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共778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美国在三条中心战略战线继续进行竞争。
——(美)布热津斯基《未来十年美苏关系展望》
材料二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做的人。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岳麓版必修1教材
材料四 1983年1月,中曾根康弘作为内阁总理大臣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演说时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问题……在财源分配上腾出力量,加强对外援助,以发挥日本对争取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作用,确立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地位。
——丹尼斯·T.雅斯托莫《战略援助与日本外交》
材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关系的基本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的原因。为此,这一时期美国亚洲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日本是怎样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能采取该手段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力量”除了以上材料提到的力量之外还有哪些?综合以上材料,“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并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状况:继续与美国竞争(或“冷战”或对抗或争霸)。
(2)原因: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来自潜在经济力量的竞争。调整: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或从越南撤兵)。
(3)关系:美国承认西欧伙伴地位;西欧日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4)方法:以对外经济援助作为外交手段。原因:日本经济实力增强(或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5)新力量: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因素:大国之间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问题:
(1)“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2)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3)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两极格局开始瓦解,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2)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逐步摆脱美国控制。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
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题是对世界格局的考查。(1)结合西欧、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崛起回答;(2)本问考查的是欧共体的形成及其影响,结合史实说明即可;(3)本问属开放性试题,理由充分,论据合理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的“根本变革”,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蔓延,生活日益动荡。经济和刑事犯罪率猛增,反对党派纷纷成立……苏共的分裂趋势日益严重,领导层内部斗争不断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于半瘫痪状态。 ——《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很突然,但有着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那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世界知识》采访钱其琛问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三个口号,是根据戈氏的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的,这个理论是什么?(2分)这个理论的根本错误在哪里?(2分)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
(2)材料二中的分析,反映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一些共同的历史原因,结合材料和你自己的知识,概括这些共同的历史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这一理论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民主社会主义”。 (2分)这个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2分)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造成党的分裂,削弱了党的领导地位和政府的控制能力,造成政治局势失控,社会进入混乱状态,最终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6分)
(2)首先,长期以来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既制约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也极大地限制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东各国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是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
其次,经济发展长期徘徊不前,普遍的官僚主义和腐败,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和党的形象。而这种情况长时间得不到改善,必然在人们的心中淤积成一种普遍的不满情绪,一旦遇到外力的影响,就转变成一种对过去的无原则的、缺乏科学分析的否定,为那些反共势力颠覆社会主义的活动,提供了社会土壤。(4分)
略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正确答案
D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基础
正确答案
C
考查对雅尔塔体系的认识。雅尔塔体系是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原则,美苏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分割世界,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美国《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发表著名学者法力德.扎卡里亚的文章,文章称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阅读摘自本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真正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崛起。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1)15世纪前后到19世纪中叶,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说明西方世界是如何崛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3)许多“新经济强国的出现”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趋势?这一趋势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美国人现在很郁闷。4月,一项新的民意调查表明,81%的美国人认为这个国家走的是“错误路线”。美国人确实有理由悲观,这包括金融领域的恐慌,萧条阴影、看不到头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愈演愈烈的恐怖威胁。
(4)你认为材料三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2)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的崛起。
(3)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实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4)同意。 美国面临很多问题; 新经济强国的不断出现。
不同意。尽管美国面临很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势力依然很强大,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
材料一(新加坡)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民行动党长期以来形成的赖以治国的威权模式面临挑战,这一挑战促使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人民行动党在选择回应政治民主化挑战的路径时呈现出明显的自然性与主动性特征,即人民行动党主动地、自觉地主导了政治民主化进程。新加坡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完全操纵在人民行动党手中,但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自孙景峰《世界民主浪潮下的新加坡威权体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加坡政治现代化的现状。(2分)
材料二:新加坡是一个建国以来一直由人民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国家。李光耀一直以新加坡是一个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小国,不能出现多党纷争政治,否则将难以生存这样的话来警告国人,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摘编自蔡定剑《向新加坡学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实现国家经济
现代化而采取的措施。(8分)
正确答案
(1)新加坡政治民主进程得到较大幅度的推进,要完成政治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分)
(2)①利用西 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断进行产业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道德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稳定社会秩序。(每点2分,共8分)
(3)①新加坡威权体制与新加坡独立后的独特国情是相适应的,实践证明,这种体制在新加坡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体制也应逐步调整,适时逐步地在政治民主化道路上向前迈进。(每点1分,共2分)
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关于当前世界政治形势,有人认为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迈进;也有人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倾向愈益明显,世界正向单极化方向发展。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用史实和事实说一说你的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一:同意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观点
理由: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就初露端倪,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开始被美日欧之间的竞争所取代;80年代以来,这一趋势日益明朗: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治影响力衰减。而西欧和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和美国竞争的实力;俄罗斯实力虽然比原苏联有所减小,但其潜在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仍不可小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正日益扩大;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势头也十分旺盛,一些区域性政治集团也相继建立。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限制和制约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单边行动,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苏两极格局正逐渐被美、日、欧、俄和中国等多个政治中心取代,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正在不断加强。答案二:同意单极化趋势加强的观点
理由: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霸主,即使是两极的另外一极苏联在综合国力和政治影响力方面同美国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80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虽然发展很快,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美国;且欧盟在政治上合作不力,难与美国抗衡;日本只关心自身发展,且与周边国家矛盾重重,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威望和美国相比相差太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位一落千丈,且经济困难、国内矛盾重重,很难形成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一极;至于中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由于国家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且人口太多,发展困难重重,短时间内也难以成为世界的一极。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更是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强权表现和霸权行经,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单边主义行为,都说明了当前世界格局中单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答案三:两种观点均不同意。
我认为当前世界形势是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形势并存。
理由:多极化方面,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政治影响力衰减。而西欧和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和美国竞争的实力,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开始被美日欧之间的竞争所取代;俄罗斯实力虽然比原苏联有所减小,但其潜在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影响力仍不可小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正日益扩大。
单极化方面,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实际上已经成为世界霸主,苏联在综合国力和政治影响力方面同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80年代以来,欧洲和日本虽然发展很快,但他们的政治影响力远不及美国;且欧盟在政治上合作不力,难与美国抗衡;日本只关心自身发展,且与周边国家矛盾重重,政治影响力和国际威望和美国相比相差太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位一落千丈,且经济困难、国内矛盾重重,很难形成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一极;中国虽然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由于国家经济基础差、底子薄,且人口太多,发展困难重重,短时间内也难以成为世界的一极。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更是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他在国际事务中的强权表现和霸权行经,以及在世界各地的单边主义行为,都说明了当前世界格局中单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但也有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单边主义论。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任选一种结论,阐述理由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先后与中国建交。1949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建国初采取这一方针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50——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日本为12.4%。1951——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一边倒”方针。客观原因:二战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尖锐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西方经济格局由战后美国独霸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
(3)国际形势、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