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当地时间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据悉,地震造成多人受伤,其中只有2人伤势较重,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

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有15公里。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最终可能“超过10万人”,造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说说新西兰地震多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造成如此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新西兰震中距市区较远;地震持续的时间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质量高,新西兰民众长期接受灾害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害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受灾强度不断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差;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07年8月15日凌晨4时30分,秘鲁南部遭到里氏7.9级地震袭击,至少造成47人死亡及500人受伤。

材料二

秘鲁地震图

(1)地震烈度的大小同________和距离震中远近等有直接关系,同时还与_______、地质构造和_______

等有关。

(2)秘鲁地震发生时,在秘鲁渔场附近的渔船上的人的感觉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D.上下颠簸

(3)试根据板块构造的原理说明此次大地震发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只有板块的运动才会引起地震

B.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并且还可能诱发其他自然灾害

C.破坏性大的地震都发生在陆地人口集中的地区

D.距地震中心距离相等的两点,其震级和烈度相同

正确答案

(1)震级;震源深浅;地面建筑

(2)D

(3)秘鲁位于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4)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关于地震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2010年以采全球发生的部分地震

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材料四: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

(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板块、_______板块、_______板

    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印度洋;亚欧;美洲;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破环性(任答两点即可)

(3)智利首都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2月初,持续的强降雨使得法国西北部洪水泛滥,导致西北部多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数千个家庭断水断电。下图为法国部分区域图。

(1)根据材料,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的角度分析本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4分)

(2)说出图示区域河流下游防御洪涝灾害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洪水来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稠密。(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加强雨情和水情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6分,答出其中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持续性降雨判断,降水强度大、历时长,所以洪水来量大。根据图例中海拔高度判断,这里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结合前面分析的原因,下游排水不畅导致洪灾较多,所以要在下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此外,加强雨情和水情监测预报,制定防灾减灾的应急预案也是重要的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拉丁美洲两个国家的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下表回答问题。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理信息系统(GIS)。智利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少,经济损失大。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产密度较大,建筑抗震系数较高;人们防震意识较强,政府防灾救灾减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智利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答对3点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46,日本本州岛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为10公里,是有记录以来世界第三强震;当日内累计发生余震64次,其中最高为7.1级,最低为4.1级;随后强余震不断,地震引发的海啸最高达到24米。此次地震,约有443平方公里的领土沉入水中,面积相当大半个东京;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地轴移动25厘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

    日本警察厅消息,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这次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232人死亡、14554人失踪,目前仍有约14.1万人在各避难所避难。

(1)说出世界两大主要地震带的名称,分析此次日本强地震发生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做好灾后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据图说明该区域什么坡度、土质发生滑坡可能性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区域滑坡多发,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建设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震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2010年,智利、海地两个国家先后发生地震并造成巨大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读智利与海地相关情况对照表,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大地震发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立即汇总各国地震监测网络的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后,发出海啸预警。海啸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了哪种地理信息技术?智利为什么多发地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明拉丁美洲这两次地震灾情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理信息系统(GIS)。智利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2)差异:与海地相比,智利地震死亡人数较少,经济损失较大。

原因:智利经济发展水平高,建筑抗震系数高;人们防震意识强,政府救灾措施得力;人口密度小;该次地震震源较深,震中位于海洋,距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某区域春玉米生长季内需水量、降水量及水分亏损指数。

(1)试判断图示自然灾害的类型并说明理由。(4分)

(2)简述图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6分)

正确答案

(1)旱灾(2分)

理由:玉米生长季内,大部分时间的降水量达不到需水量。(2分)

(2)位于内陆,降水偏少;春季升温快,蒸发强;降水集中在7-8月等。(6分)

试题分析:

(1)由图示可以看出,玉米生长季内,需水量大于降水量,说明该地降水稀少,大部分时间的降水量达不到需水量。发生了旱灾。

(2)这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总量少;降水较多是在7-8月间,但春季升温快,蒸发强;7月气温高,蒸发旺,需水量不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震,首都太子港大片建筑物倒塌,总统府部分坍塌。海地总理估计遇难人数最终可能高达10万。

(1)加勒比岛国海地地震多发,因为海地位于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2)此次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大,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

(2)震级高,灾害强度大;震中位于该国境内,震中距小;建筑物抗震能力差;震源浅、地质结构不稳

    定、灾情预警系统不完善、救援能力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及苏门答腊岛西岸附近海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源深度为33公里。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当天向印尼、印度、泰国等10多个国家发布海啸预警。海啸预警已于地震发生后的四小时内解除,该地震及之后的几次大的余震造成5人死亡,数人受伤。美国地质调查局专家解释说,此次地震由地壳水平运动所致,并非垂直运动,所以不会进行海水大规模的置换。印度尼西亚是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重灾区,那次海啸夺走了印度尼西亚近23万人的生命。

读图分析印度尼西亚多地震及此次地震造成伤亡较小的原因。

正确答案

(8分)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地震频发(2分)。此次地震因板块的水平运动所致,不易造成大规模的海水置换,不易形成大规模海啸(2分);震中离海岸较2004年海啸更远,震中地水深较2004年海啸更深(超过4000m)(2分);灾后应急反映机制响应及时,居民及游客防灾意识和逃生技能提高(2分)。

试题分析:地震易发的主要原因就是板块消亡边界,而其破坏力大小的原因是与自然地理背景和人文地理背景两个方面影响。

点评:本题组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地震为背景,考查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其破坏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路径图

材料二: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经缅甸马圭省、曼德勒省,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终点为昆明。 

(1)分析管道东西两端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异同点。(6分)

(2)上述自然灾害对今后管道运行的主要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相同点:地震  不同点:东端有滑坡泥石流;西端有飓风(6分)

(2)主要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对管道会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而飓风会使油轮航行停靠受阻,使管道西端的油气补给造成严重影响。(4分)

试题分析:(1)管道东西两端地区分别为昆明和马德岛,都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不同点是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易发泥石流。

(2)地震和泥石流对管道的影响: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而飓风会使油轮航行停靠受阻,使管道西端的油气补给造成严重影响。

点评:本题的钥匙关键是第一问,要找出昆明和马德岛,易发的自然灾害,才能正确解出第

二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图中有关的地理要素,回答问题。

该地主要是地形是什么?分析说明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主要地形为平原,主要灾害为洪涝和风暴潮。原因:地势低平,降水充沛多暴雨;全球变暖,沿海地区沉降;是世界上热带风暴多发的地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1月的澳大利亚,当东南部备受高温干旱和山林大火之苦时,东北部又遭受洪水侵袭,澳洲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据此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试运用有关知识,解释2011年1月澳大利亚北涝南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北涝:1月,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带来降水,地处西北季风的迎风一侧,降水较多。

南旱:1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下一知识点 : 中国的自然灾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