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 共156题
哮喘发生的本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主要由于接触变应原触发或引起;(2)气道炎症:哮喘的本质是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反应性的增加;(3)神经机制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等。故选D。
患者,男,72岁。1个月前因急性脑梗死致左侧肢体偏瘫入院,2周前出院。社区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发现患者目前意识清晰,血压维持在145/95mmHg左右。左侧肢体偏瘫,右侧肢体肌力良好,皮肤弹性好。语言表达部分障碍。目前久卧床,可在床上独立进餐,现由老伴照料。首选的健康教育形式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此题属于病例分析类考题,偏难。该患者为老人,视频教育光盘及网站不适合老年人观看,由于老人视力模糊也不能提供宣传册,该老人有语言表达障碍也不能参与社区病友座谈会,所以首选的健康教育形式是对其进行个别教育。故选D。
卵巢动脉来自
正确答案
解析
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
骨折病人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骨折病人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大出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材料二:
山东半岛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三:
山东半岛城市群示意图。
(1)材料二中区域界线东南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西北部地形以________为主。对于E城和G城来说,在F处修建大坝,洪水威胁明显减轻的城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城市群中城市等级最高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山东省有“温带水果之乡”之称,试分析该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对水果生产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山东半岛发展蓝色经济的区位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低山丘陵;平原;G;G城位于大坝下游,大坝对下游流量具有调节作用
(2)济南;青岛
(3)有利:城市人口的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从而带来广阔的市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更加便捷,水果运输将更加便利。
不利:城市规模扩大占用耕地,使果树的种植丽积相对减少。
(4)地理位置优越(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西连黄河中下游地区,南近长三角地区北临京津冀都市圈);海岸线漫长,多优良港口,海洋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海洋生态环境较好;工业基础也较好、科技水平较高;交通建设较好,海陆空交通已具规模;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知名度较高;国家优惠政策支持。(任答4点)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城镇风向是 。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 ,原因是 。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 ,原因是 。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该是 ,原因是 。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 °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 、F 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 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 ,建议 。
②在E 、F 两地中, 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
正确答案
(1)西南风 ;A ;A地位于冷锋锋前
(2)D;坡陡,水充足。
(3)A ; 河流交汇,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捷。
(4)林业;退耕还林(或封山育林);E;遥感
商业网点布局的原则是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商业网点的布局。商业网点的布局原则有市场最优和交通最优,以市场最优的商业网点往往布局在城市中心,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以零售也为主。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网点往往布局在城市外围交通干线和环线交汇处,交通便利,占地面积大,以批发仓储超市为主。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一些商业街以__________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一些商业街以__________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正确答案
市场 交通
本题考查交通线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以市场最优的布局在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所以一些商业街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一些商业街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读《某商业中心平面图》(图7-6-5),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商业中心的组织形式是_____,该商业中心的设置以_____为原则,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2)下列关于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 )
(3)在图中找出商业或服务业设置不合理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商业街 市场最优 (2)A、B (3)家电店紧靠发廊不合理,长途汽车站建在商业中心不合理
市内商业中心一般以商业街和商业小区的形式出现,建立在城市几何中心处,并且以商业街为主,其目的是以市场最优为原则,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群,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早期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往往以寺庙、教堂、行政中心、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地自发地形成商业中心,而市内商业中心多由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服务行业构成。为满足顾客购物需要,商业中心还建立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但并没有教育和医疗的职能。图中家电店紧靠发廊不合理,因为发廊操作电剪、电吹风等理发工具,会直接干扰隔壁家电店电视图像的清晰度,致使顾客对彩电质量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成交量,降低家电店的效益。图中还有一处不合理,那就是长途汽车站,因为长途汽车站的交通人流和商业中心的购物人流交汇,往往造成城市中心交通拥堵
读图7—6—2分析甲、乙两地区.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区中更有条件成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
(2)其成为商业中心的条件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乙 (2)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人口较稠密,便于商品的集散和销售
本题考查的是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二是要有便利的交通,便于商品的集散。从图7—6—2分析看出,甲地处于山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特别是交通不便利,且相应人口也较少,市场相对狭小。而乙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流、铁路和公路),人口较多(周围还有居民点),市场较广阔,因而更容易形成商业中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