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自然灾害
- 共1863题
西南部分区域图8
(1)简析图示区域多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原因。(12分)
(2)用实例评价图示A区域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8分)
正确答案
(1)(12分)夏季(夏秋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坡度大;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石易破碎;乱砍乱伐,山坡缺少植被保护,地表碎屑物多,水土流失严重。
(2)(8分)图示A区域中有两千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等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科学及历史文化价值,该区域旅游资源的质量高;成都附近汇集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峨眉山,乐山,青城山等众多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集聚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10年7月21日,长江上游嘉陵江支流渠江发生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峰,致使广安76个乡镇(街道),约60.2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8.9亿元。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重大洪水灾害点位图。
材料三:下面的漫画示意洪水灾害中的逃生。
(1)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次长江上游地区发生洪水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洪水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比上游多
(2)上游降水量大且集中;植被破坏,蓄水滞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造成河床变浅;人类进入河流高风险区进行开发,易受灾害侵袭。
(3)洪水发生时,要保持镇定,尽量逃往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高坡等,以获得逃生机会;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提高警惕,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线杆上的电线电击。(两点即可)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 占全年的61.4%;1月平均气温-12.0℃,7月平均气温
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比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强度较大,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次)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
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
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减少污染、浪费,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价;控制人口
数量;海水淡化。
(4)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
【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所使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正确答案
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当地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可从降水、水文水系、地形等方面分析,应对措施要紧扣原因。洪灾的发生往往受降水和地形的影响较大。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洼不易排水的地区易发生洪灾。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多暴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居民点位于河谷,地势低洼,上游有大面积的集水区域,所以一遇暴雨,河水暴涨,易发生洪灾。
【考点定位】该题以我国江南丘陵某一局部地图的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洪灾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特别是郴州市遭受50年一遇的强降雪过程,损失严重,直接经济损失170亿元。
材料二: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会地带,东经112°13′~114°14′和北纬24°53′~26°50′之间。京珠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在建的武广高铁贯通南北。
小题1:从地形角度,分析郴州市降雪较其他地区多的自然原因。
小题2:此次冰雪灾害还可能会引起哪些地质灾害?
小题3:你认为此次冰雪灾害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正确答案
小题1:郴州位于湖南南部,处于南岭北面,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受到抬升,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相遇于此,形成锋面,受地形阻挡,停滞时间较长,因此暴雪强度大、时间长。
小题2:滑坡、泥石流。
小题3:①低温、降雪可以冻死一些病虫害;②降雪可以净化空气。
考查寒潮灾害的成因及其影响。
小题1: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以看出,郴州处于南岭北面,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受到抬升,与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相遇于此,形成锋面,受地形阻挡,停滞时间较长,因此暴雪强度大、时间长。
小题2: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由于地形影响,雪灾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
小题3: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因此这次雪灾可以净化空气。加之低温、降雪可以冻死一些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有“瑞雪兆丰年”之说。
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火山构造名称:
①是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
2.火山喷出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气体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
正确答案
1.火山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2.二氧化硫 硫化氢 熔岩 固体喷发物
3.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
4.不利方面:破坏田园、村镇,引起地震,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方面: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
要熟悉火山构造。
①是火山通道,②是火山锥,③是火山口。火山多分布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注意要一分为二地分析。
阅读世界各大洲主要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相对较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上南美智利曾多次发生大地震,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产生该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述世界上酸雨主要发生地区及其成因和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常常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
(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
(3)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平原南北纵贯,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
(4)该地区正好处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因此火山地震频繁。
(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
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
(6)西欧和北美洲东部,上述地区工业发达,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气含有氮和硫氧化物的气体与空气中的
水汽结合形成硝酸、硫酸的等,随大气降水回落到地面形成酸雨。酸雨破坏森林、污染水源、腐蚀建
筑物等给人类带来灾害。(至少两个)
下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填空并回答。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1)——(2)题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I与地区III共
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在地区II内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它地区相比,地
区Ⅳ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不定项选择)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_,
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双项选择)
(3)试列举我国防灾抗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两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ABCF;CD;E
(2)DE;CF;AB
(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
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
排水通道。
1998年长江流域相继遭受特大洪水,长江干流先后出现8次洪峰,中游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多次超历史最高水位。在19条主要支流中,有一些水文站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均超过实测历史纪录。长江中下游超警戒水位时间大多为57~96天。
甲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流量变化趋势
乙 1998年6~9月长江城陵矶水文站水位变化趋势
(1)读图甲、乙两图,比较6~9月城陵矶水文站流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水位的变化有何关系。
(2)1998年城陵矶水文站流量虽小于最大流量,但洪水水位却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__________。(填序号)
观点①: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观点②: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③:植被破坏,森林涵养水源能力减弱。
观点④:暴雨成灾,流量增大,水位抬高。
(3)根据上述的有关材料,从洪水水位和流量、洪水的持续时间等方面,概括1998年洞庭湖一带洪水的
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月:流最增大;水位持续上涨;
7月:中旬流量明显减少;水位略有回落;
8~9月:流量减小;水位较高
(2)①②③
(3)①洪水发生早、来势猛;②洪峰次数多、水位高;③洪水持续时间长。
阅读下面有关中国洪水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图
材料二: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水214次。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均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造成了众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998年与1954年相比,长江流域降水量小于1954年,但洪水水位却高于1954年。
(1)导致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知道,除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水灾害严重外,我国的_________平原、东北平原、_________
盆地及珠江流域也常遭受到洪水威胁。
(3)“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造成长江洪水灾害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夏季风势力强弱
(2)华北;四川
(3)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悬河”一旦发生洪水,易溃堤
(4)自然原因:因长江流域大多气候湿润,且流域面积大,南北支流及长江干流同时来水,势必发生洪
灾。
人为原因:由于流域内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围湖造田,致使植被减少,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削减洪峰的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淤高河床,降低河道泄洪能力;湖泊萎缩,调蓄洪峰的功能削
弱。
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简述我国雨涝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的影响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水系、地形、气候因素分析B河所在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东南部沿海地区,淮河流域、长江中游地区雨涝最严重,大致由此向内陆地区雨涝程度减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2.原因:河流上游地区滥砍滥伐,陡坡开荒;中游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中游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
3.从水系看,淮河支流众多,下游缺少直接入海通道,各支流同时涨水时,河水排泄不畅;从地形看,淮河下游平原低洼,水流汇集,不易排泄,有的河段河床高于两岸地面,易产生内涝;从气候看,淮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上游山区多暴雨。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的50%到80%集中在每年的6—9月份。
材料二:
淮河干流全长1000Km,总落差约200米,平均比降小。黄河夺淮后,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流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淮河失去了入海口。据统计,从16世纪到新中国成立的450年中,百年平均水灾94次,旱灾59次。
材料三:
淮河流域的人口在新中国成立后持续增长,人们围湖垦田,使淮河流域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1)某地区洪涝灾害频发,你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试结合材料探究淮河流域多洪
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所给材料为依据,试提出治理淮河水患的措施(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可以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降水集中,多暴雨;河网密布,河道淤
塞,排水不畅;围湖造田。
(2)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上游兴修水利工程;下游加固堤坝;退田还湖;开挖入海通道等。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左图可得,我国雨涝灾害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图中B地区多为涝区,该地多洪涝灾害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左图C地区位于湿润地区,但又是旱灾频发区,试从地貌、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2)河流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中游围湖造田
(3)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等。(3点即可)
(4)C地区大部分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虽然降水充沛,但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C地区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地形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2003年6~7月,我国淮河流域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水灾,200万公顷农田受到威胁,被水围困人口达210万,倒塌房屋15万间,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180亿元。
材料二:淮河流域图
(1)我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
(2)试从以下三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气候: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③水系: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干旱;洪涝
(2)6 、7 月间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时间长;淮河中下游地势低洼,水流速度慢;上游支流多,入海口小,大水时排水不畅
(3)植树造林、修建水库、退田还湖、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口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