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 共881题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正确答案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读图15,根据我国某省区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 15所示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 。
(2)比较该省甲河以南和以北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
(3)简述甲河洪涝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1)皖(1分)
(2)
(3)位于季风气候区(1分)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1分);南岸支流发源于山区,源短流急,洪水期水位上涨迅速(1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支流众多,水量大(1分)
略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是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入冬以来,中国北方大范围地区遭遇到近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预计可能导致冬小麦减产5%。
材料二 我国东部地区旱灾频次分布(1951—1988年)图。
(1)A、B两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旱,依据所学地理知识说明两地干旱出现的季节和原因。(2分)
(2)简要说明防御A地区旱灾的主要措施。(2分)
(3)蝗灾和旱灾紧密相关,试说明遥感技术在防治蝗灾中的作用。(2分)
正确答案
(1)A地春季旱灾最为严重。因为华北平原该地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很快,地下水位低,灌溉水源不足,而春季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而旱情十分严重。(2分)B地伏旱较为严重。因为每年7—8月,雨带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副高所控制,降水少而气温高,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2分)
(2)兴修水库塘坝;南水北调;增强节水意识,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政府加大抗旱资金投入(其他答案合理亦可,4分)
(3)在蝗虫灾害暴发阶段,利用遥感技术可探测灾区面积、蝗虫迁飞路线,为消灭蝗虫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略
正确答案
(1)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地震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2)亚欧 非洲 印度洋(注:本题答案顺序可颠倒)
(3)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之间,东部、南部和西部地震频繁
世界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意大利分属不同的火山地震带。中国处于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多地质灾害。
下图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读图回答:(17分)
(1)图中与长江干流相交的铁路线,自西向东依次是:A是 线,B是 线,C是 线,D是 ,E是京沪线。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
(3)近些年来,长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请谈谈原因以及治理措施(5分)
(4)分析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外贸港的原因(3分)
正确答案
(1)成昆 焦柳 京广 京九
(2)江汉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成都平原
(3)原因:中上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积严重;中游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弱。
①中上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②整治河道,加固大堤 ③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水库
(4)①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即可以兼作海港和河港 ②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③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1)本题考查全国重要的铁路干线。根据图示:A是成昆线,B是焦柳线,C是京广线,D是京九,E是京沪线。
(2)本题考查中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根据图示:①是江汉平原②是洞庭湖平原③是鄱阳湖平原④是太湖平原⑤是成都平原。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成因和防治。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中上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积严重;中游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弱。应采取的措施是中上游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整治河道,加固大堤;修建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利枢纽、水库等。
(4)本题考查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上海成为我国最大外贸港的原因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即可以兼作海港和河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10分)【地理——自然灾害】
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害。蝗虫性喜温暖干燥环境。2013年7月中旬至8月,湖南省中部、北部、西南部发生大面积竹蝗灾害,造成大面积竹林枯死。下图为7、8月份全国高温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湖南竹蝗灾害发生的原因。(4分)
(2)列举预防与治理竹蝗灾害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该地区受副高控制,高温干旱,适合竹蝗繁殖和生长;该地区竹林广布,蝗虫食物丰富;缺少害虫的天敌。(答对其中2点得4分)
(2)人工诱捕幼虫、成虫;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农药灭虫);投放天敌(生物措施);加强监测,调查产卵地,为明年防治打好基础等。(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试题分析:
(1)“蝗虫性喜温暖干燥环境”,结合题图中所给信息可得:湖南被高压脊(副高)控制,干旱天气;气温普遍在37℃以上,高温天气,满足了蝗虫生长的天气条件;湖南竹林广布,蝗虫食物丰富;缺少害虫的天敌等都是湖南竹蝗灾害发生的原因。
(2)蝗虫灾害属于生物灾害的一种,对于生物灾害防治的措施主要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农药灭虫);投放天敌(生物措施);加强监测等。
读下列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自然灾害形成的两个条件,一是 ;
二是 。
自然灾害灾情大小取决于三个条件, 、 和 三者的共同作用。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 带和 带的交汇处。
(2)从图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______________等。
(3)读图丙,图中I是 灾害带;III是 灾害带,该灾害带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正确答案
(1)(7分)自然异变作为诱因;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2)东南一侧自然灾害多,西北一侧自然灾害少(1分),洪涝、病虫害等(2分)
(3)海洋(1分);东部(1分);洪涝、旱灾、病虫害(答其中两个以上得1分)。
略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 、 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 。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断层 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1)由图可知,高风险区多断层,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2)暴雨易诱发崩塌等地质灾害,为洪灾提供水源条件。泥石流流向低处,应向高处逃生;垂直于泥石流运动的方向可以最短路径远离危险区。
(3)对不稳定山坡加强监测;减少破坏山体平衡的工程活动;采取措施加固坡体,修建排水工程,可减轻滑坡所带来的危害。
(10分)【自然灾害】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物,来自对流特别旺盛的对流云中,我国大部分地区降雹时间70%集中在地方时13—19时,以14—16时之间最多。我国冰雹多发区及多发时段见下表。
说出我国降雹的时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正确答案
特点:一年中冰雹多发于2—9月(春夏季);一天中多发于下午时段。(4分)
原因:地面升温较快;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充足。(6分)
试题分析:
我国降雹时间,在一年中冰雹多发于2—9月,主要是春夏季,一天中多发于下午时段,主要是14—16时之间。因为这些时段内地面升温较快,气流上升强烈,水汽充足。在气流强烈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成冰雹。
洪水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灾害。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洪水属于自然现象,只有当洪水造成人类的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损失才形成洪灾。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基础知识考查题。解答时注意洪水、洪灾的区分。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定稿题)
图示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4分)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6分)
正确答案
(1)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2分),夜晚气温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2分)。
(2)洪水冲刷坡地土壤,土壤肥力下降(2分);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2分);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2分)。
试题分析:
(1)河流的水位变化与补给有关,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因为气温有日变化所以洪水“一日一峰”。白天温度升高,大量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峰,夜晚气温降低,冰川消融量减少,洪峰消退。
(2)洪水也是地表径流,所以冲刷坡地土壤,土壤肥力下降。洪水危害主要是淹没土地,不同季节影响不同的农事活动。春季大量洪水淹没农田,影响农作物播种,夏季正值作物生长期,河水暴涨,淹没农田,导致减产。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孟加拉湾是风暴潮的多发区,也是风暴潮的重灾区。如图为某季节孟加拉湾风暴潮爆发情况图。
(1)从地形、海岸形状、社会经济情况等方面分析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严重的原因。3分
(2)我国东南沿海也常受风暴潮影响,其属台风风暴潮类型,如何做好风暴潮的防御? 4分
正确答案
(1)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海岸呈喇叭口形,城市密集,人口众多。3分
(2)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堤防)工程。4分
试题分析:
(1)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海岸呈喇叭口形,容易受到海水入侵。另外,孟加拉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灾害发生后生命和经济损失严重。
(2)首先是做好预报和监测;其次,加强公众的防灾减灾的意识,组织公众参与减灾活动;再次,进行防灾工程建设。
下面图(一)、(二)、(三)是我国部分灾害分布示意图,图(四)是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1)~(2)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 B、风暴潮 C、干旱 D、水土流失 E、泥石流 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I、Ⅱ与
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
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发
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C;A、C;C;D;E
(2)D、E;C、F;A、B
(3)①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
②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坝等
③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自2007年6月29日以来,淮河上游及安徽省合肥市以北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致使淮河干支流水位迅猛上涨,同时,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内涝严重,淮河抗灾救灾形势十分严峻,这是继2003年以来淮河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性洪水。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淮河流域图”中有关信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易发的原因。
①从气候方面分析(2分)
②从流域地形特点、水系方面分析(4分)
③该河没有天然入海口,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通道,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_____________ 海;一条是向南借道 (河流),再流入海洋。(2分)
④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4分)。
(2)治理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你有什么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
①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入海口少
③黄 长江
④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淮河改道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
(2)非工程措施: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
工程措施:上游修水库,中游建设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挖入海新河。
试题分析:
(1)
①气候方面:淮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②地形:淮河流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没有天然的入海口。水系:支流多,落差小,河道弯曲,入海口少都不利于河水的下泄。
③淮河入海水道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向东通过苏北灌溉总渠,注入黄海;一条是向南汇入长江,再注入东海。
④人口增加,为扩大生产进行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致使下游河床、湖泊淤积严重,水流不畅,洪灾多发。
(2)上游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修建水库调蓄洪水;中游修建水库,恢复湿地,达到蓄洪、分洪目的;下游疏通河道,建入海新河,便于泄洪。
(14分)材料一 2010年9月11日以来的80多天里,山东省临沂市的降雨量仅为5.8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94%,达到严重气象干旱等级。
材料二 下图为河南省2010年12月11日实测土壤相对温度分布图(单位:%)。
⑴试分析山东、河南等省冬季旱灾多发的原因。
⑵下列关于材料二的分析,正确的是 。
E.郑州附近的重旱区面积最大
⑶旱灾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为避免减少类似的灾情我们今后应采取什么措施?
正确答案
⑴自然原因:山东、海南等省位于季风区,冬季为旱季,降雨少;冬季受冷高压控制,干燥多风,蒸发量大;地处温带,冬季河流有结冰期,灌溉能力下降。社会经济原因:水利设施缺乏、老化、损坏严重;人们缺乏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6分)
⑵ACDE(2分)
⑶开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