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共68题
12.“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中药的毒副作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清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清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病忌药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
③抓住事物主流,发挥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④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正确答案
解析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这告诉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症下药,②符合题意;“是药三分毒”这里药是主要方面,毒是次要方面,用药治疗时,如果病好了继续用药就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告诉我们也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④符合题意; 才强调的不是发挥“药”的作用而是主要防止“毒”的毒副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 B.②④。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这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可结合的材料非常广泛,要求考生牢固把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材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选出②④。
2、把握材料中的强调点,调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排除与题意要求不符合的选项①③。
易错点
1、阅读分辨能力差,不能看出材料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
2、不 能把握材料中的强调点,排除与题意要求不符合的选项。
知识点
20.十年苦读即将绽放之际,许多学生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诗句中的哲理
激励自己。下列成语能获得相同哲理激励的有
①绳据木断,水滴石穿②安不忘危,存不忘亡③以小见大,以微知著④铸鼎将成,
必足薪炭
正确答案
解析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与①④体现的哲理相符;”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以小见大,以微知著”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②③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观点等。
解题思路
1、审材料,明确考查的是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观点等知识。
2、结合材料,调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选项②③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不知道题干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不能逐一分析四个题肢,找出体现的哲理。
知识点
22.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正确答案
解析
①表述正确,战争向和平的转化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②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而不是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④表述错误,量变引起质变需要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
考查方向
从知识上看,该题考查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从能力上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排除易错易混知识点,该题很容易做答。
易错点
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所以,量变不必然因起质变。
知识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字,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成为中华民族交流的共同书面语。
有学者在著作中写道,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如孝(小篆:)字,是一个小孩背上驮着或用手搀扶着长头发的老人,让老人安身又安心。又如哲(小篆:
)字,本由“折”和“心”组成,“折”表示将物体一分为二,“心”表示聪明或态度,“哲”字传递古人对思想、言语进行折中以追求智慧与和谐的思想。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汉字由最初的“手写”逐渐演变为“手敲”,各类手敲短信代替了书信。用键盘打字有很多好处,比如速度快、清晰度好、准确性高,还便于保存和传播,尤其是各种联想功能很强的输入法出现以后,键盘打字愈发迅速和简便,这使得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全社会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也明显下降。对此有专家指出,书写和识读一样,是奠定学习能力的基础。汉字书写在情感交流、品性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汉字“手写”和“手敲”的认识。
(3)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如何发挥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建议。
正确答案
(1)汉字是社会实践中的重要书面交流工具,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华文化在不同民族间传播;汉字是记录中华文化的载体,通过象形文字本身及其演变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传统思想等;汉字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书法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2) 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汉字手写和手敲作为记录汉语的两种手段,各有优势与劣势;在实践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记录汉语的实际需来发挥手写或手敲的具体优势;要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既不能因为手敲的便利而取代手写的作用,也不能以手写的作用来否认手敲汉字的进步。
(3)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组织书法课程走进学校课堂。
解析
(1)“汉字书写在情感交流、品性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可以从可以从文化传播,载体,传统文化的形式等方面分析,结合汉字的作用和中华文化的作用分析即可。
(2)题目考查的矛盾分析法包括“全面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要全面分析汉字“手写”和“手敲”的优点与缺点,也要看到不同的时候要区别对待。
(3)本题为开放题,注意回答如何发挥汉字的作用; 明确范围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考查方向
(1)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汉字的作用。
(2)本题考查了矛盾分析法。
(3)本题考查了中华文化,汉字的作用
解题思路
(1)1、主要锁定为传承中华文化,可以从文化传播,载体,传统文化的形式等方面分析;2、结合汉字的作用组织答案。
(2)1、知晓矛盾分析法包括“全面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结合材料分析,组织答案。
(3)1、注意回答如何发挥汉字的作用;2、明确范围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易错点
(1)容易误答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2)不知道矛盾分析法主要包括那些知识点,光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开放题,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没有看到是措施类的题目。
知识点
34.中医与西医谁该“加冕”?青蒿素,是中草药和西医技术标准结合而获得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源于中医典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最终用低沸点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后。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中西医之争。有学者认为:中医西医在治疗疾病时各有优势和不足,但二者都是人类医学的瑰宝,惟有互相启发、融合发展,治病救人,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其理由如下:
(1)在外科领域中,面对器质性病变,西医通过手术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在内科范畴,某些病毒性、细菌性传染病,如典型性肺炎,抗生素药到病除,西医占有绝对优势。(2)在预防疾病、调理亚健康时,中药的药补和调理功能得到了很好地发挥。在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领域,中医能相对有效、低副作用地控制某些疾病,如颈椎病、慢性肝炎等。
请用“一分为二”矛盾分析法评价这位学者的理由能否充分支持其观点,并加以分析说明。
正确答案
概括评价标准: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都要树立全面的观点,全面分析事物的矛盾。
合理性:这位学者在分析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疾病时都只强调了矛盾的一个方面,如“西医在外科手术领域疗效显著,在治疗内科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绝对优势;中医在预防疾病、调理亚健康时药补和调理功能的发挥以及能有效控制某些慢性病”等优势的一面,有其合理性。
不合理性: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该学者没有看到中医和西医在治疗疾病时各有不足,如中医在治疗器质性病变、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时的不佳疗效,西医在预防疾病,调理亚健康以及治疗慢性病时的无能为力。该学者没有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正确做法:矛盾及时对立统一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全面观察和分析中医和西医,看到两种医疗方法在治疗疾病时的优势和不足,中医和西医应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所以。这位学者陈述的理由不能充分支持其观点
解析
1.评析型的试题,先找出评析的理论依据:矛盾就的对立统一,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析”是答案的主要部分,运用理论依据,逐层分析材料观点:中医的优势、西医的优势。
3. “析”完了之后得出结论,说明“学者的理由能否充分支持其观点”。
4.指出正确的观点和做法即对中西医都应该全面地看,看到其优势,也要明确其不足。
考查方向
矛盾分析法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及其方法论。
解题思路
1.先找评析依据,作为标准摆在最前面。
2.依据标准深入分析。合理之处指出来,不合理指出将以纠正。
3.最后一定要做出评价。
易错点
1.不了解评析型试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答案就可能没有条理,答非所问。
2.不会将指定知识点分层,导致“析”的过程中角度和层次不全。
3.最忌讳先下结论,直接去“评”。
知识点
30.朱光潜在《漫谈说理文》中写道:说理要透,透在于话说的中肯,轻重层次摆得妥当,并不在话说得多。有时我把一万字的原稿压缩到五六千字,发现文字虽然压缩了,意识反而较醒豁。从此我看出简洁是文章的一个即可珍视的优点。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
由此可见,朱光潜认为说理文在遣词造句和命意两个维度上都要
正确答案
解析
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坚持了重点论的体现。选B
考查方向
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解题思路
审题抓住材料的主旨。简洁不仅表现于遣词造句,更重要的是表现于命意,一个意思已经包含在另一个意思了,或是主要的意思已经说出了,被包含的或次要的意思就不必说。坚持了重点论的体现。选B
易错点
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特殊性
知识点
29.在历史上任何时代,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解决不好,则两败俱伤,只顾前者则流于僵化保守;只故后者则将成为邯郸学步,旧的忘了,新的不会。
——季羡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从哲学角度概括,材料的实质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材料中“任何正常发展的国家都努力去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这一个矛盾解决好了,达到暂时的统一,文化就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国家的社会生产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就能繁荣。”,这说明了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只有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才能推动国家发展,C适合题意;A、B、D均不适合题意,排除。
考查方向
解题思路
审清题意,从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运用哲学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进行分析,选出正确选项。
易错点
不能运用哲学矛盾观和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进行分析材料
知识点
20.漫画告诉我们( )
①谬误中包含着真理
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正确答案
解析
从漫画中的“再笨的人”与“也有高明见解”知道本题应侧重考查“矛盾普遍性”以及“矛盾对立双方转化”,因此排除①和②项,选择C。
【考查方向】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主要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与“矛盾”的观点,重点考查学生从漫画的理解中提取有关知识点进行分析。
解题思路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本质属性.它们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性质.有以下两中情形: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连结、相互依存,公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同时,矛盾统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易错点
将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斗争性相混淆。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