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共201题
材料阅读:
2010年11月,某校高三(6)班围绕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同学们从报纸上获悉: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从开始到结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直针锋相对,壁垒分明。发展中国家普遍主张,当前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双轨制”;发达国家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发达国家却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发展水平,竞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还要求其减排行动接受国际监督。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无法律约束力,低于外界预期。早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就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1)请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最终难以达成—致意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基础,而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②一些发达国家无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应尽义务,忽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过于强调本国一己利益,是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主要原因。
(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请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应如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的发展道路。②经济发展中重视依靠科技进步。科技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发展能够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既能促进生产的发展,也能保护环境。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④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⑤坚持实行可持续发展,形成文明的消费模式,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强化城乡污染治理,保护环境。⑥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发展循环经济,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考生只要答出5点即可)
(2009 •海南单科)据报道,“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事件是 —起人为制造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责任人已受到法律的严 惩。但这起事件的蓄意性质,既表明肇事者漠视法律,也表 明其缺乏基本的道德良知。这一事件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 “企业要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 德的血液。”
为什么说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
正确答案
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要保证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运行,除必须遵守法律外,还要遵守道德规范。道德缺失就会见利忘义,甚至越过法律的界限谋取私利,既损害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秩序,又会导致企业失去信誉,失去市场,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
本题以“三鹿毒奶粉事件”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诉求。回答时既要从微观意义上运用道德及其作用的原理分析道德素养对于个人行为的影响,又要从宏观上分析社会道德状况对经济的反作用。必须注意,企业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角色,必须从职业道德方面加以说明。
背景材料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城市规模越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控制水平越高,城市面临的环境压力也相应加大。《2009年全国城市环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显示,从空气质量看,西部地区人均GDP在3万~8万元之间的城市,即欠发达或中等发达的城市,因经济发展愿望迫切、正值发展加速期,环境质量反而明显劣于不发达和发达城市。部分城市仍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虽然在不断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但环境质量有所下降。
(1)我们应该从一些城市“牺牲环境与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而应实现二者的协调,这才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我们应关注环境,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2)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②从我做起,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④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分别比喻为“牧童经济”和“宇宙飞船经济”。
“牧童经济”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宇宙飞船经济”使我们想到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一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根据这一生态系统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1)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以上两种经济模式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应如何根据“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
(2)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13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荒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多,耕地、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城市缺水,空气污染严重等。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丰富的资源储备、功能健全的生态系统,又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前提。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守环境伦理要求。
(1)请回答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4分)
(2)怎样才能使人们遵守环境伦理要求?(9分)
正确答案
(1)①环境正义原则。(2分)②尊重自然的原则。(2分)
(2) (2)①国家要加强立法,严惩违反《环境法》的行为。(3分)②政府要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惩治破坏环境的行为。(3分)③公民个人要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勇于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3分)
略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由于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既想违背承诺、少承担应尽责任,又想将不合理要求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导致分歧严重。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1)结合材料,说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2分)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8分)
正确答案
(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须坚持共同但又有差别的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义与国际合作
义务的原则。(2分)
(2)①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巨动,协凋发展。
(3分)②要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当代人要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3分)⑧坚持科
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据报道,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5年前大大增加,全国三分之二城市人口生活在中度以上的大气污染环境中,全国58010的河流水质处于中度或严重的污染,一半以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新的环境目标——“城乡特别是大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抓紧治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两控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要降低20%”。同时,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天气预报中都增加了“空气质量报告”栏目,通过大众传媒来提高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1)为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环境目标,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环境伦理基本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质量报告”栏目的推出,有利于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你认为应如何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②尊重自然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2)①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因为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②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因为环境价值观是环境意识的灵魂。③遵循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因为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的核心。
(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经过多方努力,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带头应对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可预测的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支持。但各国分歧依然显著,今后的谈判任务任重道远。
(1)全球气候问题谈判任务任重道远意味着什么?(2分)
(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主张。(8分)
正确答案
(1)全球气候问题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仅有赖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还有赖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2分)
(2)①各国要树立全球意识,维护人类的共同利益。②坚持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发达国家应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发展中国家只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义务。③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④重视发挥联合国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问题。(8分)
略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目前,“室内环境污染”成为继“煤烟污染”和“光化学污染”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空气污染问题。调查统计,人们在家中度过的时间平均占66%,由此可见,不良的室内空气对人类健康造成最直接的伤害,伤害最大的是呆在室内时间最长的人-----老人和小孩。我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已达11.1万人,平均每天大约死亡304人。室内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主要来自装修、家具、玩具、煤气热水器、杀虫喷雾剂、化妆品、厨房的油烟等,工厂排放废气、废水,医用废物等也相当常见。
(1)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请谈谈应怎样树立和遵守社会公德。(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应怎样避免受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的伤害。(6分)
正确答案
(1)①树立公德观念,养成遵守公德的习惯。(1分)②克服私心,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1分)③充满爱心,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1分)④遵守公德,人人有责,每个公民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1分)
(2)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1分)②坚持环境伦理原则,坚持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原则。(2分)③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2分)④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