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阿拉伯之春(中东乱局)、伦敦之夏(社会骚乱)、华盛顿之秋(“占领华尔街”)、平壤之冬(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

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

C乱象丛生,危机重重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9年11月,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称二战后构建的国际体系,到2025年将变得“难以辨认”,美国霸权不受挑战的“单极时刻”行将终结,一个多极的世界体系正在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B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欧盟力量的加强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B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C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D拉登已被击毙,恐怖主义不再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主张

A实现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B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D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5月28日出席西点军校毕业典礼时发表演讲,他表示,美国打算成为“未来100年内的世界领袖”。这说明

A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美国力图构筑单极世界

C两极格局遭遇严重挑战

D一超多强局面不复存在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年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致15名民警、社区工作人员遇害。而此前世界许多地区出现过类似的恐怖主义事件,这表明()

A和平与发展已经不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

C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

D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这句话反映出

A当今世界,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国际新秩序与旧秩序完全不同

C当今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美国难以独霸世界

D美国依然可以独霸世界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