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的标签污损,如右图所示.同学们根据中学化学知识,对该试剂的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猜想和探究.

(1)同学们首先排除了试剂的成分是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等的可能,理由是______. 

(2)取出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现红色,同学们认为可以排除硫酸钠、硫酸钾等,理由是______;但是不能排除是硫酸铵的可能性,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3)另取出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有大量无色气泡快速冒出.根据此现象,可推测溶质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填字母代号),生成气体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A.NaHSO4    B.(NH42SO4     C.MgSO4      D.H2SO4     E.Al2 (SO43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意:这是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试剂瓶中盛有的是无色溶液,而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这些物质的溶液都是有颜色的,故排除了试剂的成分是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等的可能,故答案为:原试剂瓶中盛有的是无色溶液,而这些物质的溶液都是有颜色的;

(2)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现红色,表明显示酸性,硫酸钠、硫酸钾的溶液是中性的,可以排除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即NH4++H2O⇌NH3•H2O+H+,不能排除是硫酸铵的可能性,故答案为:原试剂瓶中盛有的溶液应呈酸性(或不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不能排除是硫酸铵的可能性;

(3)金属锌可以和酸(非氧化性的酸)或是酸性溶液反应得到氢气,但是加入金属锌,有大量无色气泡快速冒出,则证明溶液显示强酸性.

A.NaHSO4是一种强酸性的盐溶液,故A正确;

B.(NH42SO4 水解显示酸性,较弱,故B错误;

C.MgSO4是一种弱酸性的盐溶液,故C错误;

D.H2SO4 是一种强酸,故D正确;

E.Al2 (SO43水解显示酸性,酸性较弱,故E错误;

锌可以和强酸酸性溶液反应得到氢气,实质是:Zn+2H+=Zn2++H2↑,

故答案为:A、D;Zn+2H+=Zn2++H2↑.

解析

解:(1)根据题意:这是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试剂瓶中盛有的是无色溶液,而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这些物质的溶液都是有颜色的,故排除了试剂的成分是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等的可能,故答案为:原试剂瓶中盛有的是无色溶液,而这些物质的溶液都是有颜色的;

(2)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现红色,表明显示酸性,硫酸钠、硫酸钾的溶液是中性的,可以排除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显示酸性,即NH4++H2O⇌NH3•H2O+H+,不能排除是硫酸铵的可能性,故答案为:原试剂瓶中盛有的溶液应呈酸性(或不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不能排除是硫酸铵的可能性;

(3)金属锌可以和酸(非氧化性的酸)或是酸性溶液反应得到氢气,但是加入金属锌,有大量无色气泡快速冒出,则证明溶液显示强酸性.

A.NaHSO4是一种强酸性的盐溶液,故A正确;

B.(NH42SO4 水解显示酸性,较弱,故B错误;

C.MgSO4是一种弱酸性的盐溶液,故C错误;

D.H2SO4 是一种强酸,故D正确;

E.Al2 (SO43水解显示酸性,酸性较弱,故E错误;

锌可以和强酸酸性溶液反应得到氢气,实质是:Zn+2H+=Zn2++H2↑,

故答案为:A、D;Zn+2H+=Zn2++H2↑.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Mg2+、Al3+、Fe2+、Ba2+、NO3-、SO42-、CO32-、I-和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液滴在pH试纸上,呈红色

②将少许溶液加入铜片和硫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气体与空气混合,立即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2溶液,则产生白色沉淀

④取实验③中的澄清溶液,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⑤另取少许溶液,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又有部分白色沉淀溶解.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原溶液中(  )

A②中无色气体中有NO,可能含CO2

B③中沉淀有BaSO4,可能含BaCO3

C肯定存在的离子是Al3+、SO42-、NO3-、Mg2+,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Ba2+、Fe2+、CO32-、I-,不能确定的离子是K+、Cl-

D②中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H++NO3-+2NO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不存在有色的离子:Fe2+

①将溶液滴在pH试纸上,呈红色,说明溶液显示酸性,则不存在CO32-

②将少许溶液浓缩后加入铜片和硫酸,有无色气体析出,此气体通空气则立即变成红棕色,该无色气体为NO,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O3-,溶液具有氧化性,则一定不存在具有还原性的I-

③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2试液,则产生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则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一定不存在Ba2+

④取实验③中的澄清溶液,滴入AgNO3试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由于引进了氯离子,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⑤另取少许溶液,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NaOH过量时,又有部分白色沉淀溶解,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Mg2+,Al3+

综上知道: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Mg2+,Al3+、NO3-,一定不存在I-、Ba2+、Fe2+、CO32-,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K+

A、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Mg2+,Al3+、NO3-,一定不存在CO32-;将少许溶液加入铜片和硫酸,有无色气体产生,此气体与空气混合,立即变成红棕色,该气体一定是NO,不可能含CO2,故A错误;

B、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③中沉淀有BaSO4,不可能含BaCO3,故B错误;

C、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Mg2+,Al3+、NO3-,一定不存在I-、Ba2+、Fe2+、CO32-;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K+,故C正确;

D、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NO2+H2O=2H++2NO3-+NO↑,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 I )有一包白色粉末状混合物,可能含有Na2CO3、NaCl、CaCO3、CuSO4、Na2SO4、MgCl2中的某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各问题.

( II)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______

正确答案

CaCO3、CuSO4

Na2SO4

Na2CO3

MgCl2

S02和C02

H2O

H2O

S02和C02

S02和C02

H2O

解析

解:(I)(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碳酸钙难溶于水,硫酸铜溶解溶液呈蓝色,说明原混合物一定不含CaCO3、CuSO4

故答案为:CaCO3、CuSO4

(2)取少量上述溶液两份,其中一份加入Ba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可能是生成的碳酸钡、硫酸钡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一定不是碳酸钡,是硫酸钡,证明原混合物含有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

故答案为:Na2SO4;Na2CO3

(3)在另一份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也产生白色沉淀,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说明原混合物含有MgCl2

故答案为:MgCl2

(Ⅱ)(1)①中装有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②中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通过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品红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通过①中装有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但不能说明是生成的水,可能是溶液中的水,通过③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答案为:S02和C02;H2O;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通过①中装有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能说明生成有水,通过③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可以检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故答案为:H2O;S02和C02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通过②中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SO2,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再通过品红溶液,品红不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已经除尽,通过③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通过①中装有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但不能说明是生成的水,可能是溶液中的水,故答案为:S02和C02;H2O.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仅用一种试剂鉴别如下物质:苯、CCl4、NaI溶液、NaCl溶液、Na2SO3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选用的是(  )

A溴水

BFeCl3溶液

C酸性KMnO4溶液

DAgNO3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加入溴水,色层在上层的为苯,色层在下层的为CCl4,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溴水褪色的为Na2SO3溶液,可鉴别,故A不选;

B.加入FeCl3溶液,苯和CCl4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使FeCl3溶液褪色的为Na2SO3溶液,可鉴别,B不选;

C.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苯和CCl4都不溶于水,但苯的密度比水小,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别在溶液的上层和下层,溶液变红褐色的为NaI溶液,无现象的为NaCl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为Na2SO3溶液,故C不选;

D.加入AgNO3溶液,不能鉴别NaCl溶液和Na2SO3溶液,二者都产生白色沉淀,故D选.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正确的是(  )

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所以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乙醇和水是互溶的,不能用乙醇做碘水分离的萃取剂,故A错误;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具有电泳的性质,其中的分散质粒子会向某一极移动,胶体、溶液均是电中性的,故B错误;

C、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有SO42-或SO32-中的至少一种,故C错误;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氨气,氨气水溶液氨水显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