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40.“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25分)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篇》

材料二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逆自天演之说性,竞争之义视为至理。说鸣,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

——康有为《大同书》..

材料三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拗。而我孔孟之说本末渐灭,我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奈天下不丧新文之一征也。[来源:学科网ZXXK]

——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

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渐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

——傅郎克(ouo Franke)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世界“的特点。(2分)

(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8分)

(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分)

正确答案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2)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国与国陈兵相视、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与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背道而驰;

(3)近代西方殖民扩张,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中国在这个“竞争世界”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艰难的探索,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文化,但是西方文明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中国一些思想家不同程度的回到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大同理想”既是对竞争世界对人类造成深重灾难的回应,也是对中国现实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启蒙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38.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

  李贽: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材料三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正确答案

(1)孔子:仁、礼、中庸;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苏格拉底: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顾炎武:注重实学,经世致用;王夫之: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的理论武器。

解析

(1)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思想上,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孔子强调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老子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希望回到小围寡民的理想社会,还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自我”,注重道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2)李贽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王夫之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说孔子假托古圣先王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增强了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李贽顾炎武与王夫之 维新变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                   

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③智者学派的主张                   

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

A

解析

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①③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正确答案

(1)

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意。

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2)

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孙中山: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

同:吸取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

(3)有一定联系,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和媒介。有本质差异,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孙中山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智者学派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3.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回答第12、13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2 分

37.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解析: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正确答案

(1)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思想主张:仁者爱人。

(2)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态。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作用: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轨迹: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

(4)略

解析

(1)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2)从图13中得出下降结论,从图14的对照中得出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差。结合材料三提出“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社会问题。从“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这一关键句概括英国有识之士的认识。从认识、观念、工人斗争、统治利益等角度分析英国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原因。

(3)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1变1: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

(4)看法应该是赞成这一主张或指出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角度用史实简要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工业革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下一知识点 : 古代中国科技与文艺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