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成果是

[ ]

A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扩展基层民主选举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中共八大召开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①“革命委员会”的广泛建立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④“一五”计划的实行

[ ]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

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费正清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指出:“从1927年开始,毛在继续谈论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又从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了新的成分:农村流氓无产者、店主、职员、小职员以及知识分子等诸如此类,甚至还包括‘民族资本家’‘爱国绅士’和其他一些人。这些阶层中的大多数相对说来都享有较少的社会特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属于‘人民’而不属于‘贵族’。虽然情况都一样,在苏联,‘群众’(或‘劳苦大众’)其实基本上是工人阶级加上农民当中可靠成分的同义语,它用来替代阶级这个更为精确的标签,以强调追随者的初期特点,因而他们需要领导。对于毛来说:‘群众’表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这些人最终都能推动革命。”对上述材料中毛泽东言及的中国近代“人民”或“群众”的最准确理解应该是

[ ]

A“人民”或“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B“人民”或“群众”是指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知识分子

C“人民”或“群众”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D“人民”或“群众”是指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将“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在

[ ]

A一届人大上

B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中共十二大上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