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其中非公有制经济不包括

[ ]

A集体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中外合资企业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B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C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

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

[ ]

A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国营企业转移到私营企业

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

D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 ]

A1958年《关于建立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主要反映了

[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我国已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政府加大了资源配置力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C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D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 ]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实行政企分开

C允许私人办厂

D多方吸纳外资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