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关于铜、锌和稀H2SO4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锌是正极,铜是负极

BH+在溶液里流向铜片

C电流由锌流向铜

D电子经外电路由锌流向铜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该原电池中,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故A错误;

B、氢离子向正极移动,即向铜片方向移动,故B正确;

C、电流由铜极沿导线流向锌极,故C错误;

D、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锌沿导线流向正极铜,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B锌片逐渐溶解

C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Zn作负极,Cu作正极,则电子由锌片通过导线流向铜片,故A错误;

B.因Zn作负极,则Zn失去电子而逐渐溶解,故B正确;

C.由发生电池反应为Zn+H2SO4═ZnSO4+H2↑,Cu不反应,则烧杯中溶液为无色,故C错误;

D.该装置通过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电解液中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流到C;A、C 相连时,C极上有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C>D>B

BD>A>B>C

CA>D>C>B

DC>B>A>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B、C、D四种金属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浸入电解液中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活泼性强的作原电池的负极,在原电池反应中失去电子.故金属的活动性A>B;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负极间有电解质存在,形成离子与电子回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D流到C;故金属的活动性C>D;

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发生还原反应.A、C 两种金属相连时,C极上有大量气泡,说明C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如:用铜和锌与稀盐酸构成原电池时,铜发生2H++2e-=H2↑铜是正极,故金属的活动性A>C;

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金属活泼性强的作原电池的负极,负极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故金属的活动性D>B.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C>D>B.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有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铝和稀硫酸反应而失电子,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铝作负极,铜作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故A正确;

B.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镁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所以铝是负极,镁是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故B错误;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铁和铜都与氯化铁反应,但铁的金属性比铜强,所以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C正确;

D.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铝和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铜和浓硝酸能自发的进行反应,所以铜作负极,铝作正极,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科学家构建了一种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以苯酚(C6H6O)为燃料,同时消除酸性废水中的硝酸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为正极

B左池电极反应式为C6H6O+11H2O-28e-=6CO2↑+28H+

C若右池产生0.672L气体(标况下),则转移电子0.15mol

D左池消耗的苯酚与右池消耗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8:5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该原电池中,硝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右边装置中电极b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左边装置电极a是负极,负极上C6H6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6H6O+11H2O-28e-=6CO2↑+28H+

A.该原电池中,左边装置电极a是负极,故A错误;

B.左边装置电极a是负极,负极上C6H6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6H6O+11H2O-28e-=6CO2↑+28H+,故B正确;

C.右边装置中电极b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产生0.672L气体(标况下),则转移电子×10=0.3mol,故C错误;

D.放电时,右边装置中电极b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O3-+10e-+12H+=N2↑+6H2O,左边装置电极a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6H6O+11H2O-28e-=6CO2↑+28H+,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则消耗的苯酚与右池消耗的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8,故D错误;

故选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