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1.25 cm,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a、b、c、d所示,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为v0=________(用L、g表示),其值是________.(g = 9.8m/s2

正确答案

 ;0.70m/s

试题分析: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由水平方向知,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相等,设为T,竖直方向相邻两点间的位移之差相等,。由,时间T内,水平位移为,所以,代入数据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省略4个点。

⑴根据                 可判定小球做                     运动.

⑵计算B、C、D、E各点瞬时速度, vB=        m/s,vC=       m/s,vD=        m/s,

vE=          m/s.(保留两位小数)

⑶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2分)

⑷并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            m/s2

⑸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则交点的的物理意义是                                       

正确答案

cm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⑵vB= 0.88m/s,vC=" 1.23" m/s,vD=" 1.58" m/s,vE=" 1.93" m/s.⑶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

⑷a=" 3.5" m/s⑸物体运动的初速度, 即物体在点A时速度为0.53m/s

试题分析:(1)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定依据是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之差等于恒量,由纸带的数据求得cm,所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纸带数据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由相邻计数点间省略4个点,故打点周期T=0.1s,所以=0.88m/s,同理="1.23" m/s,="1.58" m/s,而,所以=" 1.93" m/s;

(3)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如图所示,描点画图时,注意要连成直线,而不是折线;

(4)由图象的斜率可求得加速度a=" 3.5" m/s2

(5)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则交点的的物理意义是运动的初速度,即物体在点A时速度为0.53m/s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___________mm,游标卡尺的读数______________cm

正确答案

4.485  2.64

试题分析:螺旋测微器读数方法:测量长度=固定刻度示数+可动刻度示数×精确度(注意单位为毫米).所以读数为:4.485mm

游标卡尺读数方法:首先读出游标尺0刻线对应的主尺的整数部分读作n毫米,然后读出游标尺第几个刻度线和主尺刻度线对齐,读作m,最后读数为:(n+m×0.1)mm,所以本题读作:26.4mm,即2.64cm

点评:虽然游标卡尺度数反复要求,但是总有学生掌握不住,希望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不要死记硬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用光电门传感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

(1)如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宽度为l的挡光片,将两个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相距为d的轨道上,释放小车,传感器记录下小车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可以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            (用题中的符号l、d、表示)

(2)该同学多次测量作出a—F图,如图所示,发现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且图线的BC段明显偏离直线,分析可能原因         

正确答案

(1)(2)  BD

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小车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为v1=,小车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2=

小车在由光电门1至光电门2的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得

(2)因图像与横轴交于A点,由图像意义可知必为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再由题干图知为导轨保持水平状态,即未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该实验的条件是满足小车质量远大于所挂钩码质量,图像才是直线,若不满足该条件,即钩码总质量过大,则图像会向下弯曲,故D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关系”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的质量为500克,g 取10m/s2,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实验步骤如下:

(1)细绳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挂一个小砝码盘。

(2)在盘中放入质量为m的砝码,用活动支柱将木板固定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调整木板倾角,恰好使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3)保持木板倾角不变,取下砝码盘,将纸带与小车相连,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4)取下纸带后,在下表中记录了砝码的质量m和对应的小车加速度a。

(5)改变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2)(3)步骤进行实验。

① 在坐标纸上作出a----mg图象。

②上述图象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                              。  

③根据(1)问中的图象还能求解哪些物理量?其大小为多少?

                                        

④你认为本次实验中小车的质量是否要远远大于砝码的质量:    (填“是”或“否”)。

正确答案

② 没有考虑砝码盘的质量 ③砝码盘的质量 0.05kg ④是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已经平衡过摩擦,图像可知,在没有砝码时都能够出现加速度,说明有合外力,即没有考虑砝码盘的质量,砝码盘的重力充当合外力了。通过截距可知mg=Ma,即m=Ma/g=0.05kg.考虑整体则,因此需要小车质量远远大于钩码质量

点评:本题考察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考察了在整个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结合图像分析钩码盘的重力的方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图,已平衡好小车的摩擦),图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并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每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相等。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如下图),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    部分进行测量(根据下面所示的纸带回答)

(2)改变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测量并计算出每次小车获得的速度和速度的平方,将数据记录到右侧表格中。根据数据,同学甲猜想物体获得的速度与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之间可能存在正比关系,同学乙猜想2与W有正比关系,于是甲、乙两位同学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找寻支持他们猜想的依据。他们分别在以下(a)、(b)图中建立了-W和2-W坐标,现已将数据点正确描上,请你根据描好的点,帮他们画好(a)、(b)图的图线

(3) 由(a)中图像得出结论:                   

由(b)中图像得出结论:                   

正确答案

(1) A(2分);(2)如图(每图1分,共2分,图象必须过原点且平滑);

(3) (每空1分)由(a)中图像得出结论:v与W不成正比

由(b)中图像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v2∝W

(1)弹性绳做完功时候小车做匀速运动,所以应该选择匀速的那段(2)略(3)由(a)中图像得出结论:v与W不成正比

由(b)中图像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v2∝W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6分)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

②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

③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

④接通电,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已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看纸带上的相邻两点的间距           。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并用相应的符号表示)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正确答案

相等,小车的质量M、砂及砂桶的质量m ,

试题分析:如果已经平衡好摩擦力,则此时小车做匀速运动,纸带上点迹间距应该相等.本题“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则要知道恒力的大小,和小车的动能,所以要测量小车的质量M、砂及砂桶的质量m,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为,小车从A运动到B动能的变化量,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即,所以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即k=_________N/m

(2)本题中弹簧的形变量x与外力F关系式F=_________ N

(3)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100 N/m  (2) (3)由于弹簧原长是水平放置时的长度,而竖直悬挂时弹簧的自身重力会引起弹簧的额外伸长

试题分析:(1)当拉力为8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10cm=0.1m;当拉力为0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2cm=0.02m;由胡克定律F=kx得:图线的斜率即为弹簧的劲度系数.(2)设弹簧的形变量x与外力F关系式,当拉力为0N时,弹簧的形变量为x=2cm=0.02m,代入关系式可得b=-2,所以形变量x与外力F关系式为

(3)由于弹簧原长是水平放置时的长度,而竖直悬挂时弹簧的自身重力会引起弹簧的额外伸长,故实验图象不过原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不需测量或计算的物理量是:(     )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m=1kg的物体自由下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4s.那么从打点计时器打下起点O到打下B点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______J,此过程中物体动能的增加量Ek=______J.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g="9.8"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C(2)2.28;2.26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是守恒的

(1)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需要测量的,因为根据测量原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都包含了质量m,可以约去。

(2)

所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

(1)在图示状态下,开始做实验,该同学有装置和操作中的主要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一组实验数据,并在图示坐标中已画出图线.

①从图中可以发现实验操作中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图线中求出系统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①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2分),②电源应改用6V交流电源(2分),③牵引小车的细线不与木板平行(2分),④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2分).

(2)①未平衡摩擦力(2分) ②(3分)

试题分析:(1)安装仪器时我们需要注意: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细线与木板平行,保证拉力在小车前进的方向上;打点计时器需要用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时应让小车从靠近计时器处释放,在纸带上打上尽量多的点。故错误之处有:①应将电池改为交流电;②没有平衡摩擦力;③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端;④左端连接的细线应与木板平行.

(2)①从上图中发现直线没过原点,当时,a=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说明小车的摩擦力与绳子的拉力抵消.该组同学实验操作中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个步骤。

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图象的斜率,故图象。

下一知识点 :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