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质量为5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水平方向的恒定拉力F=20N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前4s内滑行了8m的距离,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取g=10m/s2.求:

(1)4s内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物体在4s末的动能.

(3)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正确答案

解:(1)4s内拉力做功为:W=FS=20×8=160J

(2)4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4=4m/s

动能为:Ek=mv2==40J;

(3)由S=at2可得:

m/s2

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F-μmg

所以:

答:(1)4s内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160J;

(2)物体在4s末的动能为40J.

(3)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

解析

解:(1)4s内拉力做功为:W=FS=20×8=160J

(2)4s末物体的速度为:v=at=1×4=4m/s

动能为:Ek=mv2==40J;

(3)由S=at2可得:

m/s2

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与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a=F-μmg

所以:

答:(1)4s内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160J;

(2)物体在4s末的动能为40J.

(3)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可视为质点)沿某斜面顶端A由静止滑下,已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滑块到斜面顶端的距离x的关系如图(b)所示.斜面倾角为37°,长为L,有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半圆轨道刚好与斜面底端B相接,且直径BC与水平面垂直,假设滑块经过B点时没有能量损失.求:

(1)滑块滑至斜面中点时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3)试分析滑块能否滑至光滑竖直半圆轨道的最高点C?如能,请求出在最高点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N以及滑块从C点运动到击中斜面瞬间经历的时间t;如不能,请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1)滑块滑到中点时,由(b)图可知,μ=0.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a=gsin37°-μgcos37°=0.6g-0.5×0.8g=0.2g

顶端滑至底端,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37°+Wt=mvB2

由图2的物理意义得

Wf=L=-=

联立①②解得vB=

能运动到C点,则从B到C,由动能定理:

-mg•2R=mvC2-mvB2

解得vC=m/s

如滑块恰好滑到C点:mg=m

解得:vC′<vC所以滑块能够到达C点

当滑块滑到C点时:mg+N=m

解得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N′=N=3mg.

从C点到斜面tan37°=

y=gt2

X=VCt     

由以上三式得t=s

答:(1)滑块滑至斜面中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2g.

(2)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B=

(3)能滑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在最高点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3mg,滑块从C点运动到击中斜面瞬间经历的时间t=s.

解析

解:(1)滑块滑到中点时,由(b)图可知,μ=0.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37°-μmgcos37°=ma    

解得a=gsin37°-μgcos37°=0.6g-0.5×0.8g=0.2g

顶端滑至底端,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37°+Wt=mvB2

由图2的物理意义得

Wf=L=-=

联立①②解得vB=

能运动到C点,则从B到C,由动能定理:

-mg•2R=mvC2-mvB2

解得vC=m/s

如滑块恰好滑到C点:mg=m

解得:vC′<vC所以滑块能够到达C点

当滑块滑到C点时:mg+N=m

解得N=3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滑块在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N′=N=3mg.

从C点到斜面tan37°=

y=gt2

X=VCt     

由以上三式得t=s

答:(1)滑块滑至斜面中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0.2g.

(2)滑块滑至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B=

(3)能滑动半圆轨道的最高点,在最高点时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3mg,滑块从C点运动到击中斜面瞬间经历的时间t=s.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长为L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在木板的A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现缓慢地抬高A端,使木板以左端O点为轴转动,当木板转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小物块开始滑动,此时停止转动木板,小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为v,则在整个过程中(  )

A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零

B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α

C静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α

D滑动摩擦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v2-mgLsinα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解:AB、物块在缓慢提高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W-mgLsinα=0-0,则有W=mgLsinα.滑动以后v与支持力垂直,故支持力不做功,故全过程支持力对小物块做功为mgLsinα,故A错误,故B正确;

C、物块在缓慢提高过程中,静摩擦力始终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静摩擦力不做功,故C错误;

D、物块在滑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W+mgLsinα=mv2-0,则有滑动摩擦力做功为mv2-mgLsinα.故D正确;

故选:B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100N的力将0.5kg的足球以10m/s初速度沿水平方向踢出20m,人对球做功(  )

A25J

B200J

C2000J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对人开始踢球到离开脚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平板小车的后端放有质量为10kg的小铁块,它与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开始时,车以速度6m/s向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铁块以速度6m/s向右运动.(g=10m/s2)求:

(1)小车与铁块共同运动的速度.

(2)小车至少多长,铁块才不会从小车上掉下去.

(3)系统产生的内能是多少?

正确答案

解:(1)以m与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铁块=(M+m)v,

即:20×6-10×6=(20+10)v,

解得:v=2m/s,方向向左;

(2)由动能定理得:

对小车:-μmgx=Mv2-Mv2

对木块:-μmgx铁块=mv2-mv铁块2

铁块恰好不掉下时:x+x铁块=L车长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L=9.6m;

(3)系统产生的内能:Q=μmgL=0.5×10×10×9.6=480J;

答:(1)小车与铁块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m/s,方向向左.

(2)小车至少9.6m,铁块才不会从小车上掉下去.

(3)系统产生的内能是480J.

解析

解:(1)以m与M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左为正方向,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铁块=(M+m)v,

即:20×6-10×6=(20+10)v,

解得:v=2m/s,方向向左;

(2)由动能定理得:

对小车:-μmgx=Mv2-Mv2

对木块:-μmgx铁块=mv2-mv铁块2

铁块恰好不掉下时:x+x铁块=L车长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L=9.6m;

(3)系统产生的内能:Q=μmgL=0.5×10×10×9.6=480J;

答:(1)小车与铁块共同运动的速度大小为2m/s,方向向左.

(2)小车至少9.6m,铁块才不会从小车上掉下去.

(3)系统产生的内能是480J.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ABD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绝缘轨道,其中AB段是水平的,BD段是半径为R的半圆,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小球甲以速度υ0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与静止在B点的小球乙发生弹性碰撞.已知甲、乙两球的质量均为m.(水平轨道足够长,甲、乙两球可视为质点)

(1)甲乙两球碰撞后,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D,求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求甲的速度υ0

(3)若甲仍以速度υ0向右运动,增大甲的质量,保持乙的质量不变,求乙在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

正确答案

解:(1)设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D,乙离开D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x=vDt③

联立①②③得:x=2R   ④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0=mv+mv

   ⑥

联立⑤⑥解得:v=v0

乙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2R=       ⑧

联立①⑦⑧解得: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0=mv+mv.⑩

  (11)

联立⑩(11)得,   (12)

由(12)和m、m,可得v0≤v≤2v0  (13)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vD′,由动能定理得,

-mg×2R=  (14)

联立⑨(13)(14)得,. (15)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则有:

x′=vD′t  (16)

联立②(15)(16)得,2R≤x′<8R.

答:(1)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2R.(2)甲的速度.(3)乙在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为2R≤x′<8R.

解析

解:(1)设乙恰能通过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D,乙离开D点到达水平轨道的时间为t,乙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

x=vDt③

联立①②③得:x=2R   ④

(2)设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0=mv+mv

   ⑥

联立⑤⑥解得:v=v0

乙从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g×2R=       ⑧

联立①⑦⑧解得:

(3)设甲的质量为m,碰撞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v,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0=mv+mv.⑩

  (11)

联立⑩(11)得,   (12)

由(12)和m、m,可得v0≤v≤2v0  (13)

设乙球过D点的速度为vD′,由动能定理得,

-mg×2R=  (14)

联立⑨(13)(14)得,. (15)

设乙在水平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x′,则有:

x′=vD′t  (16)

联立②(15)(16)得,2R≤x′<8R.

答:(1)乙在轨道上的首次落点到B点的距离为2R.(2)甲的速度.(3)乙在轨道上的落点到B点的距离范围为2R≤x′<8R.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A、B、C三块木板的质量之比是1:2:3,它们以相同的动能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则它们滑行的距离之比是______

正确答案

6:3:2

解析

解: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时,只有阻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s=0-Ek

所以木板的滑行距离

由于木板的初动能Ek相同,同一粗糙平面动摩擦因数相同,故滑行距离s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sA:sB:sC=6:3:2

故答案为:6:3: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物体质量为2kg,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滑块的速度大小为6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做功是(  )

A20J

B8J

C16J

D32J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根据动能定理得W===20J.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质量为m的石子从距离地面高为H的塔顶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下运动,若只考虑重力作用则石子下落到距地面高h处时的动能为(  )

AmgH+mv02

BmgH-mgh

CmgH+mv02-mgh

DmgH+mv02+mgh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由动能定理可得,

mg(H-h)=mV2-mV02

所以mV2=mg(H-h)+mV02,所以D正确.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为“割绳子”游戏中的一幅截图,游戏中割断左侧竖直绳子时若糖果能砸到正下方的星星,就能得分.糖果一定能碰到星星吗?现将其中的物理问题抽象出来进行研究:三根不可伸长的轻绳共同系住一颗质量为m的糖果(可视为质点),设从左到右三根轻绳的长度分别为L1、L2和L3,其中最左侧的绳子处于竖直且张紧的状态,另两根绳均处于松弛状态,三根绳的上端分别固定在同一水平线上,且相邻两悬点间距离均为d,糖果正下方的一颗星星与糖果距离为h.已知绳子由松弛到张紧时沿绳方向的速度分量即刻减为零,现将最左侧的绳子割断.(已知m=25g,d=3cm,L1=3cm,h=1cm)求:

(1)只要绳长满足什么条件糖果就能经过正下方第一颗星星处?

(2)若在割断绳子到糖果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L3始终处于松弛状态,L2的长度刚好满足(1)中的临界状态,求糖果到达最低点动能为多少?

正确答案

解:(1)小球通过正下方第一颗星星之前,绳2和绳3应刚好伸直或仍然弯曲,则需同时满足; 

(2)从小球自由下落到L2刚刚伸直,由动能定理得,在绳2绷紧后,沿绳方向速度会损失掉,剩余速度为

解以上两式得

以此状态为初态,以糖果刚刚到达最低点为末态,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EK=3.4×10-3J

答:(1)只要绳长满足L2≥5cm且,糖果就能经过正下方第一颗星星处;

(2)若在割断绳子到糖果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L3始终处于松弛状态,L2的长度刚好满足(1)中的临界状态,则糖果到达最低点动能为3.4×10-3J.

解析

解:(1)小球通过正下方第一颗星星之前,绳2和绳3应刚好伸直或仍然弯曲,则需同时满足; 

(2)从小球自由下落到L2刚刚伸直,由动能定理得,在绳2绷紧后,沿绳方向速度会损失掉,剩余速度为

解以上两式得

以此状态为初态,以糖果刚刚到达最低点为末态,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EK=3.4×10-3J

答:(1)只要绳长满足L2≥5cm且,糖果就能经过正下方第一颗星星处;

(2)若在割断绳子到糖果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L3始终处于松弛状态,L2的长度刚好满足(1)中的临界状态,则糖果到达最低点动能为3.4×10-3J.

下一知识点 : 机械能守恒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动能和动能定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