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 共230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等极大.目前世界上PM2.5指数最高的出现在北非、东亚,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的农度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材料二: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有害物质。
材料三:
我国PM2.5最严重区和较严重区分布图
(1)图中我国西北地区PM2.5含量较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盆地。其形成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B.交通拥挤,尾气排放多
C.沙尘天气频发
D.大最燃烧石油,火力发电
(2)我国将从2016年开始对PM2.5进行全面监测、预报,体现了政府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________。(填字母)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技术管理
C.环境质量管理
D.资源环境管理
(3)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试提出控制江苏省PM2.5排放量的可行性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塔里木;C
(2)C
(3)减轻和控制空气污染;植树造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调整能源结构,采用新能源;推广低碳生活;加强环境监测。(任答两点)
(1)表中数字反映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定的两项基本国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土地承载量受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实行计划生育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依据图表回答问题关键的一点就是紧紧围绕图表中所提供的信息,从数据资料中发现规律,找出联系,明确答题的切入点。由本题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86年的37年中,中国人口增加了近1倍,人均耕地减少了近一半,很明显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了人均耕地的迅速减少。我国关于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根据本题揭示出的问题,为切实保护好我国的土地资源,还必须要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的增长。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目前世界各国对垃圾的处理主要是通过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到方式,达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材料二: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比较落后,大多数垃圾进行简易填埋。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在自然条件下,利用坑、塘、洼地将垃圾集中堆置在一起,不加掩盖,未经科学处理的填埋方法。
材料三: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表
(1)据表中信息,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3分)
(2)指出简易填埋垃圾的主要危害。并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化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相同点,以填埋为主。(1分)不同点: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堆肥较多;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堆肥较少。(2分)
(2)危害:占用(大量)土地(1分);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土壤污染等)危害人体健康。(1分)
措施: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发展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提高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回收利用等水平)(2分)(答出2点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给分)
略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由于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车间爆炸,导致松花江受到严重污染。2005年11月24日凌晨3时,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断面硝基苯开始超标,松花江水污染带的前锋抵达哈尔滨。
(1)简述松花江的水文特征。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该时段对松花江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的不利因素。
(3)说明松花江被苯类物质污染后造成的危害,分析可立即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4)2005年11月,松花江发生了严重的水污染事件,请从工业区位、饮用水源、环保工作等方面,分析说明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正确答案
(1)流量较大;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次汛期;含沙量小;结冰期较长,有凌汛现象。
(2)河流流量较小,表层水有结冰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自净和处理。
(3)危害:污染水源,造成松花江流域地区饮水困难;破坏松花江生态环境,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应对措施:加大上游水库下泄流量,加快污染水下行速度,稀释受污染水体;对污染水体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时向俄罗斯通报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
(4)水污染较重的化工厂不宜建在处于河流上游的城镇,尤其是流经省区(或国家)较多的大河;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源应有多种渠道,最好以不易污染的水源为主;各城镇应进一步加强环境的监测和统筹工作,尤其是以地表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地区,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向相关地区和单位通报,及时作好应急准备,把危害和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1)联系东北地区气温、降水特点来分析松花江的流量、汛期、冰期等水文特征。
(2)污染时间在11月,东北天气渐冷,表层水开始结冰,水体流动减缓,不利于水体的更新和净化。
(3)产生水体污染,应尽快稀释水体,并及时进行监测和通报污染状况。
(4)这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2005年世界环境污染问题中的一项大事件,在题目给出的思维线索引导下,联系化工厂的区位、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与净化、对环保工作的要求等方面去考虑,提出自己的看法。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代码①~⑤填到A~E处,⑥~⑨填到F~I处。(9分)
①使用/复用 ②原材料采集和处理 ③运输销售 ④废弃/再循环 ⑤产品的加工制作 ⑥商品 ⑦原材料 ⑧产品 ⑨废品
(2)以下环节中,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的是( )
A.使用 B.加工制作
C.运输 D.原材料的采集
(3)以下与绿色消费相悖的是( )
A.使用无汞电池
B.产品多层包装
C.废品回收利用
D.完善质检体系
(4)为减轻和避免过多消耗能源带来的大气污染,结合我国实际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A-② B-④ C-⑤ D-① E-③ F-⑦ G-⑨ H-⑧ I-⑥
(2)B
(3)B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加强国际合作等。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求人们在生产时尽量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合理利用、少污染。在生产环节,即加工制作过程最易对产品造成污染。产品多层包装会导致浪费。
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正确答案
下列行为可产生环境问题的是( )
正确答案
我国许多大城市对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实施论证,其执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正确答案
下列行为符合环境道德的是
正确答案
下列有关绿色社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我国环境管理思想趋于成熟的体现,除了树立了大环境思想以及“强调环境管理模式”与“两个根本性转变(环境管理模式与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结合外,还表现在 ( )
正确答案
下列属于我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的有
正确答案
进入2005年不久,经常被视为“弱势”部门的国家环保总局陡然发力,以严重违犯环保法律法规的名义,叫停了30个总投资达1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国家环保总局掀起了“环保风暴”,1月27日在京通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十五”计划重点火电厂脱硫项目的进展情况,公布了望亭发电厂、华电国际邹县发电厂等46家尚未启动脱硫项目的火电厂。回答18题。
下列对此次“环保风暴”的认识,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正确答案
环保部门的管理手段,主要运用了
①行政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环境教育手段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