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创新的途径
- 共405题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它是一部全球化的电影。技术部分是美国人,特效部分是英国人,视觉部分是日本人,服装是中国香港人,演员是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还有英国有名的爆破特效团队拍战争戏,可谓是中国电影史上难得一见的‘多国部队’,而且影片50%是外语对白。
材料二 《文化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中国文化系列电视短片。央视与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相关组织与机构合作,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物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弃传统的说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采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虚实相间,相映成趣,深入浅出的解读中国文化,将一个个文化经典演绎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向世人呈现出一幅东方文明之美的风情画卷,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为中国电影“走出去”出谋划策。(12 分)
(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央视与各地方政府、社会团体、相关组织与机构如何打造中华经典文化的。(10分)
(3)运用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电影应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方法论原则?(4分)
正确答案
(1)①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我国的国产电影走出去,关键在于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3分)②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和才能的电影人和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电影产品。(3分)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国影视作品具有民族的个性和时代气息。(3分)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通过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3分)
(2)①意识具有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2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2分)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源,抛弃传说的说教,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解读中国文化,说明人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2分)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文化中国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综合国力(2分)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优秀文化有利于提升人文素养和高昂的精神,催人上进。(2分)
(3)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
试题分析:
第(1)问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一定要紧紧围绕知识限定“文化创新”的知识,设问的方向是如何走出去。考生首先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入手提出推动我国的国产电影走出去,关键在于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其次可以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角度分析说明,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一方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另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精神,让中国影视作品具有民族的个性和时代气息,另一方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实现文化创新,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通过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最后还要从文化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说明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新的主体作用,培养一批创新意识和才能的电影人和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电影产品。
第(2)问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要注意其知识限定是“意识作用”的知识,这一知识包括意识活动的特点、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的知识。考生可以先从意识活动的特点角度分析说明充分利用各种国际资源,抛弃传说的说教,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解读中国文化,说明人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其次考生可以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角度分析说明文化中国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了国家综合国力最后可以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文化塑造人生。
第(3)问属于分析类的解答题。考生要注意知识限定是“对立统一”的知识,设问方向是“方法论原则”。根据材料“挖掘地方工艺美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术、人物典故等经典文化,在文化内容的表现手法上,抛弃传统的说教”可以概括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充分发挥了电视技术制作的优势,采用高清格式拍摄并独具匠心地与动漫巧妙结合”体现了抓主要矛盾的同时,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应温家宝总理的提议,中国商业联合会、富阳市人民政府与鸿茂控股将在富阳共同打造一幅现代版《新富春山居图》。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是创作团队的领衔主笔,他认为:“要找出一种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时代气息的新的笔墨,在创作中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要画出新的《富春山居图》,那必须有新的面貌,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审美文化。一个时代产生一个时代的作品,所以我们不可能去重复古人,重复古人也不是我们艺术家要创作《新富春山居图》的初衷。一定要在古人的巨人的肩膀上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的?(12分)
(2)我们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文化创新应该坚持什么方向?(8分)
正确答案
(1)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7分)②刘大为认为《新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精神,又有时代气息”,“在古人的巨人的肩膀上有所继承又有所创造”体现了这一基本途径。(5分)
(2)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实现文化创新,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这是文化创新应该坚持的正确方向。(8分)
试题分析: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可结合材料从以上角度进行分析。
(2)分析文化创新应该坚持的方向,应主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等角度说明。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尤其他画的奔马,驰誉世界,几乎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有人据此认为,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
请你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正确答案
(1)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的有益成果,博采众长。因此,题中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2)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4)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还要牢牢把握发展先进文化的方向,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评析“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就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这一观点。需要找到借鉴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化作品的关系。此题考查实现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
(2)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正确答案
(1)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倡导“光盘”消费的目的在于反对浪费,厉行节约。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倡导“光盘”,表明人们认识到奢侈浪费可耻,勤俭节约光荣。③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人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倡导“光盘”消费,有利于人们绿色生活,绿色生产。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立足实践。②发挥正确意识(正确认识或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③重视量的积累,从今天开始,从我做起。
第(1)问,设问的知识要求是文化创新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体现的是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国际化的创作等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表现,是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还原到传统,还原到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关系的表现。从总体来说,《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得益于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第(2)问,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据此根据材料说明人们开展“光盘”行动的哲学思考。第(3)问具有开放性,根据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中的有关信息可以看出,运用到的哲学方法论主要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重视量的积累等。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2)依据材料二,从《生活与哲学》上说明在“实干”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6分)并就如何做到正确的实践,请你提供两条方法论的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10分)①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②依靠先进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④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⑤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实现文化创新。
(2)(6分)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2分);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分)
(4分)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③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任答两条即可)
试题分析:(1)本题强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运用能力的考查,即对学科思想方法领悟和掌握程度的考查。设问是回答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依靠先进科技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实现文化创新等知识点来展开。
(2)“重要性”简答题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本题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去说明;设问就如何做到正确的实践,请你提供两条方法论的建议,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点来回答。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