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 共106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以下便是英国法制所达到的地步:给予每个人以天赋的权利,差不多在所有的君主政府里,他们这些权利是被剥夺的。这些权利乃是:人身和财产的全部自由;用笔向国家提意见的自由;只能在一个由自由人所组成的陪审员会面前才可受刑事审问的自由;不管什么案件,只能按照法律条文和明确规定来裁判的自由;放弃英国圣公会信徒对某些职位的特权,信仰的自由。……在英国,一个外国人享受同样的财产自由与人身自由;倘使他被人控告了,他可以要求在审他的陪审员中,一半是外国人,就是说不仅是英国人。
——伏尔泰《哲学通信》
材料2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2,概括出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的异同点。其二人思想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启蒙运动对法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启蒙运动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界。请写出近代中国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例子。(举二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相同点: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点:伏尔泰主张法治;卢梭主张社会契约。核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人身自由。
(2)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或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3)①维新变法宣传兴民权;②辛亥革命建立临时政府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或《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③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
阅渎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勒鲁说:“法国革命把政治恰当地归结为三个神圣的词:自由、平等、博爱。”……而它们的直接来源,就是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则以一种无与伦比的群众动员的伟力把这些普世伦理确认为一切政治制度的合法性源泉。
——《欧洲启蒙运动讲义》
材料二 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诉求以及主要思想武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在改造法国方面有哪些“实在的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拿破仑改造法国的具体措施谈谈你对“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诉求:“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主要思想武器:限制“公权力”、主张“主权在民”和要求“人人自由平等”。
(2)结束了骚乱;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建立了先进的兵役制度;编纂的《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3)拿破仑统治时期取消出版、言论自由,取缔党派、迫害工人、剥夺人民的民主权利,这是对法国启蒙思想及法国大革命精神的否定,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是正确的。同时,拿破仑统治时期,设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采取一系列手段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废除雇佣兵制,施行征兵制;编纂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以上措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观点有些片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最近拟举办“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以下是展览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孔子改制考》);④“只有这两位先生(德生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二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为材料三中的展览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用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解释③“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主张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可以。理由:材料一的观点是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材料二的观点是三权分立;都属于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2)材料一史料价值更大;因为材料一是原始的(第一手的、直接的),或材料二是后人撰写。
(3)作用:①从现代化范式看,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民主政治,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②从整体史范式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③从文明史范式看,“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的主张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欣赏尊崇的心态,欲以西方文明取代封建传统文化,尽管这种“移花接木”法体现出变法理论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但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进一步向“现代人”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人民受到掠夺与奴役:伏尔泰: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实现了政治与道德的统一,它的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2)思想共同点: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相同用意:通过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来为自己的理论服务。
(3)途径:传教士、商人及旅行者在中国的见闻传人欧洲;中国经学、史书的译著在欧洲的传播。孟德斯鸠。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理学压抑人性。伏尔泰。理由:明清以儒家仁政、德政思想治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参与商议军国大事。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4分)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6分)
正确答案
(1)异:欧洲强调神权至上,突出反映教会专制统治;中国强调君权至上,突出反映君主专制。(2分)
同:都反映了封建专制、等级社会的时代特征。(2分)
(2)国家构想:人民主权、政教分离、法治。(2分)
意义: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欧洲的社会转型(代议制的建立)。(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于比较历史问题,要找准比较的基本点,用“求异法”去解题,图表中一、三和五项是比较点,欧洲显然是神权统治,然中国则是君主专制,二者共同之处可以从君主专制角度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表格丙概括国家构想,材料丙中一是人民主权、三是政教分离、九是法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和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助推作用,对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奠定基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