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 共2486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坚持的基本战略是
[ ]
正确答案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
[ ]
①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层次的体现
②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
④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
正确答案
美国2吨钢的生产时间=0.5吨羊毛的生产时间;澳大利亚1吨钢的生产时间=1吨羊毛的生产时间。在此条件下,美国与澳大利亚的最佳贸易选择是
[ ]
正确答案
截至2009年6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一举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达到21316亿美元。外汇储备激增是我国经济失衡的表现。要保持外汇储备的合理规模,政府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大量购买外国的政府债券 ②扩大我国商品的出口 ③减少贸易顺差,优化出口结构 ④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等国内需要的产品的进口
正确答案
2010年3月28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这一举措
[ ]
正确答案
阿联酋迪拜政府在对外开放中过度依赖外资,从而引发迪拜债务危机,这启发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________原则。
[ ]
正确答案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来,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第一位,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五位。这充分说明我国
[ ]
正确答案
某地对外经济呈现以下特点:非公有制企业在境外投资企业中比重不断增加;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高科技产品出口仅占30%,而且缺少自主核心技术;企业在国际上遭受的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境外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大洋洲。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某地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有效实施这一战略,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②优化出口结构,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出口③加强企业自律、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良好形象,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④拓展投资区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正确答案
近期,胡锦涛在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向公司的干部职工提出:希望你们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大力开发新型产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降低经营成本,打造世界一流的铁路养护装备制造企业,努力开辟企业发展新天地。“四个大力”要求企业
[ ]
①始终把营利能力放在第一位 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④积极“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
正确答案
2009年10月29日,第29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上,中美两国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取得重要成果。双方表示,中美两国应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恪守G20峰会共识。我们之所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因为
[ ]
①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②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③贸易保护主义有利于减小金融危机对本地区的影响
④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世贸规则
正确答案
截至去年底,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达到三千多家,从业人员五十多万人,合同执行金额四十多亿美元。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表明我国
[ ]
正确答案
2011年5月9日至10日,在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战略对话中,双方讨论了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的重大问题。致力于培育和深化战略互信,共同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双边贸易及2007年开始的积极对美扩大进口的重大战略。中国积极扩大进口
[ ]
正确答案
据海关统计,2010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值达26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出口达1455.2亿美元,增长38.1%;进口达1167.9亿美元,增长22.7%。这表明
[ ]
①我国在商品竞争中处于贸易逆差
②我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
③出口大于进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④我国在世界市场的商品竞争中处于优势
正确答案
入世以来,中国多次降低关税税率。下调关税,履行入世义务
[ ]
①表明中国政府是信守承诺和责任的
②屈从于世界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要求
③既有利于“引进来”,又有利于“走出去”
④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不利于经济发展
正确答案
2011年8月,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拜登此行重点劝说中国允许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然而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将给中国带来更大账面损失。同时,中国还需应对人民币大幅升值对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通货膨胀加剧的风险。对此,你认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
①人民币对美元继续升值将会扩大我国外贸逆差
②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将削弱
③我国应在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④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大失业压力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