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共405题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图案是“和谐中华,活力山东”。该会徽创意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古汉字小篆繁体“中华”的“华”字;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 “同心结”的手法,寓意第十一届全运会“和谐中华,全民全运”的理念。同时以“运动人形”作为会徽主形态,昭示“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其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饰。色彩将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与奥林匹克五环色彩融合为一体。构图文字应用了中、英文和阿拉伯数字。会徽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1)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口号: 和谐中国,全民全运。
宣传口号:抓住承办全运会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人人争做文明市民,热情欢迎八方来宾……
(2)根据文化的力量,分析说明上述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为十一届全运会成功举办以及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十一运会徽设计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十一运会徽设计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了时代精神,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实现了文化创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十一运会徽设计博采众长,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实现了文化创新。④积极创新内容和形式。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的新形象。(巧妙融入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合区域文化特色,实施创新,可加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十一运的主题口号和宣传口号,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把筹办全运会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属于先进健康的文化。它必将使十一运成为全国人民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盛会,有力推进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有力促进山东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增强山东的综合实力。
2011年11月2日,北京市公布了“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配合北京精神的宣传教育工作,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制作了专题节目,全面对北京精神进行古今阐释。
上述镜头共同体现了北京精神的何种内涵?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它对我们发展北京文化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包容,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发展北京文化,要尊重文化多样性,确保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和谐相处。要在文化的交往和融合中,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中的积极合理因素。要立足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这就涉及到文化产品“走出去”问题。以国产电视剧“走出去”为例,国产电视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除了制作上普遍粗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电视剧缺乏全球化视野,与时代发展脱节。比如古装剧、戏说剧等泛滥荧屏,一些古装剧、戏说剧内容荒诞、思想陈腐、格调庸俗,引起了许多观众的不满。有观众评论这种现象说:“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全面占领中国电视荧屏。”文化的传递,是通过作品来潜移默化地实现的。真正的“走出去”,不只是电视剧卖出去了,而是文化输出去了,我们的思想、文化被对方接受了。
请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为中国国产电视剧“走出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我国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去,关键在于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②对待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另一方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国影视作品具有民族的个性。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中国国产电视剧走出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通过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④充分利用影视等大众传媒更多地向海外介绍中国和中国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接受中国和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根本。⑤组织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利用多种文化传播的途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是江苏省委确定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它是在全省范围公开征集的6300多条自投稿件中,经过专家层层遴选、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提炼出来的。江苏省文化底蕴深厚,以“三创三先”为江苏省精神,既富有本省地域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三创三先”精神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既反映了江苏省 “两个率先”的实践要求,又展现了全省人民的精神面貌,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是推进江苏省“两个率先”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不竭力量源泉。
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江苏省精神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新时期江苏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要从实践中汲取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新时期江苏精神既富有传统特色,又极具现代发展意识,是对“三创”精神的继承、弘扬和发展,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