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                                       

——史钟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荚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 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工业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概括英国治理环境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述以上材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立法推动;圈地运动;重视科技;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运用)。

(2)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导致环境严重恶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

(4)启示: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益利竞争力;坚持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 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 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

《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2)阶段1:“原工业化”。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

阶段2:工业革命(工业化)。特征: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1842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12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材料二:1843年,创办和主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死亡的平均年龄

材料三:托马斯·麦卡莱,自由派议员、历史学家。1848年在“社会进步和展望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人们活得更长寿,因为他们有更好的食物,更好的居住条件和衣着,以及医疗。而这些方面要归功于国家的制造业所创造的财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人们活得更长寿”这一观点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852年,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宪章,企业行名录的序言。“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

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2)材料四中“曼彻斯特人”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就材料四中曼彻斯特被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1868年发表的杂志文章。“在过去的25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年通过了每天10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10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助于上述社会问题解决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问题: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下降(沦落);健康受到威胁,人均寿命偏低。

看法:材料三中的“人们活得更长寿”的论断主观臆断,有失公正。(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1843年曼彻斯特市工人、技工平均寿命17岁,农民、商人平均寿命20岁,士绅、专业人员的平均寿命也只有38岁)

(2)社会群体:工业资产阶级。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认识:①英国政府授予皇家宪章,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巨大促进作用和贡献,如: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②工业革命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发展,也有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是生命的代价。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社会的每次进步总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3)①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②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前,巴黎商人和工匠的房屋结构是:“房屋高而狭小,底层是铺子,上面是主人住房,再上面是工人的房间。同样,1619年伦敦每个面包师傅都在自己家里安置子女、女仆和学徒。”……19世纪40年代,“整个曼彻斯特本城,索尔福和休尔姆的全部,彭德尔顿和却尔顿的大部分,阿德威尔克的三分之二以及奇坦希尔的个别地区——所有这些地方形成了一个纯粹的工人区……”在“工人区”对面,住着高等的或中等的资产阶级。……挤满了工人的“恶劣的街区”,是周期性光顾城市的一切流行病的发源地。工业革命时期的住房短缺问题、贫民窟问题、卫生设施极差等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自由放任”,也是其主要的原因。因此,工业革命后期特别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各国政府开始注重住房问题了。

——龚敏《论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住宅问题》

材料二:在中国知网中,某教师用“工业革命”为篇名,搜索到以下2009年发表的关于“工业革命”的学术论文篇名:《焦炭炼铁的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论工业革命的开端》、《经济危机将加快“绿色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与英国贫困观念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关工业反差的原因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监狱改革运动》、《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探析》、《阿诺德·汤因比的经济思想与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盛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高工薪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后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低收入阶层的生存状况》、《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角看学徒教育》、《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如何解释美国晚于法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家庭女佣人之身份问题研究》、《工业革命与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途径》、《工业革命与欧洲人口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城市的居住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期间工人住房条件恶化的原因,并指出其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后期西方各国开始注重住房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2009年学术界对工业革命研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①工业革命前住房主仆不分,主人在他的屋里开店设厂,工作和生活地点不分;工业革命后厂主和工人居住上完全分开;②贫富差距拉大,工人居住环境恶化。

(2)原因:工业发展极快;人口膨胀;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根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

(3)原因:工人运动不断发展,劳资矛盾尖锐,威胁到资本主义政权;传染病流行,威胁到资本家的生存。

(4)主要特点: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研究不断深入(或“研究问题和角度宽广”);研究呈现出细化的特点;与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结合,如环境问题、劳资关系问题、经济危机问题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英国煤产量增长图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