐射”中的中性粒子与氢或氮发生弹性正碰,试在不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条件下计算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u表示,1 u等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取氢核和氮核的质量分别为1.0 u和14 u)
正确答案
1.2 u
设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和v,氢核的质量为mH.构成“铍辐射”的中性粒子与氢核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粒子的速度分别为v′和vH′.由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定律得mv=mv′+mHvH′①
②
解得③
同理,对于质量为mN的氮核,其碰后速度为
④
由③④式可得
⑤
根据题意可知
vH′=7.0vN′⑥
将上式与题给数据代入⑤式得m="1.2" u.
静止的A原子核,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中发生α衰变.释放出α粒子后,变成新核B,B的电量是α粒子电量的n倍(n>1).通过计算说明并画出在云雾中观察到的衰变径迹可能是什么样的?
正确答案
两外切圆且α粒子的半径是B核的n倍
两外切圆且α粒子的半径是B核的n倍
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铅),则铅核比钍核少____________个中子,衰变过程共有____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_____次β衰变.
正确答案
16 6 4
(232-90)-(208-82)=16个,少16个中子,=6,
6次α衰变.82-(90-2×6)=4,4次β衰变.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图中虚线表示原子核所形成的电场的等势线,实线表示一个α粒子的运动轨迹.在α粒子从a运动到b,再运动到c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CD
由图知,α粒子从a到b,受斥力作用,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α粒子从b再运动到c,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到达c点时,由于a、c处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从a到c总功为零,故A、B错误,C正确.α粒子从a到b,受的斥力越来越大,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大,α粒子从b再运动到c,受的斥力越来越小,所以加速度越来越小,因此,α粒子从a到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对.
天然放射性元素(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铅),衰变过程中共有_________次α衰变和_______次β衰变,铅核比钍核少____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______个质子.
正确答案
6 4 16 8
反应方程为,所以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铅比钍的中子少(232-90)-(208-82)=16个中子,少90-82=8个质子。
考古学者在人居住过的岩洞找到一块碳样.它所含有的14C等于有生命物质中的等量碳所含14C的,已知14C的半衰期T="5" 568年,据此可判断此样品的年代距今为多少年?
正确答案
16 704年
根据m剩=
m=
,n=3
由此可知,样品年代为3T=3×5 568年="16" 704年.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