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施工质量管理
- 共836题
安装实施期需收集的信息包括( )。
A.与设备工程有关的设计图纸及概预算
B.承包商人员、设备及水、电、气等的动态信息
C.承包商的管理程序
D.工程需遵循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
E.有关质量检验、控制的技术法规和质量验收标准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安装实施期需收集的信息包括承包商人员、设备及水、电、气等的动态信息;安装施工期气象的短中长期趋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等工程物资的进场、加工、保管、使用等信息;承包商的管理程序;质量、进度、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施;数据采集来源及采集、处理、存储、传递方式;工序间交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安装过程设计及技术方案执行的情况;安装现场文明施工及安全措施等;安装过程中需要执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标准;安装合同执行情况;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工程数据;材料检验、试验的信息等。
工程项目的质量计划是在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的。
A.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要求和规定
B.有关工程建设的各种技术规范和标准
C.质量管理职能分层分解
D.委托合同及合同附件规定的各项具体质量要求和规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下列有关保修期的确认,正确的是( )。
A.基础设施工期50年
B.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C.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和供热期
D.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E.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工程开工日算起
正确答案
B,C,D
解析
暂无解析
某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由于基础工程发生严重拖期,为了赶工,施工负责人未按质量标准进行控制和检验,导致混凝土模板严重变形,为弥补缺陷,花费5万元。
事件2:由于采用的水准仪不准确,导致楼面标高和层高错误,该缺陷无法弥补。在钢结构工程施工前,应由项目技术人员编写技术交底方案,并经()批准后实施。
A.项目经理
B.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C.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
D.项目技术负责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是从施工部署的角度,着重于技术质量形成规律来编制全面施工管理计划文件。
A.质量计划
B.施工组织设计
C.质量保证书
D.质量控制点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质量计划的编制是以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的,从质量职能上对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控制;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从施工部署的角度,着重于技术质量形成规律来编制全面施工管理的计划文件。C、D不合题意。
( )是指完成一定计量单位质量合格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是计算建筑安装产品价格的基础。
A.施工定额
B.概算定额
C.概算指标
D.预算定额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应依据( )检查验收。
A.经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B.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C.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
D.施工验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E.质量事故处理方案设计要求
正确答案
D,E
解析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完成后,监理工程师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报验的基础上,应严格按施工验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结合监理人员的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结果,依据质量事故技术处理方案设计要求,通过实际量测,检查各种资料数据进行验收,并应办理交工验收文件,组织各有关单位会签。
下列不属于工程咨询业行政法规相关法律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B.《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D.《建筑法》
E.《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
A,B,D,E
解析
暂无解析
关于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为30年
B.屋面防水工程为3年
C.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为2年
D.装饰装修工程为1年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道保修管理的题,主要考核建设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最低保修期限的知识点。对于接触过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后期竣工验收等方面管理的考生,此题比较简单。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第40条之规定,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其他项目的保修期限由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为2年”。
考点: 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规
温馨家园小区是某市重点工程项目,其首次采用智能化管理。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等一应俱全,温馨家园小区建筑物除满足基本生活功能外,还综合考虑了安全、健康、节能、便利、舒适五大要素,受到业主的广泛好评。
虽然智能化小区有种种优点,但是本案例中提到了“首次”采用,那么结合实际情况,谈一谈智能建筑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在智能建筑迅猛发展的背后,智能建筑的建设与管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智能建筑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化水平很低,相关技术产品尚不适应市场需求与合理滞后的矛盾,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建筑硬、软件产品。许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建筑的期望过高,设计人员因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与智能建筑设计方法,智能化建筑竣工后出现应用效果差的问题。
(2)近年来,由于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迅速,相关设备与系统的规范和标准尚不健全。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质量监督、验收等环节,缺乏相应,配套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法规,不少智能化设备验收时无测试、无规范、无标准。
(3)功能需求由业主提出,设计通常由设计院负责,深化设计与具体实施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普遍存在不协调甚至脱节。系统集成商的技术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也对建筑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由于系统集成商过分追求商业利益,而且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以致好多工程建成后,系统运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4)重建设轻管理是智能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意识落后,对选择物业管理公司时无法提供具体的智能化建筑管理目标。有的业主从短期经济利益出发,在智能化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人数和知识层次上降低要求,智能化系统不能有效的正常工作,使得发展商花大量资金投入的智能化系统名存实亡,无法实现智能建筑给投资者带来的好处。
(5)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方面重视不够。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