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构建和谐社会是近年来党和国家的各级各类会议的热门话题。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国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材料二 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是封建制度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于是,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教权主义的斗争成为时代的要求。英、法等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为构建文明、公平、理性的社会提出了一整套构想。

材料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包括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包括文明的政治主体、先进的政治文化、合理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政治行为以及和谐的政治关系等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或缺的。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观点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有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有关历史知识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举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一例,并简述出现这一相对和谐局面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列出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政治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哪些正确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儒家: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让人民安居乐业。

(2)贞观之治。吸取隋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提倡节俭、戒奢从简。

(3)天赋人权学说、人民主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等。

(4)召开人民政协会议,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上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6年,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科学论断,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人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政治民主化尤其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和特邀代表662人。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组织法》规定了人民政协是全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将作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协商机关而长期存在。

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会议听取和通过了刘少奇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和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材料三:见下图。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依法治国”方略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平反冤假错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改革基层民主选举。

(3)加快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社会政治制度不断演进,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二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三、其次为民权。故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行使其复决权。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孙中山,民国十三年四月十二日)

材料三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在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有哪些体现?根据材料二归纳国民政府的职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体现了现代中国哪些基本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的公民大会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显著特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主权在民,轮流执政:实行选举制;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2)思想主张体现:主权在民、分权与制衡。职责:保障人民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参政能力,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力;实现民族自治和平等,维护国家安全和独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相同点: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不同点: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5)主要成就: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来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三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1)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男人就是城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雅典城邦由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妇女、外邦人、奴隶不享受政治权利。

(2)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二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3)变化: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时代背景: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4)社会条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954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规定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北京2010年1月22日电)

(3)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1984年,这一制度又获得了怎样的重大发展?请写出我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四个省级自治区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使这一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使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着我们”。下列是一组具有政治意义的建筑图片。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英国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材料四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建于195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4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什么?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还实行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冲击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特点: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

(3)关系:相互制约与平衡;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4)原则:民主集中制。民主政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33年5月17日,工业复兴法案提交国会。众议院仅作了个别补充,便在一个星期后以325票对76票通过了该议案,虽然个别议员对法案的卡特尔化(注:垄断性企业联合)倾向不满意,而更多的一些议员则不喜欢法案赋予总统和行政当局的独裁式的发放许可证的权力。……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敦促下,参议院终于以46票比39票的接近票数通过,法案立即被送交总统签署。……1935年5月27日,最高法院在审理“谢克特兄弟家禽公司诉合众国”案中,以全体一致的判决,裁定《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从而宣判了该法的死刑。                                  

 ——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月毛泽东亲自挂帅,领导中共中央宪法起草小组进行宪法草案初稿的起草工作。1953年3月,宪法起草委员会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宪法草案初稿,先后召开了七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形成了宪法草案。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宪法草案并正式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在随后的两个多月里,全国各界共有一亿五千多万人参加了宪法的讨论,又提出许多修改和补充意见。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1197票赞成,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广泛的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选举与被选举、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宗教信仰、居住与迁徙、人身等自由。                             

  ——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历届会议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清代君臣关系出现的变化。该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图11到图12君臣关系的变化对国家决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和废除分别对美国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宪法制定的过程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材料三这部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着本质不同,试以文明史观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君臣之间的等级尊卑愈演烈(或皇帝的威权越来越高,官僚地位不断下降)。实质: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评价: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可能提高决策效率;但强化了君主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决策失误。

(2)原则:三权分立(权利制约与平衡)。影响:它的实施使美国经济得到恢复,社会矛盾有所缓和,遏制了法西斯势力,走出经济危机困境;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辟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新模式。它的废除,维护了美国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独裁,维护权力“制约与平衡”的民主原则。

(3)特点:中共领导;人民民主;民主集中。原因: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君主,人民只是君主的臣民,臣民不能违背君主的意志,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赋予公民各种民主权利。

(4)认识:政治体制与经济、文化密切相关;政治体制的选择是由不同时代、不同国情决定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实行自治管理和行政自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民的解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基本主题之一,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有

①结束一百多年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独立②国内各民族平等,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④消灭了剥削制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毛泽东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建国初期我党为践行“实行民主政治”的承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提出“依法治国”方略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