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人把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概括为“分田在家单干”、“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等三个阶段。其中“离土不离乡”为农民致富和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它是指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D进城务工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建立经济特区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常熟凌巷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口粮田,按劳力分责任田,分户经营,农民可以长期使用,但不能买卖、出租等,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一土地经营方式为

[ ]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29年间平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至今,年平均递增1.2%。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变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从中获得了

[ ]

A土地所有权

B兴办企业权

C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D进城经商权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国外媒体评价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新中国的第三次土改”,主要是因为它

[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B实现了土地私有向集体所有的转变

C使农民获得了生产与分配的自主权

D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德国一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说凤阳,道凤阳,风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1979年的凤阳花鼓唱词主要反映

[ ]

A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包产到户”改革初见成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实行

D人民公社体制完全废除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