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能把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 ]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哪项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

[ ]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入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承包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商客、民工来去匆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都是解决土地所有权的问题

B都只是解决农民生产经营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C是长期农村革命经验的总结

D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79年春,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意见:“现在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很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 ]

A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

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

D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最早尝到包产到户好处的农民们所总结的朴实话语。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省份是

[ ]

A广东

B安徽

C江苏

D四川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①改变单一集中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③有利于解放生产力④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