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质含量的测定
- 共1476题
为测定Na2CO3与Na2SO3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取样品23.2g,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等仪器未在图中画出)
(1)将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还必须用到的最重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仪器C中装有品红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提出该溶液可能引起Na2C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偏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常用试剂:a.浓硫酸; b.品红溶液;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e.氢氧化钠溶液;f.无水硫酸铜;g.碱石灰;h.五氧化二磷;i.无水氯化钙。请将下列容器中应盛放的试剂序号填入相应空格: B中_____________,D中______________,E中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当仪器A内的固体反应完全后,需打开活塞K,向A中缓慢通入大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通空气应先经过___________试剂(填上述所供试剂的序号)处理,否则可能引起Na2SO3含量的测量结果比实际值___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没影响”)。
(6)若仪器E在实验完成时增重4.4g,则Na2CO3与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托盘天平;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与E中试剂反应
(3)检验SO2是否被B吸收完全;部分CO2溶于品红溶液
(4)c;a;g
(5)使生成的CO2气体能够全部被E吸收;e;偏低
(6)1∶1
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N2、O2、CO2、水蒸气等多种成分。某课外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测定N2、O2、
CO2的百分含量(忽略水蒸气等微量成分)。其中B是带刻度的量气装置。
试验步骤:
①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装置中装入药品(如图所示),其中C瓶溶液上方为100mL 已除尽CO2的空气(N2和O2的体积比为4 :1)。
②打开止水夹b、c、d,关闭止水夹e,向B瓶中吹气后关闭d,并冷却到室温,收集到V1mL气体。
③关闭b,打开止水夹a、c、e、f,用打气筒向A瓶中缓缓充气,直到B中气体刚好全部排出,此时量筒中液面读数为V2mL。
④关闭e、f,降低燃烧匙的高度,用电火花引燃红磷。
⑤等C瓶冷却到室温,打开f1最终量筒液面读数为V3mL。
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装饱和NaHCO3而不能装饱和Na2CO3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红磷要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C瓶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上述数据计算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所占体积百分数为______________,CO2所占体积百分数为
___________
(5)步骤⑤中C瓶还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读数,这样会使所测氧气体积分数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6)严格按①~⑤进行试验后测得数据仍有一定误差,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a2CO3能够吸收CO2(2)耗尽其中的氧气
(3)NaOH、Na2CO3、Na3PO4(NaPO3)
(4);(V1-V2)/V1
(5)偏小
(6)测量读数时,各装置中液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压强差会造成体积的误差(或未考虑导管中残存气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极少量的氧气、氮气溶解)(答案合理即可)
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已知:在弱酸性条件下,胆矾中Cu2+与 I-作用定量析出 I2;I2溶于过量的KI溶液中:I2+I-═I3-;且在溶液中:Fe3++6F-=[FeF6]3-( 六氟合铁(III)络离子 )
又知:微粒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I2>FeF63-
析出I2可用c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2S2O32-+I3-═S4O62-+3I-.
现准确称取ag胆矾试样,置于250mL碘量瓶(带磨口塞的锥形瓶)中,加50mL蒸馏水、5mL3mol/LH2SO4溶液,加少量NaF,再加入足量的10%KI溶液,摇匀.盖上碘量瓶瓶盖,置于暗处5min,充分反应后,加入1~2mL0.5%的淀粉溶液,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到蓝色褪去时,共用去VmL标准液.
(1)实验中,在加KI前需加入少量NaF,推测其作用可能是______;
(2)实验中加入稀硫酸,你认为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3)本实验中用碘量瓶而不用普通锥形瓶是因为______;
(4)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碘化亚铜)并析出碘,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5)根据本次实验结果,该胆矾试样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ω(Cu)=______%.
正确答案
(1)胆矾加酸溶解后溶液中含有Fe3+,Fe3+能氧化I-生成I2,造成Cu的质量偏大,影响测定结果,加入少量NaF,发生反应Fe3++6F-=[FeF6]3-,FeF63-不能氧化I-,
故答案为:掩蔽Fe3+,防止造成偏大的误差;
(2)Cu2+能发生水解反应溶液呈酸性,提供酸性条件,抑制Cu2+的水解,故答案为:提供酸性条件,抑制Cu2+的水解;
(3)用碘量瓶溶液不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而用普通锥形瓶能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氧气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单质碘,所以用碘量瓶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碘化钾反应,
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氧气与碘化钾反应;
(4)硫酸铜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碘化亚铜)并析出碘,离子方程式为:2Cu2++4I-=2CuI↓+I2,故答案为:2Cu2++4I-=2CuI↓+I2;
(5)Na2S2O3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为cmol/L×V×10-3L,由关系式:2Cu2+~I2~I3-~2S2O32-,可知:Cu2+的物质的量为cmol/L×V×10-3L,
Cu2+的质量为:cmol/L×V×10-3L×64g/mol,所以ω(Cu)=×100%=
×100%,
故答案为:×100%.
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合金元素为Mg Al)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规定其中铝含量不能低于78%),设计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2)合金样品固体M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倾斜左边装置使氢氧化钠溶液(足量)与ag合金粉末(固体M)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若量气管最大量程为50mL.,则固体M中铝的质量(mA1)范围为______.
(4)若将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足量的盐酸,则反应停止后量气管内气体体积______ (填“>”“<”“=”)VmL.
(5)若a=38mg,V=44.8mL(标准状况),请通过计算说明该合金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不写计算过程)______ (填“符合”或“不符合”).
正确答案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方法为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或液封气体形成液面高度差,由装置图可知适合选择液封气体形成液面高度差,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人水,向下移动水准管,静置片刻,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量密封,
故答案为: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人水,向下移动水准管,静置片刻,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说明装量密封;
(2)铝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氢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OH-+2Al+6H2O═2[Al(OH)4]-+3H2↑,
故答案为:2OH-+2Al+6H2O═2[Al(OH)4]-+3H2↑;
(3)量气管最大量程为50mL,则产生氢气的增大体积为50mL,所以氢气的最大物质的量为=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Al)=2n(H2)=
mol×2,故铝的最大质量为
×
mol×2×27g/mol=0.04g,所以金属铝的质量范围为0<mAl<0.04g,
故答案为:0<mAl<0.04g;
(4)Mg、Al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改用盐酸生成氢气的体积增大,故答案为:>;
(5)44.8m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3n(Al)=2n(H2)=0.002mol×2=0.004mol,所以合金中铝的质量
×0.004mol×27g/mol=0.036g,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为
×100%=94.74%>78%,故该合金符合标准,故答案为:符合.
某铝合金(硬铝)中含有铝、镁、铜、硅,为了测定该合金中铝的含量,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硅不与盐酸和水反应)
(1)若固体Ⅰ中含有铜和硅,步骤①的试剂X应选择______ (填“NaOH溶液”“盐酸”“FeCl3溶液”);步骤②的操作是______,得到固体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固体Ⅲ的化学式为______;步骤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4)步骤④中的沉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时,会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影响”).
正确答案
(1)若固体Ⅰ中含有铜和硅,步骤①是将Mg、Al转化为盐溶液,除去不溶的Cu、Si,步骤①的试剂X不能与Cu、Si,NaOH溶液与Si反应,FeCl3溶液与Cu反应,故试剂X应选择盐酸;
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②是将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除去,将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进行固液分离,应是过滤;
固体沉淀Ⅱ是氢氧化镁,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盐酸;过滤;Mg2++2OH-=Mg(OH)2↓;
(2)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②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将偏铝酸根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加热灼烧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分解生成氧化铝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故固体Ⅲ是Al2O3,
故答案为:Al2O3;2Al(OH)3↓Al2O3+3H2O;
(3)最后的固体bg是氧化铝,氧化铝中铝的质量为bg×=
bg,即为ag合金中Al的质量为
bg,故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
×100%=
%,故答案为:
%;
(4)氢氧化铝沉淀会附着碳酸钠、氯化钠等物质,氢氧化铝沉淀没有用蒸馏水洗涤,导致加热生成的氧化铝的质量偏大,使测定的合金中铝的质量增大,测定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A晶体是一种矾,溶于水可电离出三种离子.用A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量3.92g晶体溶于适量的稀硫酸,配成100mL浅绿色溶液X
②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呈红色
③取20.00mLX于锥形瓶中,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酸性KMnO4被还原成Mn2+,Mn2+在溶液中几乎呈无色),当到达终点时,用去KMnO4溶液20.00mL
④取20.00mLX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且恰好能被40.00mL0.10mol/LHCl溶液完全吸收
⑤另取20.00mLX向其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反复烘干并称量得1.00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把A溶于稀硫酸而不直接溶于水的原因是______.
(3)第③步操作中,对滴定管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步:a用蒸馏水洗涤;b 必要操作;c装入标准液;d 赶走尖嘴部分的气泡;e 调节液面在“0或0刻度”以下.上述b步骤的必要操作是______;若无此步骤则会使该离子在A晶体中的含量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第⑤步中证明沉淀洗净的操作是______.
(5)此实验中有一步设计错误,它是第______步(填编号),正确地设计应为______.
(6)如果通过实验测得3.92g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全部形成钡盐沉淀的质量为4.66g,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依据题干信息和实验步骤,结合(6)的要求分析,实验目的是沉淀A的组成;
故答案为:测定A晶体的组成;
(2)钒是硫酸盐,配制浅绿色溶液为亚铁离子的颜色;加入酸中溶解是为了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避免亚铁离子水解变浑浊;
故答案为:抑制Fe2+的水解;
(3)滴定管用待装液润洗2-3次,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高锰酸钾溶液装在酸式滴定管中,所以酸式滴定管需要用0.02mol/L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两次;无此操作,直接装液会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增大,c(待测)=;判断结果偏高;
故答案为:用0.02mol/L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两次;偏高;
(4)沉淀为硫酸钡沉淀,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可以利用洗出液中检验是否含有钡离子检验,所以取洗出液少许,加入稀硫酸,弱无沉淀生成,则证明已经洗净,弱生成沉淀,则说明没有洗净;
故答案为:取最后的洗出液少许滴加稀硫酸,若无沉淀则证明已洗净;
(5)第⑤步直接加入过量氯化钡,沉淀会有其他离子干扰,不一定是硫酸钡沉淀,所以应先加入稀盐酸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在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全部沉淀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洗涤后称重;
故答案为:直接取一定量A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将沉淀过滤、洗涤,反复烘干并称量沉淀的质量.
(6)①准确称量3.92g晶体溶于适量的稀硫酸,配成100mL浅绿色溶液X,判断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A晶体是一种矾证明是硫酸盐,溶解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
②取少量X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氯水,溶液呈红色,证明晶体中无三价铁离子只含有亚铁离子;
③取20.00mLX于锥形瓶中,用0.02mol/LKMnO4溶液滴定(酸性KMnO4被还原成Mn2+,Mn2+在溶液中几乎呈无色),当到达终点时,用去KMnO4溶液20.00mL;依据5Fe2++MnO4-+8H+=5Fe3++Mn2++4H2O,定量关系计算亚铁离子物质的量为0.002mol;则100ml中 含有0.01mol;
④取20.00mLX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含有铵根离子,且恰好能被40.00mL0.10mol/LHCl溶液完全吸收,发生反应NH3+HCl=NH4Cl,则溶液中含铵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04mol;则100ml溶液中含NH4+物质的量为0.02mol;
通过实验测得3.92g晶体中含有的阴离子全部形成钡盐沉淀的质量为4.66g,通过以上分析判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生成沉淀为硫酸钡沉淀,计算含有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为0.02mol;
3.92g晶体中含Fe2+离子物质的量为0.01mol,质量为0.56g;NH4+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36g;SO42-物质的量0.02mol,质量为1.92g;依据晶体质量可知含结晶水的质量=3.92g-0.56g-0.36g-1.92g=1.08g;物质的量为0.06mol,则化学式为n(NH4+):n(Fe2+):n(SO42-):n(H2O)=0.02:0.01:0.02:0.06=2:1:2:6,则化学式为:(NH4)2Fe(SO4)2•6H2O;
故答案为:(NH4)2Fe(SO4)2•6H2O;
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①取水样1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 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 mol·L-1 Na2S2O3溶液(显碱性),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试完成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应使用____________式滴定管。
(3)步骤③当待测液由___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__色且不再变化即达终点,若耗去Na2S2O3溶液
20.00 mL,则废水中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浓度应___________(“偏大”“偏小”或“相等”),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认为没有误差,此问不答)
正确答案
(1)淀粉溶液
(2)碱
(3)蓝;无;0.01 mol·L-1(4)偏小;因为步骤②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待测液润洗,故测出的c(Cl2)大于实际浓度
Ⅰ.硬铝废料(含90%铝、2.5%镁、7.5%铜)可以制取明矾KAl(SO4)2.12H2O,某探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步骤③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步骤④包括三个环节,分别是______、冷却结晶、______.
(3)步骤⑤不直接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
Ⅱ.某课题小组同学测量液态奶含氮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原理:液态奶(NH4)2SO4溶液
NH3
(NH4)2B4O7溶液→用标准盐酸滴定
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10.00mL液态奶和辅助试剂,加热充分反应;
②将反应液转移到大试管中;
③按如下装置用水蒸气将NH3吹出,并用H3BO3溶液吸收(加热装置未画出);
④取下锥形瓶,滴加指示剂,用0.1000mol•L-1盐酸标准液滴定;
⑤重复测定两次,再用10.00mL蒸馏水代替液态奶进行上述操作.
数据记录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时(NH4)2B4O7重新转化为H3B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③的实验装置中需要加热的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
(3)设计4号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4)计算该液态奶的含氮量为______mg•mL-1.
正确答案
Ⅰ.(1)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
(2)向硫酸铝溶液中加入硫酸钾,得混合溶液,通过蒸发、结晶、过滤制得明矾,故答案为:蒸发;过滤;
(3)明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小,用酒精洗涤减少产品的损失,故答案为:减少产品的损失;
Ⅱ.(1)硼的化合价未变化,发生类似复分解反应,反应方程式为(NH4)2B4O7+2HCl+5H2O=4 H3BO3+2NH4Cl,
故答案为:(NH4)2B4O7+2HCl+5H2O=4 H3BO3+2NH4Cl;
(2)加热圆底烧瓶产生水蒸气,进入试管中将生成的氨气吹出;加热产生水蒸气,装置内压强增加,长导管防止装置中压力过大而发生危险,冷却时防止发生倒吸,起安全管作用,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安全管;
(3)对照使用目的是消除其他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引起的误差,故答案为:消除其他试剂、实验操作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4)盐酸的体积为-1.5ml=32.00ml=0.03200L,
令10ml该液态奶的含氮量的质量为mg,则
2N~(NH4)2B4O7~2HCl
28g 2mol
mg 0.03200L×0.1000mol/L
所以m=28g×=0.04480g,
该液态奶的含氮量为=4.48mg/ml,
故答案为:4.48.
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方案一】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V mL 2.0mol/L NaOH溶液中.为使其反应完全,则NaOH溶液的体积V≥______.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方案二】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约20℃,1.01×105Pa)的体积.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如图1:
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______接______接_____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
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
③实验结束时,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
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
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C.上下移动量筒G,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
D.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 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
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mL.
正确答案
方案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故答案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1)含镁为3%时,金属铝的含量最高,5.4g合金中铝的质量为,5.4g×(1-3%)=5.4×97%g,则:
2Al+2NaOH+2H2O=2NaAlO2+3H2↑
54g 2mol
5.4g×97%g V×10-3L×2.0mol/L
所以54g:(5.4g×97%g)=2mol:(V×10-3L×2.0mol/L),解得:V=97,故V(NaOH溶液)≥97mL;
故答案为:97mL;
(2)镁上会附着偏铝酸钠等物质,未洗涤导致测定的镁的质量偏大,镁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方案二:(1)①装置的组装顺序:合金与水反应,用排水量气法测定氢气的体积,其中盛水的试剂瓶导管一定要短进长出,利用增大压强原理将水排出,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生成氢气的体积,量筒内导管应伸入量筒底部,故连接顺序为:(A)接(E)(D)接(G);
故答案为:E、D、G;
②镁、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导致硫酸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
故答案为:镁、铝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
③反应放热导致氢气的温度偏高,故应冷却后再进行读取氢气的体积,读取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时上下移动量筒,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氢气的体积;
故选ACD;
(2)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故答案为: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滴定管的数值零刻度在上方,两次的体积之差为测定的氢气的体积,收集氢气后滴定管内液面读数减小,故测定氢气的体积为V1-V2;
故答案为:V1-V2.
铁、铝、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生铁中含有一种铁碳化合物X(Fe3C)。X在足量的空气中高温煅烧,生成有磁性的固体Y,将Y溶于过量盐酸的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某溶液中有Mg2+、Fe2+、Al3+、Cu2+等四种离子,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将滤渣高温灼烧并将灼烧后的固体投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________;
A.Mg2+ B.Fe2+ C.Al3+ D.Cu2+(3)氧化铁是重要工业颜料,用废铁屑制备它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操作Ⅱ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2CO3溶液可以除油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完成生成Fe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同学认为KMnO4溶液滴定也能进行铁元素含量的测定(5Fe2++MnO4-+8H+===5Fe3++Mn2++4H2O)。
①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正确答案
(1)Fe2+、Fe3+、H+
(2)BC
(3)①过滤;在漏斗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沉淀,让蒸馏水自然流下,重复数次;
②CO32-+H2OHCO3-+OH-;③Fe2++2HCO3-===FeCO3↓+CO2↑+H2O
(4)①250 mL容量瓶;②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