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 共189题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
小题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小题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小题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正确答案
小题1:中期 ;后期 ;地区差异
小题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 ;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 ;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小题3:劳动 ; ABCE
小题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15分)读“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中,A地的气候类型都是 气候。(2分)
(2)从图中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 (温度带)的范围更大。(1分)
(3)美国西部的 工业闻名于世,其有利条件是 。我国将在西部重点建设 工业,其有利条件是 。(8分)
(4)与美国西部地区相比,我国开发西部地区的不利条件有哪些?(4分)
正确答案
(1)温带大陆性(2分)
(2)亚热带(1分)
(3)电子(1分) 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科技力量雄厚;有快捷的交通;军事订货(4分) 能源(1分) 石油、天然气、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丰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也很丰富(2分)
(4)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人口素质低。(4分)
此题将中美两国地图重叠,经纬度也重叠,要注意两国位置及重叠区域的范围,同时要从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比较我国西部和美国西部。
材料一 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目前世界有45000家跨国公司(约有280000个子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生产的40%、贸易的50%-60%、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技术专利的80%。
材料二 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现已在海外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3600个经销点,在海外设立成品生产工厂13个,在中国建工业园10个,产品批量出口到世界十大经济区域。
材料三 波音飞机产品生产全球价值链图
(1)波音公司的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联系反映出世界经济呈现 ___的趋势,这主要是得益于 ______的发展。
(2)中国某家用电器集团在海外建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材料二中中国某家用电器和材料三中波音公司全球经营的现状,我国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采取哪些有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全球化 科学技术和交通通讯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降低关税,提高经济效益
(3)我国企业不仅要优化国内的资源配置,还要充分利用国外的各种资源;我国企业还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充分利用本国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注意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输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国际基础上,注重研究和开发机构的设立。
本题考查学生对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跨国家、跨地区发展的主要目的的了解,并分析我国跨国企业与国外跨国企业的不同,有何借鉴意义。
正确答案
(1)20世纪60—7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先在日本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转向日本周边的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地区,90年代,又转向中国沿海开放地区和越南等地(2)东南沿海(3)经济开放较晚(4)区域间经济总体水平差异扩大地区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但带来环境污染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环境质量。
本题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背景,综合考查产业转移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于产业结构存在地区差异,所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较发达地区,结果造成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落差,使得较发达地区发展了更高级的产业类型后,原有比较落后的产业就转移到不发达地区,给不发达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下图分别为苏南某城镇工业产值构成和外来劳动力在各部门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及其主要的竞争优势
(2)分析该镇能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主要原因
(3)该镇的经济要实现持续增长,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部门?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苏南地区的电子装配企业向苏北和皖中地区转移,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和皖中地区发展电子装配业有何优势?
正确答案
(1)支柱性产业:电子、服装、家用电器。
优势: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2)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收入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3)电子工业。
地处沪宁杭工业基地,区域内科技发达、人才集中,交通和通信便利,市场广阔。
(4)劳动力价格较低,地价较便宜。
该镇的支柱性产业可以从图示中找出;对该镇重点发展的产业、电子装配企业的转移要根据工业区位因素逐一筛选、分析;运用“人口迁移与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该镇吸引大量的外来劳动力的原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