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共2253题
读大气受热示意图,回答:(4分)
(1)太阳暖大地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地面暖大气指的是______(填字母);大气的保温作用是______(填字母)。(3分)
(2)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填字母)。(1分)
正确答案
(1)B(填字母);D(填字母);C(填字母)。(3分)
(2)D(填字母)。(1分)
试题分析: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A在经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对其削弱作用(括吸收、反射、散射等),太阳把热量经过大气后传给了大地(图中的B),地面吸收在太阳所给的热量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成向外辐射能量(图中的D),其中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即大地暖大气,大气的热量来源有二,一是直接从太阳辐射中吸收到的那一部分(极少),另一部分是吸收到的地面长波辐射(这是最主要的、直接的)。大气吸收到热量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其中大部是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了地面,减少了地面因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点评:本题关键是对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全过程有比较熟练的理解与掌握
该图中曲线a、b表示等压面,b位于近地面而a在高空,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图中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2)近地面B、C两地中,相对较热的是 ,气流下沉的是 。
(3)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形式,其形成的具体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 (填水平或垂直)运动→ 差异→大气的 运动。
(4)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
(5)在图中线段上补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正确答案
小题1:B>C>D>A (2分)
小题2:C B (2分)
小题3:垂直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水平(3分)
小题4:水平气压梯度力(1分)
小题5:略(2分)
小题1:根据等压面分布的基本原理: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故判断近地面的气压B处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C处为低压,盛行上升气流。A处气压较D处低,而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故可判断四地气压高低。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B处盛行下沉气流,判断气温较C处低;C处气温较高。
小题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由于冷热不均而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垂直运动形成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引起空气的水平运动。
小题4: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小题5:见上题分析,垂直方向上,B处盛行下沉气流,C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压B高于C,故水平气流由B指向C;高空气压D高于A,故水平气流由D指向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关键是能抓住等压面弯曲的基本特征,判断热力环流的图示和气压高低分布。结合画图可更容易判断。
下图示意某地区1 月份日照时数分布。日照时数等值线单位为小时,相邻等值线的差值为20 小时。
按图示方法在图中标注出另外三条日照时数等值线的数值,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如图。
(2) 该地区(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1 月份盛行东北风。图示地区山峰以南、以西为背风坡。迎风坡多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低。背风坡少雨,多晴暖天气,日照时数高。
(11分)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 (1分)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1分)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3分)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2分)
(6)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此时图示环流会__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1)热岛
(2)A
(3) 城区空气对流上升运动;城区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不能。该地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
(5)美化环境,净化流向市内的空气,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6)逆温 消失
试题分析:
(1)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气温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城区气温比郊区高,是典型热岛效应。
(2) 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大;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城市上空云量较郊区多。故选A。
(3)可以从云雾形成的条件来分析。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城区气温高,空气更容易产生对流上升运动;城区污染物多,使凝结核多,水汽容易凝结。
(4)水泥厂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从大气运动来分析。该城市位于华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A位于冬季盛行风的上风向;A地离市区太近,由于热岛效应,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内,水泥厂的粉尘和污染气体能流向市区,所以图中A地不能建水泥厂。
(5)结合绿化带的功能和城郊热力环流来分析。绿化带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城郊热力环流使郊区清新空气流向市内,才而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6)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也就是不能上升,说明空气对流弱,是因为出现逆温,拟制空气对流,此时市区地面温带较低,与郊区温差缩小,因而城郊热力环流消失。
(24分)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温哥华岛,位于太平洋沿岸。该岛被中部的山脉分为东西两部分,两岸都以低地为主,岛内沟谷纵横,森林茂密,戈尔登辛德峰海拔2 200米,分布有冰川。岛的内陆地区有许多河流与湖泊。岛上气候相当舒适宜人,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温哥华岛年平均气温10度左右,冬季全岛平均气温在2~4度,夏季平均约为20度。
材料二 温哥华岛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新的葡萄酒产区。该产区几个区域本身具备有利于葡萄生长的天然气候。生长期很长,霜冻危害少。尽管从11月至次年4月的降雨十分丰富,但夏季仍然十分干燥,多数葡萄园需要灌溉补充水分。哥维根谷附近有山体,哥维根谷并不是一片山谷,也不全象一个盆的形状。其东部与南部是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在中部与西部以海拔几百米的山脉夹杂着低谷、湖泊、平地等为特征。土壤为海相化石、砂砾、石灰岩和黏土。
材料三 下图示意温哥华岛地理位置及科迪勒拉山系降水量与地形关系图。
(1)根据材料三,描述该地区地势与降水的整体关系,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分析温哥华岛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推论哥维根谷成为高纬度葡萄产区的自然因素。(10分)
正确答案
(1)地形地势与降水的关系:地势高则降水多,地势低则降水少。(2分)
产生的原因:受当地盛行西风的影响,山地地势高,西风受抬升,降水多;(2分)山谷地势低,下沉增温,降水少。(2分)
(2)该岛气候冬暖夏凉,舒适宜人;(2分)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2分)高山冰雪,景观多变。(2分)因此生活环境佳,景色优美而被比喻为人间伊甸,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 。(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哥维根谷处于来自暖流的盛行西风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热量条件好;(2分)生长期很长,霜冻危害少;(2分)夏季西风气流较弱,且处于背风坡,地形较闭塞,夏季十分干燥光照充足;(2分)且土壤为海相化石、砂砾层等,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2分)地形以丘陵低谷为主,有利于排灌。(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
(1)读材料三图,可以看到该地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山地地势高,西风被抬升的强烈,降水多。在山谷地势低,下沉增温,降水少。表明地形地势与降水的关系是地势高则降水多,地势低则降水少。
(2)根据材料一内容,该岛气候冬暖夏凉,舒适宜人。岛上湖光山色,风景秀丽,森林茂密,空气清新。高山冰雪,一山四季,景观多变。这里生活环境好,景色优美而被比喻为人间伊甸,所以吸引大量游客及许多人退休后来此养老 。
(3)根据材料二分析,哥维根谷处于来自暖流的盛行西风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很长,霜冻危害少。夏季西风气流较弱,且处于背风坡,地形较闭塞,夏季十分干燥光照充足。该地土壤为海相化石、砂砾层等,昼夜温差增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地形以丘陵低谷为主,有利于排灌。所以成为高纬度 的葡萄产区。
甲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乙图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填写甲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3分)
A B C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填字母);全球变暖与 (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2分)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高得多,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2分)
(4)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3分)
正确答案
(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3分)
(2)B C (2分)
(3)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2分)
(4)②(1分) 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2分)
(1)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太阳辐射,地面将能量传递到大气是地面辐射,大气将能量传递到地面是地区逆辐射。(2)大气的直接热源是来自地面,全球变暖与大气逆辐射有关。(3)青藏高原太阳能辐射丰富的原因从海拔、地形方面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4)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晴天与阴天的气温变化特征。
(1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B小于C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D大于F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A称为________,有霜的夜晚A_______(较大,较小)。
(4)大气的热力作用使得地球表面气温日较差________(减小,增大)。
正确答案
(1)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2)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3)大气逆辐射 较小
(4)较小
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1)图示C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被大气所削弱,故B小于C。(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效果较差,而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3)图示A表示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为大气逆辐射。有霜反映晚上剧烈降温,则反映A较小。(4)由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故使昼夜温差变小。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海陆昼夜增温、冷却的模拟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2:图中甲为福建省 7 月气温分布图,乙为甲中B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1)材料1实验说明了什么地理原理?(2分)
(2)说出材料2图中甲由 A 地经戴云山、 B 地到黄岗山一线的气温分布特点,并根据材料1的实验,说明A地气温比B地低的原因。(6分)
(3)福建省是我国的重点林区之一,森林消防工作已积累了许多经验。结合图乙分析,说出B地一年中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及理由。(4分)
正确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平原和内陆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黄岗山和戴云山地区海拔高气温较低;A地处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显著,夏季增温较慢,气温较低。
(3)秋冬。B地秋冬季节风干物燥,易引发森林火灾。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第(1)题,沙石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两者昼夜温度差异说明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第(2)题,结合等温线分析气温分布,结合海陆热力性质说明差异原因。第(3)题,森林因干燥可引发火灾,福建冬春降水较少,气候相对干燥,可能出现火灾。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9分)
(1)四点气压差异由热力原因形成,在下图中相应位置上标出C、D两点并画出热力环流圈。(3分)
(2)若此热力环流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且位于北半球,则A可能为___(陆地、海洋),此时我国山东半岛多吹__风(2分)
(3)测量时,北京时间为___,此季节是否适合南极考察?___。原因是____(4分)
正确答案
(1)(3分) 如图
(2)陆地 偏北(西北)(2分)
(3)1月17日22时(1分) 适合(1分) 此时正值南半球夏季,气温高,且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2分)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受热地区近地面气压低,受冷地区近地面气压高,高压处等压面向上凸起;低压处等压面向下凹陷。
(2)根据表格时间为2005.01.17,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冬季陆地气温较低,形成高压,所以A为陆地。我国为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
(3)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测量时间(格林尼治时间):2005.01.17.14:00,则北京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8小时为1月17日22时,北半球冬季为南半球夏季,气温高,且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适合南极科考。
(28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该国地广人稀,其大陆自然景观呈半环状分布,东、中、西地形不同,是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和农产品出口国。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简图
材料二:2013年澳大利亚矿产品出口的国别/地区构成表(金额单位:百万美元)
(1)当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盛行西北风时,影响珀斯的气压带或风带是______,在其影响下,珀斯的天气以______为主。(4分)
(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产品出口国是_______。(4分)
(3)分析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侧形成森林带的原因。(6分)
(4)澳大利亚是世界重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简述澳大利亚铁矿资源开发的有利 条件。(6分)
(5)甲农业区大部分年降水量在200mm~500mm之间,农业生产需要灌溉,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流域生态环境。(8分)
正确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晴朗(晴热)(每空2分,共4分)
(2)气候温暖湿润,中国(每空2分,共4分)
(3)大分水岭东侧地处迎风坡和沿海,受海洋和暖流的影响大,降水丰富(气候湿润)。(6分)(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角度任答2点给4分,降水丰富2分)
(4)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每点2分,共6分,其中铁矿资源丰富1分,分布集中1分)
(5)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
③合理开采地下水;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
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混合农业.(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
试题分析:
(1)澳大利亚北部沿海盛行西北风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珀斯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南半球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天气晴朗干燥。
(2)在东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气候温暖湿润。该国是铁矿石的出口国,主要出口对象是中国。
(3)大分水岭东侧地处迎风坡,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和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大,降水丰富,气候湿润,形成了森林带。
(4)澳大利亚铁矿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矿山接近大型矿石输出港,距离东亚市场较近。有利于铁矿石的开采和出口。
(5)图中,甲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属于墨累-达令盆地地区,根据材料可知,大部分地区降水少,灌溉水源缺乏,所以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合理开采地下水。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水污染。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混合农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