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可以把6种无色溶液:乙醇、苯酚、NaHCO3溶液、AgNO3溶液、KOH溶液、氢硫酸一一区分的试剂是(  )

A新制碱性Cu(OH)2悬浊液

BFeCl3溶液

CBaCl2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乙醇、KOH溶液等不与新制碱性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不选;

B.乙醇和FeCl3溶液无明显现象,苯酚和FeCl3溶液显紫色,NaHCO3溶液与氯化铁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和气体,AgNO3溶液和FeCl3溶液有白色沉淀,KOH溶液和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氢硫酸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和亚铁离子,现象各不相同,可鉴别,故B选;

C.乙醇、苯酚、KOH溶液等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C不选;

D.乙醇、苯酚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和K+.取该溶液1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0.8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1mol/L

CSO42-、NH4+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说明一定有NH4+,且物质的量为0.02mol;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0.8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0.005mol,故有0.01molFe3+,一定没有CO32-;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钡,一定有SO42-,物质的量为0.02mol;根K+可能存在,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至少 0.01mol×3+0.02-0.02mol×2=0.01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 =0.1mol/L,

A、至少存在Cl-、SO42-、NH4+、Fe3+四种离子,故A错误;

B、Cl-一定存在,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0.01molCl-,有钾离子,氯离子的量会增多.所以c(Cl-)≥0.1mol/L故B正确;

C、一定存在氯离子,故C错误;

D、Al3+无法判断是否存在,K+可能存在,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乙、丙、丁分别是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 甲+丙→沉淀; 乙+丙→沉淀; 丙十丁→沉淀;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BaCl2  Na2CO3  AgNO3  盐酸

BBaCl2  Na2CO3  盐酸  AgNO3

CNa2CO3  盐酸  AgNO3  BaCl2

DAgNO3  盐酸  BaCl2  Na2CO3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转化关系中乙+丁→无色无味气体,证明乙丁为Na2CO3、盐酸;依据反应:甲+乙→沉淀;乙+丙→沉淀;乙和甲丙反应生成沉淀,丙十丁→沉淀,判断为乙为Na2CO3;丁为盐酸;丙为AgNO3;甲为BaCl2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溶液呈碱性,不一定为碱溶液,可能为水解呈碱性的盐,故A错误;

B.某气体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生成碘,可为氧化性气体,故B正确;

C.萃取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褪色,苯中没有碳碳双键,含有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键,故C错误;

D.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可能是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如乙醇,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酸性KMnO4溶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区别苯和甲苯

B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

C检验CH2=CHCHO中含碳碳双键

D区别SO2和CO2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甲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A不选;

B.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B不选;

C.CH2=CHCHO中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故C选;

D.SO2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D不选.

故选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