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核算
- 共1706题
下列文件中,属于在生产和存货循环审计中应该审查的文件有( )。
A.现金日记账
B.银行对账单
C.生产通知单
D.成本计算单
E.存货明细账
正确答案
C,D,E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的了解。生产与存货业务循环中的主要文件包括生产通知单、领料和发料凭证、产量和工时记录、工薪汇总表及工薪费用分配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存货明细账以及存货盘点报告表。本题选项A“现金日记账”属于货币资金业务的主要文件。选项B“银行对账单”属于货币资金业务的主要文件中的原始凭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E。
狭义的费用主要包括( )。
A.生产费用
B.向股东分配的利润
C.营业税费
D.期间费用
E.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析] 费用是指经济利益的流出,狭义的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主要包括生产费用、营业税费和期间费用。BE两项作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包括在费用之内。
下列科目中,应于期末将余额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的有( )。
A.所得税
B.投资收益
C.营业外支出
D.制造费用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制造费用应当在期末进行分配,将其分配计入已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其期末余额并不直接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而“所得税”、“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余额,在期末时则需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以计算本期实现的净利润。
成本计算分批法的特点有( )。
A.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成本计算不定期
B.月末无须进行在产品与完工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C.比较适用于冶金、纺织、机械制造行业企业
D.以成本计算品种法原理为基础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析] 分批法下,产品成本的计算是与生产周期相关联,因此产品成本计算是不定期的,所以A正确;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一般不存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问题。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在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时候,就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以便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故B项错误;南于冶金、纺织、机械并不是单件小批生产,应该适合的方法是分步法,故C项错误;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是按照产品品种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是产品成本计算中最一般,最起码的要求,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其他成本计算方法都是以品种法为基础的,故选项D正确。
某企业设有供电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提供服务,为此,供电车间发生费用为50000元,机修车间发生费用为66000元。本月供电车间供电200000度,其中机修车间耗用30000度,甲产品耗用120000度,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0度,行政管理部门耗用10000度。本月机修车间修理工时20000小时,其中供电车间1000小时,甲产品耗用12000小时,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4000小时,行政管理部门3000小时。该企业每度电0.3元,每修理工时计划成本为3.5元。
要求:
(1)根据资料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各受益部门应承担的辅助生产费用,填写下表空格。 (2)编制按计划成本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和调整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1) 辅助生产实际成本:
供电车间的实际成本=50000+3500=53500(元)
机修车间的实际成本=66000+9000=75000(元)
(2)按计划成本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成品 78000
制造费用 26000
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3500
――机修车间 9000
管理费用 13500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60000
――机修车间 70000
调整辅助生产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5000
解析
暂无解析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应该借记( )科目。
A.利润分配
B.生产成本
C.管理费用
D.销售费用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包括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计入“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
下列各项费用中,不能直接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的是( )。
A.车间生产工人福利费
B.车间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
D.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费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车间管理人员福利费属于“制造费用”的范围,它通过“制造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
某制造厂2008年3月份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12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3 200元;甲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50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80 000元。
(2)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成本7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3 200元;乙产品本月发生的直接材料成本为300 000元,直接人工成本50 000元。
(3)甲、乙产品的原材料在每道工序开始时投入,均包括两道工序,第一工序的投料比例均为60%,剩余的40%在第二工序开始时投入。第一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20小时,第二工序的定额工时均为30小时。
(4)月初甲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作业成本)为5 250元,乙产品在产品制造费用 (作业成本)为6 150元。
(5)月末在产品数量,甲产品,第一工序为40件,第二工序为60件;乙产品,第一工序为100件,第二工序为150件。
(6)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甲产品为416件,乙产品为790件。
(7)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作业成本)总额为150000元,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8)按照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作业成本)。
要求:
(1)按照材料消耗量计算月末甲、乙产品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并计算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材料成本;
(2)按照耗用的工时计算月末甲、乙产品的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并计算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人工成本;
(3)用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4)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5)回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哪个更可靠,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第一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60%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60%+40%=100%
甲产品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0×60%+60×100%=84(件)
甲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材料成本=(120 000+500 000)/(416+84)
=1 240(元)
乙产品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0×60%+150×100%=210(件)
乙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材料成本=(70 000+300 000)/(790+210)
=370(元)
(2)第一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20×50%)/(20+30)=20%
第二工序在产品的总体完工率为(20+30×50%)/(20+30)=70%
甲产品在产品的约当产量=40×20%+60×70%=50(件)
甲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人工成本=(13 200+80 000)/(416+50)
=200(元)
乙产品在产品的约当产量=100×20%+150×70%=125(件)
乙产品每件产品成本中包括的直接人工成本=(23 200+50 000)/(790+125)
=80(元)
(3)质量检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6 000/(15+25)=150(元/次)
订单处理的成本动因分配率=15 000/(30+20)=300(元/份)
机器运行的成本动因分配率=120 000/(400+600)=1.20(元/小时)
调整准备的成本动因分配率=9 000/(60+40)=90(元/次)
甲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
150×15+300×30+400×120+60×90=64 650(元)
单位作业成本:(5 250+64 650)/(416+50)=150(元/件)
单位成本:1 240+200+150=1 590(元/件)
乙产品分配的本月发生作业成本:
150×25+300×20+600×120+40×90=85 350(元)
单位作业成本:(85 350+6 150)/(790+t25)=100(元/件)
单位成本:370+80+100=550(元/件)
(4)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分配率:150 000/(600+400)=150(元/小时)
甲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150×400=60 000(元)
甲产品单位制造费用:(60 000+5 250)/(416+50)=140.02(元/件)
甲产品单位成本:1 240+200+140.02=1 580.02(元/件)
乙产品分配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150×600=90 000(元)
乙产品单位制造费用:(90 000+6 150)/(790+125)=105.08(元/件)
单位成本:370+80+105.08=555.08(元/件)
(5)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可靠,原因是在作业成本法下,采用不同层面的、众多的成本动因,进行作业成本(制造费用)的分配,而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仅仅是按照单一的分配基础对制造费用(作业成本)的分配。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对工资和福利费进行分配。采用计时工资形式,共耗用生产工人工资为120000元,其中甲产品的总工时为100小时,共耗用材料3000千克,乙产品的生产工时为20小时,共耗用材料1000千克,则甲乙两种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和福利费分别为( )元。
A.100000;20000
B.20000;100000
C.90000;30000
D.30000;9000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对工资和福利费的分配在采用计时工资的情况下,按照定额工时比例进行分配。工资费用分配率=120000/(100+20)=1000(元/小时),甲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1000×100=1000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1000×20=20000(元)。
要求:根据下述资料,回答下列第题。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本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本月完工4500件,月末在产品900件,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50%。 (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i093500元。其中:直接材料648000元,直接人工198000元,制造费用247500元。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是()元。
A.540000
B.108000
C.589090.91
D.58909.09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因为本题是原材料开工时一次投入的,所以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消耗直接材料的成份是相同的,则在产品不用计算约当产量。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耗用总的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完工产品数量=648000/(4500+900)×4500=540000(元)。
论述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
正确答案
(1)均等性原则。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在于努力维护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的大众化和民主化。这就要求分配教育经费时,首先要考虑地区和人群间的均等,尤其对老少边穷地区和教育处境不利人群要给予特殊政策与适度倾斜。其次还要考虑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均等,以期保持学校教育体系的和谐运行与良性发展(6分)。 (2)效益性原则。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经费总是短缺的,因此必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领域,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同时,也必须认识到教育的效益带有模糊性、迟效性的特点,无法完全像企业那样进行准确的成本归集、费用分摊和利润分析(6分)。 教育经费分配中的均等性原则和效益性原则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往往依据其价值取向,来抉择“公平优先、兼顾效益”抑或“效益优先、兼顾公平”(3分)。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公司甲产品经两道工序加工,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各项生产费用。2006年4月份,甲产品生产完工500件,本月投产450件;月初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00件,第二道工序3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为:第一道工序350件,第二道工序200件。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1)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单位产品的标准材料消耗定额为40千克。
(2)甲产品完工产品标准工时定额为50小时,其中第一道工序为40小时;第二道工序为10小时。每道工序在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部分)按本工序工时定额的50%计算。
(3)材料的标准价格为10元/千克,标准工资率为8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5元/小时。
(4)假设该公司采用标准成本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计算产品成本。
(5)本月购入原材料50000千克,材料的实际价格为12元/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领用19000千克;本月实际使用直接人工20000小时,实际支付工资200000元;本月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20000元。
要求:
(1)按工时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2)按根据工时定额确定的完工率计算甲产品在产品和本月投产产品的约当产量。
(3)根据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分别计算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4)计算各项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在购入时确认)。
正确答案
(1)按工时定额计算甲产品各工序在产品的完工率: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50%)÷50×100%=40%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40+10×50%)÷50×100%=90%。
(2)按根据工时定额确定的完工率计算甲产品在产品和本月投产产品的约当产量:
①月初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00×40%=120(件)
第二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00×90%=270(件)
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390(件)。
②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第一道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350×40%=140(件)
第二道千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0×90%=180(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总数=320(件)。
③本月投产产品的约当产量=500+320-390=430(件)
(3)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及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450×40×10=1800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500×40×10=200000(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的原材料费用=550×40×10=220000(元)
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430×50×8=1720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500×50×8=200000(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320×50×8=128000(元)
本月投产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430×50×5=107500(元)
完工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500×50×5=125000(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的变动制造费用=320×50×5=80000(元)
本月生产费用合计=180000+172000+107500=459500(元)
完工产品总成本=200000+200000+125000=52500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220000+128000+80000=428000(元)
(4)计算各项成本差异:
①直接材料价格差异=50000×(12-10)=100000(元)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9000-450×40)×10=10000(元)
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0-430×50)×8=-120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200000/20000-8)×20000=40000(元)
③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0000-430×50)×5=-75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20000/20000-5)×20000=20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生产成本科目的期初余额为20万元,本期为生产产品发生直接材料费用60万元,直接人工费用10万元,制造费用15万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10万元,本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为80万元。则期末生产成本科目的余额为( )万元。
A.15
B.35
C.5
D.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期初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成本一本期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期末生产成本科目余额。制造费用期末也是要结转分配到生产成本中的。
则该题中生产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额=20+60+10+15-80=25(万元)。行政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应直接计入管理费用,不计入生产成本。
AS产品的生产分两道工序,有关资料如下:
(1) AS产品2007年1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为30000元,直接人工为4200元,制造费用为2800元。
(2) AS产品2007年2月份发生直接材料费用为22000元,直接人工为30000元,制造费用为20000元。
(3) 该产品2月份完工350件。
(4) 各工序在产品的数量和完工率如下:
工序 在产品数量 完工率
1 100 40%
2 200 90%
(5) 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计算该产品的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其中,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
要求:
(1) 计算约当产量。
(2) 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3) 分配直接人工费用。
(4) 分配直接制造费用。
(5) 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正确答案
计算约当产量
第1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100×40%=40(件)
第2工序在产品约当产量=200×90%=180(件)
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40+180=220(件)
(2) 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完工产品直接材料=350×80=28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300×80=24000(元)
(3) 分配直接人工费用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350×60=21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220×60=13200(元)
(4) 分配直接制造费用
完工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50×40=14000(元)
月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220×40=8800(元)
(5) 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完工产品的成本=28000+21000+14000=63000(元)
月末在产品的成本=24000+13200+8800=46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要求:根据下述资料,回答下列第题。 某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产量法。本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1)甲产品本月完工4500件,月末在产品900件,原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为50%。 (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生产费用合计为i093500元。其中:直接材料648000元,直接人工198000元,制造费用247500元。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是()元。
A.960340.91
B.133159.09
C.935000
D.1685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耗用总的直接人工/(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完工产品数量=198000/(4500+900×50%)×4500=180000(元)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完工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540000+180000+225000=945000(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