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

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该项举措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B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C是对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D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1978年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改革要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

B改革内容是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C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改革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优越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导致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败一成的关键因素是

[ ]

A是否坚持土地公有制

B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实际状况

C是否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是否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应是

[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实现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下列关于新时期农村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村改革由于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热情。

B农村改革已经全面实现了现代化,正朝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C全面推进农村改革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D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继承和发展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指导意义。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为了纠正前者的错误

C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历了从“干部敲破钟,社员不出工”到“不用敲钟,不用派工,农民赛着往前冲”的巨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来源于

[ ]

A兴办农业合作社有利于农民发家致富

B人民公社体制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

C“大跃进”激发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①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②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③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④“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