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失灵原因
- 共15题
试论述加强金融监管对我国的现实意义。
正确答案
金融监管(Financial Supervision)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据法律准则和法定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和协调。
(2)金融监管必要性理论。一般认为,市场失灵主要由市场垄断、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等原因产生,而通过政府管制可以消除这些问题,从而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金融市场也因上述原因而出现失灵,并且存在的外部性、脆弱性等比其他行业更加明显,从而使金融市场的失灵比其他行业的失灵更加严重,所以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银行业实行了比其他任何行业更加严格的监管。
①金融市场的垄断性。通常认为,金融部门的垄断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金融业的服务质量和有效产出,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所以应该通过监管消除垄断。
②银行破产的外部性。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银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因为银行破产的社会成本明显地高于银行自身的成本,并且个别银行的破产会因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可能导致整个银行系统的崩溃而引发金融危机,从而需要政府监管来消除这些外部性,防止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③银行体系的脆弱性。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促使他们在系统内增加风险性业务和活动,导致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因而需要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由于三方面的原因而存在较大脆弱性: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主要是金融负债而不是资产净值;存款合同的等值和流动性形成在萧条时期提取存款的激励。银行比其他企业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失败,银行业也比其他产业更加脆弱、更容易被传染,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比较低的资本与资产比率或比较高的杠杆率,能够为损失提供补偿的空间很小;第二,比较低的现金资产比率,通常要变卖能获得利润的资产来弥补存款债务;第三,较高的债务需求和较高的短期债务在总债务中的比重。所以银行业的确存在着较高的脆弱性和传染性,并且全球金融一体化使这一特性进一步增强。
④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信息。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存在,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授信主体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及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及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造成金融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就越严重,市场失灵也就越明显。价格体系不再有效地传递有用信息,引起市场参与者较高的信息成本,无法实现信息效率市场的均衡,造成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如果缺乏政府监管,金融机构提供的特定信息数量将明显地少于最优资源配置所需要的信息数量,造成金融系统低效率。
(3)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问题。有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状况及其政策与金融监管的有效性是防范金融危机的基础,而宏观经济状况及其政策又是金融监管有效性能否发挥的前提。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银行倒闭是由于宏观经济状况的恶化造成的,即很可能是系统性的,金融监管防范风险的有效性就难以发挥。只有在单个银行由于流动性或支付的问题而倒闭,可能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时,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作用才能很好发挥。
下面分别分析三种常见的金融监管手段:
①存款准备金
实践中所应用得最早的审慎性监管手段之一就是准备金要求。准备金要求通常是指银行以流动性资产的形式持有的准备金不应低于存款总量或资产总量的某一最低比例。由于存款人的取款时间并非预先确定,因而银行必须随时持有充足的流动性资金以应付存款者在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取款需求。一个最优的银行策略要求银行持有足够的准备金以满足在一定时期内预期的取款需求。因此,银行将愿意持有准备金以避免由于提前清算长期资产而产生的不必要的清算成本。
②存款保险
与准备金要求相比,存款保险作为一种监管的制度安排的出现是更近时期的事情。第一个较系统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美国,当时一大批银行先后倒闭。从此开始,许多其他国家已经采用同样的方案,以便在银行挤兑时保护存款人。存款保险制度的运行机理如下:由参与保险的各金融机构向监管当局交纳一定数量的资金,当银行失败或挤兑现象发生时,这批资金即被用于偿付存款。在这个制度的具体规定上,不同的国家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区别:有的国家只保证支付一部分存款资金;有的国家限制最高的支付水平;有的国家根据某个风险标准确定保险方案;有的国家根据负债表上的某个项目的一定比例缴纳保费。
③资本充足率要求
如果所有者参与银行的投资,并且向存款人支付收益,那么,所有者的利润可以起到减弱在一定时期的预期之外的取款行为和在一定时期的实际的存款收益下降这两大不利因素对银行的冲击程度。换句话说,银行所有者的资本参与降低了银行挤兑均衡风险。所有者的资本和利润实际上为存款合同所规定的收益安排起到抵押品的作用。事实上,只要拥有充足的资本,同时非流动性投资具有一定收益,所有者就能够确保合同所规定的收益,资本充足性要求为所有者规定了最低的资本参与量。
实际上所有对银行挤兑现象的潜在保护措施依都赖于“非流动性资产是无风险的收益资产”的假设。如果这个假设自始至终成立,依赖于银行所有者的保护措施可能比依靠公共机构的保护措施更有效。一旦非流动性资产投资失败,那么就不可能通过对非流动性资产的资本投资来达到防止银行挤兑现象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不包括()
A.公共利益理论
B.保护债权论
C.金融风险控制论
D.市场失灵论
E.信息不对称理论
正确答案
D, E
解析
金融监管的一般性理论包括公共利益理论、保护债权论、金融风险控制论。
错因分析] 考生对于金融监管的定义记忆不清。
金融监管的三道防线不包括( )。
A.预防性风险管理
B.存款保险制度
C.最后贷款人制度
D.市场约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即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及其行为实施的某种限制或规定,以克服市场失灵、维持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金融市场公平自由竞争,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见,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先后成立了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和中国银监会作为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局。 在保险市场中,面对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和保险产品的日益丰富的问题,中国保监会探索建立了以偿付能力监管、市场行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监管为三大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框架。坚持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即是指根据《保险法》由保险公司缴纳形成,按照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的原则,在保险公司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及中国保监会依法认定的其他情形下,用于向保单持有人或者保单受让人等提供救济的法定基金)为屏障,构筑起保险业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在这五道防线中,公司内控对应保险监管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支柱,资金运用监管为偿付能力监管的重要内容,现场检查则是市场行为监管的重要手段。 在资本市场中,行政监管、自律管理和自我约束是市场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其中,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行业自律组织的管理在风险防范上发挥着前置性、基础性的作用。中国证监会将逐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从事前准人逐步转向事中监管和事后问责,并健全证券发行、交易、登记、清算、信息披露等市场运行制度机制;进一步强化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监管职责,建立健全自律监管机制和工作程序,逐步完善并严格维护业务制度、执业规则和技术标准,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形成和不断提高;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动力,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证券经营机构自主按照识别风险、计量风险、定价风险和分配风险等环节组织业务流程,开发创新产品,发展产业集群,形成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行业习惯,寻找注重风险的客户资源,选择注重风险的资本来源,创造一个自我约束隔离风险、自律管理遏制风险、行政监管再分配风险的多层次管理风险的长效机制。 在货币银行业,《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原有的资本监管做了修改和完善,并引入了银行监管的相辅相成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和以信息披露(即市场纪律)为基础的市场约束。 最低资本要求即监管当局应该明确计算银行资本比率的规则,以及评价银行是否遵守最低资本标准的规则。新协议引入了灵活的风险资产计算方式,将操作风险也纳入了计量,并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失效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条件所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并在计量监管资本时,充分强调银行建立自己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两种办法处理信用风险,即所谓的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标准法以1988年资本协议为基础,由外部评级机构决定风险权重;内部评级法则允许银行根据内部评级结果来确定资本要求。 关于监管当局的监管,新协议认为,管理有效的商业银行不应该仅仅遵守最低资本要求,而应全面评估银行的资本是否足以抵御各类风险。在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自我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必要的外部监督有利于防止银行内控流于形式。监管当局监管的主要内容是:①商业银行对资本充足率达标负首要责任,银行应建立资本评估程序,针对自身的风险状况,对资本充足水平进行评估,并制定保持相应资本水平的战略;②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估银行的资本评估和战略,以及监控和确保达到监管资本要求的能力,若监管当局对检查结果不满意,应采取适当监管措施;③银行监管当局不应满足于商业银行按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运作,而应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④为防止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降到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最低要求之下,监管当局应提前采取干预措施;若银行不能保持或恢复资本水平,监管当局应要求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所谓以信息披露(即市场纪律)为基础的市场约束,即要求银行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利于其他市场主体对银行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实现运用市场力量敦促银行审慎经营的目的。新协议主张以市场的力量来约束银行,认为市场是一股强大的推动银行合理、有效配置资源并全面控制经营风险的外在力量,具有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所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公众公司的银行,只有像其他公司一样,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顺了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了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才能真正建立风险资产和资本的良性配比关系,从而在接受市场约束的同时,最终赢得市场。市场纪律约束会对银行的经营以及商誉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是因为资本充足状况和风险控制能力及控制记录良好的银行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和条件从市场上获取资源,而风险程度偏高的银行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风险溢价,提供额外的担保或其他保全措施。 可见,广义地理解,行之有效的银行监管体系为商业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设立了三道防线:银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金融监管是否有效,首先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内控机制是否有效以及其自身是否具有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意愿。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约束、社会公众、行业或专业机构的监督是防范风险的第二道防线。政府监管则是最后一道防线。政府监管所要做的只是充分调动银行企业管理风险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防范风险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并在灾难最终发生时组织起有效的营救措施,使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不过,狭义地理解,即仅考虑监管当局的作为,则银行监管体系可不包括有效市场对于商业银行的约束。本题所谓的金融监管应该指的是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综合权衡,我倾向于选择D。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设立保险机构,强制或自愿地吸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缴存的保险费,建立存款准备金,一旦投保人遭遇流动性风险事故,保险机构即向投保人提供财务救援或保险机构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的制度。 最后贷款人是一国中央银行为化解银行风险,向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援助的一种制度安排。其直接的目的是消除集体非理性行为造成的金融恐慌,防止暂时性流动性危机向清偿性危机和系统性危机转化。美国经济学家T.汉弗莱把以巴杰特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最后贷款人的建议归纳为:①最后贷款人的首要责任是防止恐慌造成的货币储备减少;②最后贷款人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整个金融体系,而不是单个金融机构;③最后贷款人的存在不是为了避免危机的发生,而是缓解危机冲击的影响;④最后贷款人应为一切有良好资产抵押的银行提供贷款,而不应拯救不好的银行,其目的是防止恐慌蔓延到好银行,而不是去拯救资产不良的银行;⑤所有的拯救贷款必须是高利息的、有惩罚性的。 预防性监管是监管当局通过采取积极的监管策略,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成立之时,对其设立条件、组织结构、经营项目、营业区域、资本要求和内控系统等所进行的监管。预防性监管的内容可以归纳成下列五个方面:市场准入监管;资本充足性监管;资产流动性监管;贷款集中性监管;对其他业务活动的监管。
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期间,商业银行应当及时调整有关政策,避免市场变化而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这是规避外部因素中()的体现。
A.洗钱
B.政治风险
C.监管规定
D.自然灾害
正确答案
C
解析
监管规定是指商业银行未遵守金融监管当局的规定而可能引起的损失。在出台新的金融监管规定、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者发生改变、金融监管重点发生变化时,较易出现此方面的风险。
下列各项属于金融监管目标的是( )。
A.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安全
B.克服市场失灵,确保公平的市场环境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C.规范和促进金融创新
D.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E.确保商业银行利益的实现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