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下列方法鉴别各组无色溶液,能够达到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氢氧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反应现象不同,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正确;

B、盐酸和氯化钠分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硝酸银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现象相同,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是无色的,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硝酸是酸,硝酸钾溶液是中性溶液,所以向硝酸或硝酸钾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不变色,现象相同,所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不能都用到的是(  )(Fe3+的检验滴加KSCN溶液)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⑧和⑩

C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D过滤得到的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⑨,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A不选;

B.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

C.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瓶,故C选;

D.过滤时用到④、⑤和⑦,故D不选;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甲苯(已经其密度比水小)、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

A溴水

B溴化钾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四氯化碳、甲苯都不溶于水,但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甲苯比水小,且都不与溴反应,加入溴水,色层位置不同,己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褪色,生成油状液体,碘化钾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溶液颜色加深,可鉴别,故A正确;

B、甲苯(已经其密度比水小)、己烯、四氯化碳、碘化钾溶液都不与溴化钾溶液反应,己烯和甲苯都不溶于水,且己烯和甲烷的密度都小于水,无法鉴别己烯和甲苯,故B错误;

C、四氯化碳、己烯、甲苯与硝酸银不反应,且都不溶于水,己烯和甲苯的密度都小于水,无法鉴别己烯和甲苯,故C错误;

D、己烯、甲苯都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无法鉴别二者,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能够直接鉴别Na2CO3、BaCl2、NaCl三种溶液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BaCl2、NaCl、Na2CO3与AgNO3溶液反应都生成沉淀,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稀硫酸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气体,稀硫酸与不NaCl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B正确;

C、稀硝酸与BaCl2、NaCl不反应,无法鉴别BaCl2、NaCl,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氯化钡以及氯化钠均不反应,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Na+、Mg2+、Al3+、Fe2+、CI-、CO32-、NO3-中的几种.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氢气;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2)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3)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其物质的量是______

(4)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正确答案

CO32-、NO3-、Fe2+

H+、NH4+、Mg2+、Al3+

2:4:1:2

≥0.7mol

Na+

解析

解:根据①可知,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O32-和NO3-

根据②可知,产生的是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Fe2+;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4+,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溶液中一定存在阴离子Cl-;即一定含有:H+、NH4+、Mg2+、Al3+、Cl-,一定不含

CO32-、NO3-、Fe2+,可能含有Na+

根据图象可知,第一阶段为氢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1mol,则n(H+)=0.1mol;

第三阶段为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钠反应,消耗氢氧化钠为0.7mol-0.5mol=0.2mol,则n(NH4+)=0.2mol;

最后阶段为氢氧化钠溶解氢氧化铝,消耗氢氧化钠0.8mol-0.7mol=0.1mol,则n[Al(OH)3]=0.1mol,根据铝元素守恒可知n(Al3+)=0.1mol;

第二阶段为氢氧化钠沉淀镁离子、铝离子,共消耗氢氧化钠为0.5mol-0.1mol=0.4mol,则n(Mg2+)=(0.4mol-0.1mol×3)×=0.05mol,

(1)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32-、NO3-、Fe2+,故答案为:CO32-、NO3-、Fe2+

(2)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阳离子是H+、NH4+、Mg2+、Al3+,其物质的量之比是0.1:0.2:0.05:0.1=2:4:1:2,故答案为:H+、NH4+、Mg2+、Al3+;2:4:1:2;

(3)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Cl-,根据电荷守恒:n(H+)+n(NH4+)+2n(Mg2+)+3n(Al3+)=n(Cl-)=0.1+0.2+2×0.05+3×0.1=0.7mol,溶液中还可能含有:Na+,所以氯离子的物质的量≥0.7mol,故答案为:≥0.7mol;

(4)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Na+,故答案为:Na+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物质的检验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