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分别用相同型号的新、旧电池进行实验,并将它们的U-I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电池的电动势EE,内电阻rr以及对它们新、旧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Er>r,甲是旧电池

BE<Er<r,乙是旧电池

CE>Er<r,甲是新电池

DE<E.,r>r,乙是新电池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可以采用图示a、b两种方法把伏特表和安培表连人电路,这样测量出来的电阻值与被测电阻的真实阻值比较,下列正确的是-------------------()

A采用a图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B采用b图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C两种接法的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

D两种接法的测量值都大于真实值。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将一光敏电阻接入多用电表两表笔上,将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测光敏电阻时,表针的偏角(自左向右)为θ;现用手掌挡住部分光线,表针的偏角为θ′,则可判断(  )

Aθ′=θ

Bθ′<θ

Cθ′>θ

D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关系的实验,实验电路如图6甲所示,其中P为电流传感器,V为电阻很大的电压表。实验时,先将开关S1闭合,单刀双掷开关S2掷向a,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到某位置使电容器C充电,当电路达到稳定后记录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再迅速将开关S2掷向b,使电容器放电。电流传感器P将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数据传送给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可显示出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然后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重复上述步骤,记录多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和电压表的示数。对于这个实验过程和由图象及数据所得出的结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流过电流传感器P的充电电流和放电电流方向相同

B图乙中的第①段(充电阶段)电流曲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的电荷量

C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随电容器充电结束时两极间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应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D电容器充电结束时所带电荷量与滑动变阻器滑动头的位置无关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测某电阻R的阻值,分别接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电路,在甲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V和3.9mA,乙电路中两表示数分别为3V和4mA,则待测电阻的值应为()

A比1000Ω略大一些

B比1000Ω略小一些

C比750Ω略大一些

D比750Ω略小一些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两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分别改装成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将它们串联起来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此时()

A两只电表的指针偏转角相同

B两只电表的指针都不偏转

C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D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大于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由于电表内阻对测量的影响,使得测量的结果会出现误差。若采用右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则测量值RX与实际值R0比较

ARX>R0

BRX<R0

CRX=R0

D因不知两表的内阻具体大小,故无法比较RX与R0的大小关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电流表的内阻是Rg=200Ω,满偏电流值是Ig=500A,现在欲把这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A应串联一个0.1Ω的电阻

B应并联一个0.1Ω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1800Ω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1800Ω的电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正确的Ut图像,如图4所示,其中图线斜率绝对值的物理含义是

A短路电流

B电源内阻

C电源电动势

D全电路电阻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电灯L标有“4V,1W”的字样,滑动变阻器R总电阻为50Ω,当滑片P滑至某位置时,L恰好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45A,由于外电路某处发生故障,电灯L突然熄灭,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5A,电压表示数为10V.若导线完好,电路中各处接触良好,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发生的故障是断路

B发生的故障是短路

C电源的电动势为12.5V、内阻为0.5Ω

D发生故障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20Ω

正确答案

A,D
下一知识点 :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导体的电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