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自然灾害
- 共1863题
(10分)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强浅源地震
材料二 图14为地震发生位置
(1)此次地震的发生和哪些板块运动有关?(4分)
(2)玉树地震后,国家和各地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赈灾和救援,试分析地震救援中会遇到什么困难?(6分)
正确答案
(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4分)
(2)地形复杂,交通运输不畅;(2分)海拔较高,出现高原反应症状;(2分)天气恶劣,昼夜温差较大;(2分)
略
读图15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地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1)说出影响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3)当你在野外活动时如何避免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伤害,遇到滑坡泥石流时,可以采取哪些正确的自救方法。
正确答案
⑴地表高程、坡度、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大气降水、河流侵蚀冲刷、土地利用状况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各0.5分,共4分)
坡度(2分)、土地利用(2分)分别是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
⑵坡度为3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2分),
其次是20~25°。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形滑坡发生较少(2分)。
在农业土地利用方面,坡度20度以上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2分);在交通工程方面,工矿建设开挖等活动易诱发滑坡,应避免在脆弱地带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2分)。
⑶要避免在陡坡、岩性脆弱和断裂构造、河流侵蚀、工矿施工等滑坡危险性地带停留(各0.5分,共4分);
遇到滑坡泥石流时,可以向垂直于滑坡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2分),迅速向未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高处逃避(2分),注意保护头部(1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小题分值。
略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2010年3月1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暴黄色预警,我国北方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沙尘天气。此次沙尘过程影响范围很大,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很大影响,还给部分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
图10
(1)下列图示中能反映此次沙尘天气的是( )
(2)此次沙尘暴发生地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什么?(3分)
(3)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多发生在 季,其主要原因是
。(4分)
(4)简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危害。(4分)
正确答案
(1)D (1分)(2)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3分)
(3)春(1分) 春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北方地区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植被稀少;常有冷锋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4分) (4)加剧土地沙漠化;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农田、牧场被掩埋,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对交通和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产生重要影响;影响人们出行;影响人体健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4分)(答中其中一点得1分,其他答案合理酌情给分)
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2年11月初,意大利、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日本和美国阿拉斯加等地相继发生了5.4级至7.9级地震,前后共造成至少48人死亡;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失踪。
小题1:构造地震频发地区一般是板块交界的地壳活跃地带,日本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板块________和最大的大洋板块__________之间,意大利处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之间。
小题2: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指
小题3:地震烈度的大小同________和震中距离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_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_有关。
小题4:有关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的正确叙述是
正确答案
小题1:亚欧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 亚欧
小题2:C
小题3:震级 震源深度 地面建筑
小题4:B
考查地震灾害的成因及特征。
小题1:日本位于太平洋沿岸,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
小题2:3级以下的地震为微震,3—5级的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的为破坏性地震。
小题3: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质构造及建筑物牢固程度有关。
小题4: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有多个烈度。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及各国采用的技术不同,因此才会出现不同的震级。
读图10、图11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5分)
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
(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的原因。
(3)提出防御农业干旱、洪涝灾害的措施。
正确答案
⑴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3分),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3分)和洪涝灾害(3分)最为严重
⑵ 2004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4分)
⑶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预报监测水平(2分);建设水库、跨区域调水、堤防等防洪、抗旱工程(2分);植树造林,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2分);依法治灾,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和管理(2分)。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小题分值
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正确答案
(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并发生了泄漏。读图和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
(1)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交界处所致。
(2)此次强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震级高、震源深、破坏力大 B. 未能在震前发布预报和警报
C. 主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 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
(3)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表 日本主要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
(4)根据表推测,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_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含碘食盐、蔬菜价格上涨 B. 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
C. 船舶、铁矿石的价格下跌 D. 汽车轮胎的原料——橡胶价格下跌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_________。(选择填空)
①数字地球 ②全球定位技术 ③地理信息技术 ④遥感技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黑色旅游”指人们到灾难、恐怖事件或悲剧等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6)如果日本震后想开发“黑色旅游”,试说明其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1)亚欧 太平洋(无先后次序)
(2)D
(3)太平洋沿岸
(4)B
(5)C
以上每答对1处得1分
(6)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答对一点得1分,总分不超过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1)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六大板块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日本境内火山、地震频发,主要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致。
(2)本次地震引起海啸,导致核电站泄漏。所以强震及诱发灾害的共同影响,危害巨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根据图示:日本的汽车工业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4)本题考查日本的工业部分。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受此次超强地震的影响,短期内国际市场最有可能出现的波动现象是录像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价格上涨。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研究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强度、影响范围、受灾人口分布、灾害损失大小之间的关系,可能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本题考查旅游业的作用。发展“黑色旅游”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西南地区长时间受高压控制,出现干旱。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还有哪些自然因素加剧旱情。(6分)
(2)简述此次大旱的危害,说出主要的防减抗措施。(9分)
正确答案
(1)喀斯特地形,地表水渗漏严重;水资源分布不均;地形起伏大,水利建 设困难(6分,每点2分)
(2)危害: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减产绝收;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生态受破坏;旅游收入剧减(6分,每点2分)
措施:加强水库、引水工程等水利建设;调整工农业生产结构,减少高耗水项目;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立法和管理(3分,每点1分)
略
【自然灾害】(10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地形,完成下列要求。
(1)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分析A地洪灾多发原因。(4分)
(2)简述B地防洪应该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0分)
(1)山地地形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洪灾暴发;(2分)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2分)
(2)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6分)
试题分析:
(1)洪灾主要是来水量大引起的,来水量大主要是因为降水多、集水速度快超过河流排水能力。从图中可知该A位于河谷地区,等高线较稠密说明山地坡度大,强降水后汇流速度快,引发洪灾暴发;从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进入雨季后,降水量大,多暴雨。
(2)B地区为平原(洞庭湖平原),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需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图中有湖泊,可以退耕还湖,疏浚湖泊;。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智利地震的特点及成因。(6分)
(2)多年来,智利频繁发生地震,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但所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不多,试分析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地震发生频发,震级高,震源浅,危害大(2分)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2分)地球内部能量比较集中,释放频繁,多地震发生(2分)。
(2)地震频繁发生,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人口稀少(4分,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分析,智利地震的特点是地震发生频率高,震级高,震源浅,危害大。主要是因为智利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动剧烈。地球内部能量比较集中,释放频繁,所以多地震发生。
(2)智利地震频繁发生,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强。智利人口稀少,人口密度小,所以伤亡不多。
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害,人类也可以利用地震技术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分异、勘探石油。读图并回答问题。
2007 年4月2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发生8级强烈地震。该群岛发生的地震与其所处的板块位置有关,该群岛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该地震发生后,澳大利亚当局立即关闭东部海岸的海滩旅景点,以防 (灾害)侵袭。
正确答案
印度洋 太平洋 海啸
本题主要考查地震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区,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带,属于板块消亡边界,是地震多发区,海底地震在适当的海底地形情况下,可能引发海啸灾害。
阅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
3 .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任答两点即可)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IO分)
材料一 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欠山,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14日凌晨l时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同时引发水泥流,带来巨大洪水,火山灰在天空中大量飘散到欧洲上空。
材料二 冰岛位置示意图
(1)导致冰岛火山灰飘散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2分)
(2)试分析冰岛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3)针对火山喷发,你建议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灾防灾?(2分)
正确答案
(1)B(2分)
(2)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2分)
掩埋房屋、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污染大气,严重影响欧洲空中交通、4分,答对2点即可得4分。)
(3)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进行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2分)
(1)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根据冰岛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该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控制。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学说。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为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灰,掩埋房屋、摧毁建筑;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污染大气,严重影响欧洲空中交通。
(3)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防治。建立长期有效的监测预警应急机制;进行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在智利发生了8.8级的地震,震中位于35.8°S,72.7°W。(10分)
1.智利地震发生在美洲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该处板块作 运动。
2.地震发生地属于 气候,当月的气候特点是
,该地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
3.布宜诺斯艾利斯所处的自然带是 带,这种自然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4.造成上述两地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5.在图中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沿岸洋流的方向。
正确答案
1、1.南极洲 碰撞
2.地中海 炎热干燥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4.受到山脉阻挡,冬季来自太平洋上西北风不能到达大陆东岸,所以西岸湿润而东岸干旱;而夏季来自大西洋的东北风不能到达西岸,所以东岸湿润而西岸干旱
5.↙
略
下图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流域分布看,我国洪涝灾害最集中的流域主要有__________流域、___________流域等,它们都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东南沿海洪水的形成有可能和下图中哪个天气系统有关?_______。(填字母)
A.A
B.B
C.C
D.D
(3)当洪水发生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多选题,填字母)
A.发生险情时中学生一般以避灾为主,不宜盲目参加抢险活动
B.室内进水前,要及时拉断电源,以防引起触电事故
C.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并用绳子或被单等物将身体与烟囱、树木等固定物相连,以免被洪水卷走
D.被洪水卷走时,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4)江苏省易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江、珠江、淮河(前两空任答两点);东部季风区
(2)C
(3)ABCD
(4)江苏省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地势地平,排水较慢,特别是淮河下游排水不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