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5 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力图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试图找到经济学的自然法则,法国贵族查理路易德塞孔迭(孟德斯鸠男爵)试图找到国家中孕育政治自由的法则。

启蒙思想家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其中绝大部分学者是自然神论者,他们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拒绝承认基督教中的超自然主义……他们认为宇宙是一个有秩序的王国。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理性指引每一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哲学家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美好的社会愿望最终未能买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底改变了欧洲文化。

41.根据材料概括启蒙运动特点。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材料中启蒙思想家们找到的“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9分)

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启蒙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作用。(6分)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特点:受自然科学的启发和影响,以史学、文学、宗教等形式呈现;启蒙思想家多为自然神论者;渴望建立公正、和谐、美好的理性世界(理性主义的旗帜)。(6分,任三点即可)

法则:洛克主张社会契约、主权在民、君主立宪;亚当斯密提出自由市场原则(市场的供求原则);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能力。第一问“特点”回答,提取归纳下列信息即可:材料“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力图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试图找到经济学的自然法则,法国贵族查理路易德塞孔迭(孟德斯鸠男爵)试图找到国家中孕育政治自由的法则”;“启蒙思想家们写作的大多是历史、小说、喜剧,讽刺文学和有关宗教、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小册子。其中绝大部分学者是自然神论者”;“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理性指引每一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第二问,结合所学分别回答材料中洛克、亚当斯密、孟德斯鸠的主张。

考查方向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洛克、孟德斯鸠;亚当斯密,自由主义思想

解题思路

“特点”“根据材料概括”对材料的阅读基础上归纳要点;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回答。

易错点

不能准确归括材料信息要点;不能正确迁移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

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把握,结合所学有针对回答。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积极性:颠覆了基督教价值观,彻底的改变了欧洲文化;消弱了基督教思想的影响,宣传了世俗价值观,为理想社会构建了蓝图。

消极性:理想的社会没有实现,也没有摧毁教会制度。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调用知识评价事物能力。先从材料“哲学家建立一个进步,富裕,和谐,美好的社会愿望最终未能买现,而启蒙运动却彻底底改变了欧洲文化”提取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回答。

考查方向

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

解题思路

答案的来源是材料和所学知识。先要提取材料中影响信息,再结合所学完整回答。

易错点

容易忽视材料中“影响”的信息

教师点评

要对材料信息分类归纳,明确“影响”信息;同时准确迁移所学知识。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15.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启蒙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14.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公元前5世圮,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后来,平等观念随着罗马法的实施而传播开来。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进一步论迷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摘自西塞罗《论共和国》、王乐理《美德与国家》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三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学.科.网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②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

(1)根据材树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的方式体现在哪里?概括材料一西塞罗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0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10分)

(3)阅读材料三,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正确答案

(1)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在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基本权利。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侧重①: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②: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展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

知识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罗马法的内容及意义启蒙运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14. 材料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第一阶段,在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文化形象中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第二阶段,从启蒙运动后期到帝国主义时代,在启蒙哲学背景下,悠久的中国历史则因为其停滞变成一种具有反面的、否定性意义的野蛮特征。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文化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的认识展开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正确答案

一等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二等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论述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

材料里有两个阶段,两种对中国的看法。在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文化形象中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一是对中国认识的肤浅,而是为反封建、反教权找理论根源。从启蒙运动后期到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对中国认识的深入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设计、人文思想的成熟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悠久的中国历史则因为其停滞变成一种具有反面的、否定性意义的野蛮特征。

考查方向

本题主要考查文明交流主题;全国卷41题。考查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的能力。

易错点

不概括观点,胡乱阐述一阵;不结合具体史实,简单重复题干观点;没有站在西方认识中国的视角看问题。

知识点

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启蒙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