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以下符合事实的是

A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

B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C楞次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拉开了研究电与磁相互关系的序幕

D牛顿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正确答案

A,B

解析

根据物理学史可判断A、B正确。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6 分

20.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处同时由静止开 始下落,运动中两物体所受阻力的特点不同,其v-t图象如图。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时刻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

Bt0时刻甲、乙两物体所受阻力相同

C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

D0~t0时间内,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

正确答案

A,D

解析

A选项,加速度就是v-t图像的斜率,t0时刻甲物体的斜率大于乙物体,故正确。B选项,t0时刻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t0时刻甲物体所受阻力大于乙,故错误。C选项,0~t0时间内,甲、乙两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与高度变化量有关,v-t图像与t轴围成的图形面积就是位移,故甲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小于乙,则错误。D选项,0~t0时间内,0~t0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相等,甲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小于乙,故甲物体克服阻力做的功比乙的少,故D选项正确。

考查方向

1、考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F合=ma,以及力的合成。

2、功能关系。

3、考查运动图像v-t,及v-t图像的斜率的含义。

图像类题型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做图像类习题的一般步骤: 

①“一看”横纵坐标,明确图像的类型

②“二看”图像趋势,是增大还是减小

③“三看”斜率、截距,理解斜率的意义、代表什么物理量、或者根据公式求得斜率的公式从而分析相关物理量,考图像斜率是高考考得最多的。

解题思路

1、理解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F合=ma合外力与加速度呈正比,方向相同。

2、明确甲的加速度不变,乙的加速度一直在减小。则甲的阻力不变,乙所受阻力逐渐变大。

3、看懂v-t图像斜率的含义:v-t图像斜率代表加速度。

易错点

对v-t图的认识不够彻底。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4s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0—2s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s~4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

C在t=2s时甲车速度为3m/s,乙车速度为4.5m/s

D在t=4s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

正确答案

C

解析

A、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据图象可知,当t=4s时,两图象与t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即该时刻两辆车的速度相等;在4秒前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所以乙车在甲车的前方,所以两车逐渐远离,当t=4s时,两车速度相等即相距最远,故BD错误;

C、在t=2s时乙车速度为,甲车速度为v=1.5×2=3m/s,故C正确.

考查方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菁优

解题思路

根据图象可知,乙的加速度逐渐减小,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时间图象知道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速度,然后据甲乙物体的速度关系判断选项.

易错点

容易思维定式的影响,将a-t图象看做v-t图象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 一个质量为l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假如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该过程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g=l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抛出时的速度为12m/s

BB.小球上升和下落的时间之比为2:

C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所受合力的功率为64W

D小球上升过程的机械能损失大于下降过程的机械能损失

正确答案

C

解析

A、由图知,小球上升的位移 x=24m,用时 t1=2s,平均速度 ==12m/s.由==得初速度 v0=24m/s.故A错误.

B、上升时加速度大小为 a1===12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1;解得空气阻力的大小 f=2N

对于下落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2;解得 a2=8m/s2;则 a1:a2=3:2

根据位移公式x=,及上升和下落的位移大小相等,可知上升和下落的时间之比为 t1:t2==.故B错误.

C、由上可得下落时间 t2=s,小球落回到抛出点时速度为 v=a2t2=8m/s

所受合力 F=mg﹣f=8N,此时合力的功率为 P=64W.故C正确.

D、小球上升和下落两个过程克服空气阻力做功相等,由功能原理知,球上升过程的机械能损失等于下降过程的机械能损失.故D错误.

考查方向

功能关系;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解题思路

根据图象读出上升过程的位移和时间,求得平均速度,由公式=求解初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上升时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空气阻力,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下落时的加速度,即可由位移公式求上升和下落时间之比.由公式P=Fv求合力的瞬时功率.由功能关系分析上升和下落机械能损失的关系.

易错点

机械能的损失与除重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关系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竖直上抛运动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4 分

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热现象和电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经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考察物理学的发展史,选ACD。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质量为m=20 kg的物体,在大小恒定的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0~2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2~4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g取10 m/s2,则 (   )

A拉力F的大小为100 N

B物体在4 s时拉力的瞬时功率为120W

C4s内拉力所做的功为480J

D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320 J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选项,0~2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合外力ma1=Ff,2~4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合外力ma2=Ff,联立可得F= ( ma1ma2),由图可知a1=5m/s2a2=1m/s2,得F=60Nf=40N故错误。

B选项,物体在4 s时拉力的瞬时功率P=Fv,带入数据得P=120W,故选项B正确。

C选项,0~2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反,拉力做负功WF1=-FS1=-60N×10m=-600J,2~4 s内F与运动方向相同,拉力做正功WF2=FS2=60N×2m=120J,故4s内拉力所做的功为WF= WF1WF2=-480 J,故错误。

D选项,4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f(S1S2)=40N×12m=480J,故错误。

考查方向

1、考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外力=ma。2、考查瞬时功率的基本公式:P=Fv。3、考查v-t图像斜率,及图像与横坐标围成面积的含义。4、考查力做功的正负性。

解题思路

1、首先根据图像斜率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分析物体在两个阶段的受力情况,再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求出拉力F大小。3、根据瞬时功率公式P=Fv求拉力做功功率。4、根据力做功的基本公式W=Fx求解拉力和摩擦力做功的大小。

易错点

1、在计算拉力在4s内做功时容易忽略拉力做功的正负问题。2、对“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的含义理解不到位。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功率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一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点经BC运动到D点,其

“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的电场强度大于C处的电场强度

BB、D两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一定都为零

C粒子在A处的电势能大于在C处的电势能

DAC两点的电势差大于BD两点间的电势差

正确答案

A

解析

A.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A点的斜率大于C点的斜率,即粒子在A点的电场力大于C点的电场力,由,可知,.A处的电场强度大于C处的电场强度,故A正确;

B.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看出,带正电的粒子的加速度在B点与在D点的加速度为零,由于粒子带正电,从图中可以看出粒子从A到B粒子的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粒子的电势能增大,粒子应向高电势运动,从B到D粒子速度又增大,则动能增大,粒子的电势能减小,粒子应向电势低的地方运动,故B、D两点电场强度为零,但B点的电势高于D的电势,故B错误;

C. C.粒子在A处的速度大于C处的速度,所以粒子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C处的动能,粒子从A运动到C处时,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所以粒子在A处的电势能小于在C处的电势能,故C错误;

D.由图可知粒子在A处与D处的速度大小相等,由动能定理可知,粒子从A到D电场力不做功

故A与D两点电势相等,粒子从B经C到D,电场力做正功,粒子电势能减小,而粒子带正电,所以B、D两点的电势差大于A、C两点的电势差,故D错误;故本题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察到了电场力做功的计算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其关系为: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势能变化的数值等于电场力做功的数值,从图象分析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的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只取决于起止位置的电势差和电荷的电量的问题。

解题思路

从图象可以看出,粒子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可得出受到的电场力不恒定,由带正电的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有图线斜率代表加速度,有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到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由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少后增加,势能增加后减小,所以可判断出粒子的电势能大小变化情况。

易错点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的物理含义,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之间的变化关系。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电势能和电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2.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平板车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像如图2所示。g取10m/s2,平板车足够长,则物块运动的v-t图像为( )

A

B

C

D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速度与时间的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有车先以

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后以的加速度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物体与车的动摩擦因数可知,物体与车的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为

根据受力分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则有:当时,物体的速度为

车的速度大于物体,因此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为动力,物体还要加速,当达到8s时,物体的速度与车的速度相等, ,在8s以后,车处于减速阶段,由于车减速的加速度值大于物体的加速值,此时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为阻力,物体一直减速到速度为0,其加速度为

,则物体减速到0的时间为,即物体在16s末减速到0,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考查方向

图象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解题思路

先由车的图象求出车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物体最初速度小于车的速度,所以物体先加速,当物体的速度与车的速度相等时,比较物体的加速度与车的加速度,由于速度相等时,车处于减速阶段且车的加速度大于物体的加速度,所以车减速的快,从速度达到相等时刻起,物体就做减速运动至到速度减速为0,求出其减速的时间,结合图象判断解答。

易错点

关键分析出物体的速度与车的速度何时相等时,速度相等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如何,从而准确判断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6 分

20.如图,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度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v2> v1)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滑上传送带,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可能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物块滑上传送带,由于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能会滑动另一端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另一端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故A正确;

BCD、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物块可能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故BD错误,C正确;故选:A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解题思路

物块滑上传送带后,结合摩擦力的方向,得出物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两种可能:1、滑到另一端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

易错点

根据物体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关键。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牛顿第二定律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6 分

20.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

A2t0末,物体的速度为2a0t0

B0~t0内的平均速度为a0t0/2

Ct0~2t0内的位移大于5a0t02/4

D全程位移等于a0t02

正确答案

B,C

解析

选项A,2t0末,物体的速度为应该为3/2a0t0故A错误。

选项B,0~t0内的平均速度由知,为a0t0/2正确。选项C,t0~2t0内的位移由下图v-t图像知道大于5a0t02/4,则C正确。选项D,由v-t图像知道全过程位移应该大于7a0t02/4,但小于a0t02故D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F合=ma,以及力的合成。

解题思路

a-t图像与a轴和t轴围成的图形面积是此时的速度大小。匀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为变化位移除以时间或。通过a-t图像画出v-t图像,通过v-t图像判定位移。

易错点

对a-t图的认识不够彻底。

知识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动能 动能定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安培最早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时间跟空间都是相对的,光在真空中的速率与参考系无关

C玻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卢瑟福发现了电子

正确答案

B

解析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6 分

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观测、实验、假说和逻辑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奥斯特在实验中观察到电流的磁效应,该效应解释了电和磁之间存在联系

B安培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法拉第在实验中观察到,在通有恒定电流的静止导线附近的固定导线圈中,或出现感应电流

D楞次在分析了许多实验事实后提出,感应电流应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

A,B,D

解析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牛、千克、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三个基本单位

B在任何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kma中的K都等于1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首先测出了引力常数G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 5 分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探索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伽利略发现的规律有

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之间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

C忽略空气阻力,重物与轻物下落得同样快

D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正确答案

A,C

解析

知识点

物理学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5 分

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B牛顿发现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C法拉第发现电流产生磁场

D法拉第发现磁场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物理学史
下一知识点 : 热学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力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