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0.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发表主旨演讲中说道:“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在挨饿而深为担忧。”从哲学上看,上述观点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

④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直面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们既为11亿人脱贫而深受鼓舞,也为8亿多人仍在挨饿而深为担忧。”首先体现了全面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所以④符合题意;“为8亿多人仍在挨饿而深为担忧。”也是一种未雨绸缪的体现,体现了联系观点,看到了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②符合题意;①实践观点与题意无关,③创新观点材料也未体现。所以正确答案为 C.②④。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这几乎是生活与哲学高考的必考考点,可结合的材料也较宽泛,考生一定要深入理解。

解题思路

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矛盾观点和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再调动所学知识,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①和③,选出正确的答案

易错点

不能准确判断材料中习近平的语言体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联系的观点。不能紧扣材料的要求排除无关选项,选出切合题意的选项

知识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7.漫画《顾“钱”不顾后》中的看法(     )

①割裂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懂得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否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③违背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所具有的客观物质性

④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1、漫画只是一味地追究经济增长率,忽视了能源消耗率,没有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2、漫画中的看法,没有看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客观联系。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实践的特点等知识。

解题思路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客观的,不具有主体差异性,④说法错误;

2、漫画中的看法主要是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矛盾的客观性,可以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说法错误,故选B。

易错点

1、本题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具有主体差异性犯错误。

2、本题不容易理解的意思是没有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知识点

自然界的物质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0. 2016年1月12甚,国家发改委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增速6.9%,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展望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下列对这段话蕴含的哲理对应有误的是(   )

①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

②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事物

③2016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分清主流与支流

④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事物间都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1、“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和“2016年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都体现了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2、预期增长目标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了

解题思路

1、“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体现了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2、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也是有条件的,不是事物间都存在着联系,故①④对应错误。

易错点

1、本题是选择对应有误的选项,学生容易忽视。

2、本题学生不容易理解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的意思。

知识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30. 【新闻综述】 历经20多年的全球博弈,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迎来历史转折,2015年12月12日,各国代表在巴黎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问题达成一致。根据协定,各方同意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与前工业化时期相比控制在2℃以内,以大幅减少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影响,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国承诺】 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在“自主贡献”文件中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并将斥资200亿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支援其他发展中国家应付气候变化。

阅读材料,任选一问回答:

(1)气候变化协议历经曲折,合作共赢的力量超越了功利主义的狭隘思维,各国终于达成共识。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说明各国最终能达成共识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提出,“《巴黎协定》的内容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是不利的。”请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对此观点加以批驳。

正确答案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每一个国家都处于与周围事物、整个世界的普遍联系之中,在气候变化的威胁面前,整个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部分的发展离不开整体,要着眼整体考虑问题。功利主义的狭隘思维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对各国的发展最终是不利的,只有国家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共赢的结果。其他合理答案如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酌情给分。例如结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各国虽有自身利益,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有共性基础。各方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实现合作共赢。则可得第二等级的分数。

(2)矛盾普遍存在,要全面的看问题。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自主贡献文书中承诺承担较多的减排义务,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基金,短期来看对经济发展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利大于弊,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应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解析

(1)设问中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说明各国最终能达成共识的原因,以联系的观点为例,在气候变化的威胁面前,整个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部分的发展离不开整体,要着眼整体考虑问题。功利主义的狭隘思维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对各国的发展最终是不利的,只有国家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共赢的结果。

(2)设问中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对“《巴黎协定》的内容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是不利的这个观点进行批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从矛盾的观点切入,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利大于弊,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应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考查方向

(1)辩证法的知识,联系,发展,矛盾,创新的观点(2)矛盾的普遍性,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解题思路

(1)设问中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说明各国最终能达成共识的原因,以联系的观点为例,在气候变化的威胁面前,整个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整体与部分紧密联系,部分的发展离不开整体,要着眼整体考虑问题。功利主义的狭隘思维只看到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对各国的发展最终是不利的,只有国家之间紧密合作,才能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共赢的结果。

(2)设问中从辩证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理论,对“《巴黎协定》的内容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是不利的这个观点进行批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可以从矛盾的观点切入,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从长远来看,对我国的发展是有利的,利大于弊,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应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易错点

(1)容易答得多,设问要求选择一个理论,不可泛泛而谈。

(2)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切忌形而上学。

知识点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4.2015年11月29日至3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各国积极商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提升经济绿色水平,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尽管各国都在展现积极姿态,但不可否认,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老生常谈”的分歧和博弈依然存在。

第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具体领域将如何体现?20多年来,伴随着世界经贸格局的不断演变,这一原则正呈现被弱化和淡化的趋势。

第二,融资问题如何落实?在哥本哈根大会上,发达国家承诺建立资助发展中国家的“绿色气候基金”,在2013年至2020年每年出资1000亿美元。然而,直到2014年,“绿色气候基金”总额才勉强超过100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窟窿如何填补?钱款来自国家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今后如何统计?

有关专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很难“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但坚信各国都在展现“积极姿态”,解决这些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运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评价这位专家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示例:专家的观点正确。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我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解决矛盾,都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专家的观点看到了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上各国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博弈,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呈现被弱化和淡化的趋势、“绿色气候基金”的严重短缺。这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各国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专家的观点还看到了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大会,积极商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这种“积极姿态”是有利于存在问题的解决,这是各国在气候问题相互依赖、互相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相信经过各国的努力,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既看到全球气候问题解决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又看到各国在解决问题上所展现的“积极姿态”,全面分析问题。

解析

(1)本题要抓住“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评价这位专家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这些限定,用分析法来解答问题。专家的观点看到了在解决全球气候问题上各国存在着许多分歧和博弈,如“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呈现被弱化和淡化的趋势、“绿色气候基金”的严重短缺。这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各国存在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一面。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同时,专家的观点还看到了各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大会,积极商讨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和办法,这种“积极姿态”是有利于存在问题的解决,这是各国在气候问题相互依赖、互相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相信经过各国的努力,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因此,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考查方向

(1)本题主要考查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解题思路

1、审好设问,明确问题要求的知识范围,设问方向。

2、调动知识,限定范围的知识针对性回答。

3、结合材料,逐条回答,分清条理,注意术语的运用

易错点

(1)对材料中专家的分析不能从一分为二的角度完整的分析,思维具有局限性。

知识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下一知识点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