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8千克×2元/千克=16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10元/小时=4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5元/小时=2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16+40+20+12=88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7000千克,单价2.5元/千克,耗用6500千克。在产品:原材料为一次投入,期初在产品存货50件,完工程度40%;本月投产750件,完工入库700件;期末在产品70件,完工程度40%。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40件,本期完工入库700件,本期销售72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3500小时,支付工资3675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1925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生产能量为3400小时。
要求:
(1)计算本期完成的约当产品数量。
(2)按照实际耗用数量和采购数量分别计算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3)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以及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4)计算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的价差。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6)计算本期“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并写出相关的分录(可以合并写)。
(7)写出完工产品入库和结转主营业务成本的分录。
(8)分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出现的可能原因(每个差异写出两个原因即可),并说明由哪个部门负责。

正确答案

(1)本期完成的约当产品数量=700+70×40%-50×40%=708(件)
(2)按照实际耗用数量计算的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2)×6500=3250(元)
按照采购数量计算的材料价格差异=(2.5-2)×7000=3500(元)
(3)直接材料数量差异=(6500-750×8)×2=10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3500-708×4)×10=66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500-708×4)×5=3340(元)
(4)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6750/3500-10)×3500=175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9250/3500-5)×3500=175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0-3400×3=-2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3400-708×4)×3=1704(元)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500-708×4)×3=2004(元)
(6)应耗材料标准成本=750×16=12000(元)
实际领料标准成本=6500×2=13000(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708×40=28320(元)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36750(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708×20=14160(元)
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19250(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708×12=8496(元)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10000(元)
本期“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合计=12000+28320+14160+8496=62976(元)
借:生产成本 62976
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1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668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75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75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704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340
贷: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00
原材料 13000
应付工资 36750
变动制造费用 19250
固定制造费用 10000
(7)完工产品标准成本=700×88=61600(元)
借:产成品 61600
贷:生产成本 61600
已销产品标准成本=720×88=63360(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63360
贷:产成品(或库存商品) 63360
(8)①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价格高于标准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供应厂家价格提高、途中损耗增加等;应该由采购部门对其作出说明。②直接人工效率差异是由于实际工时高于标准工时产生的超支差,具体原因可能是新工人上岗太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等;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工时消耗4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6元。本月生产产品300件,实际使用工时15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20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元

A.1800
B.1650
C.1440
D.176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500-300×4)×6=1800(元)。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标准成本责任中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成本中心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
B.成本中心决定设备购置
C.成本中心有时也对部分固定成本负责
D.成本中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产量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标准成本中心不需要作出产量决策,由此可知D不是答案;标准成本中心的设备购置决策通常由职能管理部门作出而不是由成本中心的管理人员作出,由此可知,B不是答案;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而只对既定产量的投入量承担责任,由此可知,A不是答案;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成本中心不对闲置能量差异负责,对于固定成本的其他差异要承担责任,由此可知,C是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下,下列账户中只包含标准成本,不含有成本差异的是 ( )。

A.在产品成本
B.半产品成本
C.产成品成本
D.产品销售成本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在标准成本账务处理系统中,“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均只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但销售成本中会包含差异。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企业甲产品单位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标准变动费用分配率为5元/小时,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为8元/小时。本月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12000件,实际工时为21600元,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分别为110160元和250000元。
要求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5)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两差异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

(1)单位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5=10(元)
(2)单位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2×8=16(元)
(3)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600-12000×2)×5=-12000(元)
(4)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10160/21600-5)×21600=2160(元)
(5)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0000-10000×2×8=90000(元)
(6)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0000×2-12000×2)×8=-32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计算账户设置。
设置“原材料”、“产成品”、“生产成本”等存货账户,均按标准成本计价。成本差异账户设置8个: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费用分配和差异结转方法。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1,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0.5。
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3)本月生产及销售情况 (4)有关成本计算的业务数据:
①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
②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③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
④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
⑤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
⑥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1)购入原材料。
(2)领用原材料。
(3)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4)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5)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6)完工产品入库。
(7)期末结转本期产品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购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900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1500
    银行存款 88500
(2)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75000
  材料数量差异 1500
  贷:原材料 76500
(3)直接人工。
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产成品数量-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700×0.5+2400-600×0.5=2450(件) 其中: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750小时-2450件×4小时/件)×4元/小时=-2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0000/9750-4元/小时)×9750小时=1000(元)
借:生产成本 392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000
  贷:应付工资 400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00
(4)变动制造费用。 其中: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750时-2450件×4时/件)×1.5元/时=-75(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9750-1.5)×9750时=375(元)
借:生产成本 1470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75
  贷:变动制造费用 1500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75
(5)固定制造费用。 其中: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0元-1元/小时×11000小时=-10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元/小时×11000小时-1元/小时×2450件×4小时/件=1200(元)
借:生产成本 980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200
贷:固定制造费用 100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0
(6)完工产品标准成本:
2400件×56元/件=134400(元)
借:产成品 134400
贷:生产成本 134400
(7)期末结转本期产品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 1300
材料价格差异 1500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20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75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0
贷:材料数量差异 1500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00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75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1200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哪些特征完全垄断市场具有哪些特征

正确答案

(1)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①市场买卖双方的人数很多,任一买者或卖者对市场供求形成的均衡价格,都不能施加可以看得见的影响。
②交易对象都是同质的标准化产品,没有任何差异,因而成本相同,可以做到一物一价。这就意味着,买者只考虑市场价格,根本不在乎是哪一家的产品。
③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进出市场没有障碍。在短期内,变动投入可以自由地从一个行业转到另一个行业,但企业数目和规模不变。在长期内,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因而同一行业的企业数目和规模也可以变动。
④所有买者都掌握充分信息,不需要搜寻费用,交易成本为零。因此,任何买者不会以高于市场均衡的价格进行购买,任何卖者也不会以低于市场均衡的价格进行销售。
符合以上四个特征的完全竞争市场,成交价格最低,成交数量最多,没有超额利润,社会福利最大。如果所有各种市场都能处于这种完全竞争均衡,社会资源就得到最优配置,达到了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完全垄断市场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①完全垄断行业只有一个企业,它提供整个行业的产量。
②完全垄断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没有良好的替代品,与其他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趋于零。因此,它不受任何竞争者的威胁。
③完全垄断企业不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制定者。它可以根据既定的市场需求,以较高的价格销售较少的产量。
④完全垄断市场存在进入障碍,其他企业难以参与竞争。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E公司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计算产品成本,并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处理成本差异,有关资料如下:
(1)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6公斤×1.5元/公斤=9元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4小时×4元/小时=16元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3元/小时=12元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4小时×2元/小时=8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9+16+12+8=45元
(2)其他情况:
原材料:期初无库存原材料;本期购入3500公斤,单价1.6元/公斤,耗用3250公斤。
在产品:期初在产品存货4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本月投产450件,完工入库430件;期末在产品60件,原材料为一次投入,完工程度50%。
产成品:期初产成品存货30件,本期完工入库430件,本期销售440件。
本期耗用直接人工2100小时,支付工资8820元,支付变动制造费用6480元,支付固定制造费用3900元;生产能量为2000小时。
要求:
(1)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按采购量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按二因素分析法计算);
(2)把各项成本差异转入本期损益;
(3)计算企业期末存货成本。

正确答案

(1)标准成本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1.6-1.5)×3500=350(元)
材料数量差异=(3250-450×6)×1.5=825(元)
人工费用约当产量=430+60×50%-40×50%=440(件)
人工工资率差异=(
-4)×2100=420(元)
人工效率差异=(2100-440×4)×4=136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3)×2100=18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100-440×4)×3=1020(元)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900-2000×2=-100(元)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2000-440×4)×2=480(元)
(2)结转成本差异
借:主营业务成本 4535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00
贷:材料价格差异 350
材料数量差异 825
人工工资率差异 420
人工效率差异 1360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80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102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480
(3)期末存货成本
原材料期末成本=(3500-3250)×1.5=375(元)
在产品期末成本=60×9+60×50%×(16+12+8)=1620(元)
产成品期末成本=(30+430-440)×45=900(元)
企业期末存货成本=375+1620+900=2895(元)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

标准成本法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的方法,也是一种成本控制的制度,(1分)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及其处理成本差异的三个环节的完整系统;(3分)其核心思想是用几天智慧于一体的标准成本去度量实际成本,分析和处理成本差异,目的是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2分)标准成本法已成为引导管理者不断改进管理的“指示器”。(1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降低报纸成本的途径。

正确答案

降低报社印刷厂成本的途径有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种。成本的事前控制指事先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对印刷厂的设备、机械、纸张、油墨等各种资源消耗和各项费用开支规定数量界限,作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依据。成本的事前控制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品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一套适应企业具体情况的各种成本控制制度。另一种是在产品投产前,通过对成本与功能关系的分析研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选择最佳方案,制定目标成本。
成本事中控制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产品成本形成的当时或在成本形成之后进行的控制。
成本事后控制是产品成本形成之后的综合分析与考核活动,它是成本控制的考核阶段,目的在于将实际执行的结果与标准或定额成本进行比较,将发生的差异加以分析,及时查明原因,考核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业绩;同时制定相应措施,消除不利差异。因此,成本的事后控制应着眼于未来工作的改进,堵塞不合理支出和损失浪费重新发生。成本的事后控制是事中控制的延续,事中控制是事后控制的前提。事中控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限于一时、一地、一事的单项成本控制。因此,对于一个时期、一个单位、一种产品的综合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核,则有待于成本的事后控制。全面有效的成本控制工作,必须通过成本的事后控制才能最后完成。
从提高工人的技能以及更新改造机械设备着手,是降低报纸成本的根本途径。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