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丙图中的点,反映甲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_____,反映乙图所在地区气候的是_____。(写序号)

(2)简单概括乙图所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地区中,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是__________,指出其中破坏性最大的地质灾害及其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当地雨季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④;③

(2)“略”

(3)甲;火山、地震;位于美洲、南极洲板块交界处;滑坡、泥石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入侵我国寒潮的源地和路径图,回答相关问题。

(1)西路寒潮源地是北冰洋,先后途经我国____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__________高原东侧南下。中路寒潮源地是C区域一带,从贝加尔湖西侧南下,先后经我国内蒙古高原__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高原华北平原,到达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

(2)说明我国A、B地形区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潮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主要在什么季节?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区域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试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准噶尔;青藏;阴山;黄土

(2)(A、B分别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拔高,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3)春秋季(初春秋末);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工作(如:人造烟雾增加大气逆辐射。答案合理即可)。

(4)C区域纬度较高,冬季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弱;地处西伯利亚高原,海拔较高;深居内陆,大陆性气候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和该地地质剖面图

材料二:

都江堰各月降水分配表(单位:毫米)

材料三: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附近发生8.0级地震,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死亡和失踪人数达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这几千亿元。其中从都江堰到青川一带破坏最严重。

(1)据图,描述该地的地形、地势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汶川大地震发生及破坏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抗震救灾时,灾区多次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加大了救灾的困难。请分析该地滑坡、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山地(山地、丘陵)为主,山高谷深,地形起伏较大;西北高,东南低。

(2)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该地多断裂带(以映秀—北川断裂为主)导致地震发生。此次地震震级大(达8级)。

(3)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寨沟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顶北侧(图1)。景区海拔2000到4700米,林木繁茂,湖泊、泉、瀑错落其间。第四纪冰川在巨厚的石灰岩基础上雕塑了现代地貌的雏形,其后在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切割、溶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山高谷深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喀斯特”原本是迪纳拉山脉西北部高原的地名(图2),十九世纪末,西方学者鉴于喀斯特高原上石灰岩侵蚀地貌最为典型,遂以“喀斯特”命名这种地貌,并得到国际上的通用。

材料二:

图3是世界某区域某月份的气压状况分布图。

(1)秋天是九寨沟最美的季节。每到深秋,景区蓝天白云,植被色彩丰富,湖水清澈,泉瀑水量丰盈。试分析九寨沟深秋景观的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图2,试推测喀斯特高原的地形特征和主要的地质灾害。然后,分析这种地质灾害在该地区可能频发的季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月份,B地与图2中A地此时的气候特征主要有何异同?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秋季多蓝天白云;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山高谷深,植被垂直变化明显,色彩丰富;喀斯特地貌区且林木茂盛,湖水清澈;茂盛的植被蓄积夏季降水,为景区持续提供充足的水源,泉瀑水量丰盈。

(2)地形特征: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北高南低,逐渐向海洋倾斜。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季节:冬季。

理由: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集中,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B地凉爽(或温和)干燥,正值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的干季;A地高温少雨,正值地中海气候一年中的旱季。此时为7月份,A、B两地均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旱季。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台风、飓风多会给影响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示意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飓风都属于____________气旋中强度最大的一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其中发生

    在_________洋上的称为台风,发生在_________洋上和_________洋上的称为飓风。

(2)台风、飓风形成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海面,温度在____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

    强烈发展的气旋,在北半球是________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是________时针向中心辐

    合的大旋涡。

(3)台风、飓风灾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图2中A区域的名称叫_____________,其中心气流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上升还是下沉),天气状

    况是____________。图中最大风速、最强暴雨出现在图中的___________区域。

(4)某日,台湾受台风影响,其风向为西北风,则此时台风中心大约位于台湾的

                                                                                                                                                        [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北部

正确答案

(1)热带;太平;大西;印度

(2)热带;副热带;26;逆;顺

(3)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台风眼;下沉;晴朗无风(碧空无云);B

(4)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西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共同发源于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安纳托利亚山区,流经伊拉克,两河合并后被成为阿拉伯河,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主要灌溉水源。

伊朗高原是一个相对闭塞的高原,周围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中部高原与盆地海拔多在900—1500米之间。气候上冬夏温差大、雨量少,且年降水量75%集中与1-4月。

1.简述伊朗的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伊朗是个地质灾害频繁的国家,多地震。说明伊朗多地震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文信息,比较德黑兰和利雅得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水的补给形式及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亚地区政局一直动荡不定,试从地理位置和资源的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亚洲西部,位于亚热带地区;南临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周围有阿富汗、土耳其、伊拉克等邻国。

2.伊朗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3.德黑兰:特点:全年降水较少,降水集中在冬季;冬季温和,夏季温度较高;原因:海拔较高,地形闭塞,全年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湿润。利雅得:常年干旱少雨,日照强烈,气温高。原因:受副热带高压或内陆信风的影响

4.补给形式:高山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 原因:两河的发源地位于中纬地区的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冬季有大量积雪;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有雨水补给。

5.西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是陆上的联系枢纽和空中交通走廊;苏伊士运河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运通道;周围的几处海峡都是交通和战略要地;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欧洲西部区域图,结合A城市最低气温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位在A城市留学的中国学生,1月份乘轮船回国探亲,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发现风浪很大,船员

    解释说:这是这个季节该海域常见的现象。请你分析上述现象的成因,并说明其对航行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气温资料,分析该时段英国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河流B为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航运价值大,请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其航运价值

    大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直布罗陀海峡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海峡走向与风向一致,海峡对风有狭管作用。

    (任答两点)影响:东行船只顺风顺水(或西行船只逆风逆水),若风浪过大会造成船只颠簸,危害

    航行安全。

(2)冬季,位于大西洋东岸,受西风控制,气候湿润、降水丰富;该时段气温多在零度以下,降水形式

    以雪居多,因此容易出现雪灾。

(3)该河流所处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沛且全年分配均匀,使河流水量充沛;气候温暖,无结

    冰期;欧洲西部地形平坦,水流平稳;森林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河流出海口地处英吉利海峡

    附近,交通位置重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甲图区域是______________三角洲,乙图区域是_______________ 角洲。

(2)甲、乙两区域共同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各自形成的原因。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甲、乙两区域共同的海洋灾害是______________,共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区域近年来受灾程度有所增加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珠江;恒河

(2)热带气旋和洪涝;靠近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源地,受台风影响大,地势低洼;多受源于孟加拉湾的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势低洼

(3)风暴潮;受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又是低平的三角洲地形

(4)城市化、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快,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灾害频率增加(如赤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飓风“托马斯”11月5日肆虐海地沿海地区,带来倾盆大雨,引发洪灾和泥石流,导致至少6人死亡。洪灾在海地西部一些小城镇切断通行道路。洪灾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截至3日,霍乱死亡病例升至442例,确认感染6700余人。海地总统勒内?加西亚?普雷瓦尔说,海地遭受飓风与霍乱双重打击,将保持警戒。

材料二:

    霍乱是一种急性腹泻疾病,是由霍乱弧茵引起的。这种病菌存在于水中,最常见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粪便污染过的水。

(1)下列关于海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海地是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屿国家

B.海地属热带季风气候

C.海地附近有寒流经过

D.海地新兴工业发展迅速

(2)分析“托马斯”引发海地洪灾和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洪灾为何会引发对霍乱疫情蔓延的隐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

(2)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汇水速度快,水量增长迅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弱;地质构造破碎,土质疏松;飓风带来暴雨,降水强度大,冲蚀能力强等。(注:任答四点即可)

(3)洪灾阻碍交通,医疗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加重灾区疫情;洪灾加剧水质恶化,难以保证清洁用水供应;洪灾使难民居无定所,扩大了霍乱病菌的传染范围。(注:任答二点,言之有理均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古文明发源地示意图

材料二:

    6000年前,古巴比伦的苏美尔人选择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美索不迭米亚平原上建造了乌尔城,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诞生。古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

(1)说明图示地区成为古老文明发源地的共同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尔城的形成区位及街宽仅3米左右的原因搭配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军事家族团结B.河流阻挡暴晒的烈日C.宗教方便往来D.交通河流水源

(3)说明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分析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处中低纬,气候温和,适于发展农业和人类居住;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提供灌溉用水,起到运输的作用。

(2)B

(3)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全球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强盛,中北部地势较高,气流被迫抬升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强度大;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经济发展水平低,抵御灾害能力低;常年干旱,防洪意识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2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20千米。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8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请说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少有人活动,客观上减小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弱。(答出4点,言之有理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l)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发生滑坡的地形条件是

____________。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_业、_________业的发展,这将促

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l)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山高坡陡。

(2)旅游;商(服务、手工);太阳能;地热能(风能)。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

(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亚);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四个方面即可)

(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

(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南亚地区局部图”及“图中A山峰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回答问题。

(1)2001年印度、巴基斯坦两国边境地带发生7.9级地震;2002年4月,阿富汗北部发生5.8级地震;2005

    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发生7.6级地震等。试分析该地区地震频繁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如果同纬度海平面的气温为23℃,

    则珠穆朗玛峰顶的气温约为_______℃左右。

(3)A山峰南坡与北坡的自然带数相比,南坡较_______(多或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山峰南坡与北坡的雪线相比,南坡较_______(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该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消亡地带。

(2)-30℃

(3)多;珠穆朗玛峰南坡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大,基带海拔低且所处纬度低,水热条件好,

    有利于多种自然带的形成

(4)低;珠穆朗玛峰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雪线较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4时35分,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发生7.2级地震。震中位于该市以西45千米处,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11年2月22日12时51分,克赖斯特彻奇再次发生6.3级地震,震中距离该市5千米,震源深度为4千米,如下图所示。震后,新西兰处于全国紧急状态,政府调集全国资源,展开灾后救援工作。此次地震已造成近200多人死亡,初步估算,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亿美元。

简析新西兰地震频发的原因,并说明最近这次地震较上次地震损失严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损失严重的原因是震源较浅;前次地震使地质构造和建筑物受到损害;震中距该市较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下图,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千米。海地位于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地震是由于板块相互挤压引起的。这次地震受灾人数达30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板块消亡边界多地震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此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板块挤压,岩层变形破裂。

(2)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离城市近(或人口密集,或抗灾能力差)。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