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共1631题
I.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0.5mol•L-1的稀H2SO41000mL,请按要求填空:
(1)需用最筒最取浓H2SO4______ mL.
(2)若配制硫酸溶液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但出现下列错误操作,将使所配制的硫酸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
A.将稀释的硫酸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将烧杯内的稀硫酸向容量瓶中转移时,因操作不当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溶液凹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此时立即用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
II.向Ba(OH)2溶液中逐滴地加入NaHSO4溶液,开始阶段,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当沉淀完全时,溶液为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继续滴加NaHSO4溶液,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III.发射卫星可用肼(N2H4)作燃料,用NO2作氧化剂,反应生成N2(g)和水蒸气.
已知:N2(g)+2O2(g)=2NO2(g); △H=+67.7kJ•mol-1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
请写出N2H4(g)和NO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I、(1)98%的浓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8.4mol/L,令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V×18.4mol/L=0.5mol•L-1×1000mL,解得V=27.2mL.
故答案为:27.2.
(2)A.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A符合;
B.转移时使部分稀硫酸溅出瓶外,移入容量瓶内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低,故B符合;
C.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溶液凹面高于容量瓶刻度,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溶液是均匀,配制完毕,用滴管将瓶内液体吸出,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不改变所配溶液浓度,故C符合;
D.用胶头滴管加水时,俯视观察溶液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导致所配溶液的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不符合.
故选:ABC.
II.向Ba(OH)2溶液中逐滴地加入NaHSO4溶液,开始阶段,NaHSO4完全反应,二者按1:1反应生成硫酸钡、水、氢氧化钠,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为1:1:1,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SO42-+Ba2++OH-=BaSO4↓+H2O;当沉淀完全时,NaHSO4与Ba(OH)2按二者按1:1反应生成硫酸钡、水、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为NaOH,溶液呈碱性;继续滴加NaHSO4溶液,NaHSO4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H++OH-=H2O.
故答案为:H++SO42-+Ba2++OH-=BaSO4↓+H2O;碱性;H++OH-=H2O.
III.已知:①N2(g)+2O2(g)=2NO2(g); △H=+67.7kJ•mol-1
②N2H4(g)+O2(g)=N2(g)+2H2O(g); △H=-534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2-①得2N2H4(g)+2NO2(g)=3N2(g)+4H2O(g);△H=2×(-534kJ/mol)-67.7kJ/mol=-1135.7kJ/mol.
故答案为:2N2H4(g)+2NO2(g)=3N2(g)+4H2O(g);△H=-1135.7kJ/mol.
阅读下列文字,填写文中带圈的数字后面的空白:
某同学发现,纯度、质量、表面积都相同的两铝片与c(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硫酸在同温同压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差别很大,铝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他决定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一)该同学认为:由于预先控制了反应的其他条件,那么,两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不一样的原因,只有以下五种可能:
原因Ⅰ: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没有影响;
原因Ⅱ:①______;
原因Ⅲ:Cl-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原因Ⅳ:Cl-、SO42-均对反应具有促进作用,但Cl-影响更大;
原因Ⅴ:②______
(二)该同学取了两片等质量、外形和组成相同、表面经过砂纸充分打磨的铝片,分别放入到盛有同体积、c(H+)相同的稀硫酸和盐酸的试管(两试管的规格相同)中:
(1)在盛有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Cl或KCl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2)在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2SO4或K2SO4固体,观察反应速率是否变化.
若观察到实验1中③______,实验2中④______,则说明原因Ⅲ是正确的.依次类推.该同学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了结论:Cl-对反应具有加速作用.
(三)为了使实验“定量化”、使结果更精确,可以对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1.配制c(H+)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现有浓度为1mol•L-1的盐酸和密度为1.225g•cm-3、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若要准确量取该硫酸20.00mL,需要用⑤______(填仪器名称);将量取的硫酸配制成c(H+)=1mol•L-1的溶液,可得溶液的体积为⑥______.
配制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⑦______、烧杯、胶头滴管和量筒等.
2.比较反应速率:反应时间可以用秒表测定.如果要对上述实验中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可以通过测定哪些物理量来确定?要求回答一种即可.⑧______.
正确答案
①根据原因Ⅰ提出相反猜想,故答案为:Cl-对反应没有影响,而SO42-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
②根据原因Ⅳ提出相反猜想,故答案为:Cl-、SO42-均对反应具有阻碍作用,但Cl-影响更小(或SO42-影响更大)
③根据原因Ⅲ推测,故答案为:反应速率加快
④根据原因Ⅲ推测,故答案为:反应速率减慢
⑤酸式滴定管量取的溶液能精确到0.01ml,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量取酸性溶液,故答案为:酸式滴定管.
⑥硫酸的物质的量为:n==
=0.05mol,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V=
=
=100mL,故答案为 100mL.
⑦配置1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 100mL容量瓶,搅拌引流需要玻璃棒,故答案为:100mL容量瓶、玻璃棒
⑧选取物质应容易称量或收集,结合反应物、生成物得,金属的质量易称量,气体易收集,所以可以根据金属的质量变化或收集的气体判断,
故答案为:消耗完相同质量的铝片需要的时间(或相同的时间内消耗铝片的质量),或相同的时间里收集到的氢气的体积(或者收集相同体积的氢气所消耗的时间).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从试剂瓶中取出的任何药品,若有剩余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
C.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D.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滤纸于天平的两托盘上,将NaOH固体放在左盘纸上称量
E.Na2CO3溶液不能保存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F.将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浸人稀盐酸溶液,测定溶液的pH
(2)化学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请用“>”、“<”或“一”填写下列空白:
①实验时未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则测得锥形瓶中待测液的浓度______实际浓度.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氯化钠,若将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放颠倒了,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10.4g.
③用容量瓶配制500mL0.1mol•L-1.NaOH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0.1mol•L-1.
正确答案
(1)A.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试剂瓶,则会污染药品,注意“三不一要”,要放指定位置,故A错误;
B.用稀盐酸洗涤盛放过石灰水的试剂瓶,故B正确;
C.量筒不能作反应容器,受热不均,可能会炸裂,故C错误;
D.NaOH固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且应“作物右码”,故D错误.
E.碳酸根离子和硅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和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是矿物胶粘结瓶口和瓶塞,故E正确;
F.不能用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F错误;
故答案为:BE;
(2)①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浓度减小,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分,可知c(标准)偏大,则测得待测液的浓度偏大,故答案为:>;
②由药品的质量═左盘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0g-0.4g=9.6g,故答案为:<;
③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溶液的体积偏大,所以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故所得溶液浓度小于0.1mol/L,故答案为:<.
(1)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______
①用10mL量筒量取6.4mL盐酸;
②切割白磷时,必须用镊子夹取,置于桌面上的玻璃片上,小心用刀切割;
③配制FeSO4溶液,应先将盐溶解在稀硫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并加入少量铁屑;
④加热烧杯(瓶)时要垫石棉网,所以在加热前,烧杯(瓶)外壁不必擦干;
⑤不慎接触过多的氨,应及时吸入新鲜的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⑥用带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
(2)如图为实验室制H2的装置.若液面刚好不与锌粒接触而又无酸液可加入,则可以从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试剂是______
①食盐水 ②苯 ③四氯化碳 ④Na2CO3溶液 ⑤硫酸铜溶液 ⑥KNO3溶液.
正确答案
(1)①因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①正确;
②因白磷容易自燃,在水中切割,故②错误;
③因为亚铁离子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所以要求有过量铁屑可以和三价铁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Fe+Fe3+=2Fe2+,故③正确;
④因加热烧杯(瓶),防止烧杯(瓶)破裂,需要要垫石棉网,同时将外壁擦干,故④错误;
⑤因长时间接触过多的氨会出现供氧不足,所以吸入新鲜空气,并吸入水蒸气抑制氨气在血中的溶解,是因为氨气非常溶于水,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呈弱碱性,毒性减小,故⑤正确;
⑥因浓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橡皮,所以存放浓HNO3的棕色试剂瓶不用带橡皮塞,而用玻璃塞,故⑥错误;
故答案为:②④⑥;
(2)①因加入食盐水,相当于稀硫酸进行稀释,同时液面上升,与金属发生反应,故①正确;
②因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加入苯,液面上升,苯在上层,但苯与金属不反应,故②错误;
③因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加入四氯化碳,液面上升,稀硫酸在上层,与金属反应,故③正确;
④因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氢气不纯,故④错误;
⑤因加入硫酸铜溶液,相当于稀硫酸进行稀释,同时液面上升,与金属发生反应,故⑤正确;
⑥因加入KNO3溶液,相当于稀硫酸进行稀释,同时液面上升,但溶液中含有NO3-,与金属发生反应,产生NO,故⑤错误;
故答案为:①③⑤.
Ⅰ.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进出水的方向是______.
(4)装置B在分液时为使液体顺利下滴,应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填代表选项的字母)
A.应该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B.加热
C.使分液漏斗上的活塞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上的小孔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
Ⅱ.某同学按下列步骤配制250mL 0.2mol•L-1NaCl溶液,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配制时,实验室提供了以下仪器:烧杯、100mL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上述实验中使用容量瓶前应______.
(2)取出该NaCl溶液10mL加水稀释到100mL,稀释后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3)若进行⑤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则需______.
(4)配制NaCl溶液时,下列操作情况会使结果偏高的是______.
A.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
D.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经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
正确答案
Ⅰ.(1)蒸发可以实现易溶于水的固体和水的分离,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可用蒸发,因蒸馏可以实现水中难挥发性杂质和水的分离,则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可用蒸馏,故答案为:D;A;
(2)碘微溶于水,碘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且苯、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萃取法分离,故答案为:B;萃取;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冷凝管,使用时下口进水上口出水,故答案为:冷凝管;b进a出;
(4)在使用分液漏斗时,应该先将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拿下后再打开旋塞放出液体或打开分液漏斗上端活塞或使凹孔对准小孔,以保证内部液体顺利流下,
故答案为:AC或A或C;
Ⅱ.需氯化钠的质量为m=0.25L×0.2mol•L-1×58.5g/mol=2.925g≈2.9g;
为加快氯化钠溶解可以采取搅拌、加热、研细氯化钠等措施;
为防止溶液溅出通常采取用玻璃棒引流;
定容应注意: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故答案为:2.9g;用玻璃棒搅拌;用玻璃棒引流;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操作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还需要的仪器为250mL容量瓶,容量瓶在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水,故答案为:250mL 容量瓶;检查是否漏水;
(2)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c(NaCl)==0.02mol/L,故答案为:0.02mol/L;
(3)若进行⑤步操作时加蒸馏水超过刻度线,应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
(4)A.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没有影响,故A不选;
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飞溅,会导致溶质减少,浓度减小,故B不选;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瓶颈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C选;
D.定容后,倒置容量瓶摇匀经平放静置,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定容,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故D不选.
故答案为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