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 共2253题
读海河某支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甲地7月21~24日气象资料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13分)
⑴分析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及成因。(6分)
⑵写出7月21日—24日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并分析判断依据。(5分)
⑶简述修建水库后乙以下河段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2分)
正确答案
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高温多雨,冬季频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冷气团的影响,寒冷干燥。(4分)
⑵冷锋。(1分) 该天气系统过境时7月22日—23日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西北风(1分),并且风力加大(1分)出现强降雨天气(1分);天气系统过境后与过境前相比,气温明显降低(1分)。
⑶受水库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乙河段水位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部分泥沙在水库沉积,乙河段泥沙含量减小。(2分)
⑴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成因。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高温多雨,冬季频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冷气团的影响,寒冷干燥。
⑵本题考查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该天气系统过境时7月22日—23日风向由西南风转变为西北风,并且风力加大出现强降雨天气;天气系统过境后与过境前相比,气温明显降低。
⑶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位、流量大小及其季节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河水流速大小;水能资源是否丰富。所以下游受水库削峰补枯的调节作用,乙河段水位和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部分泥沙在水库沉积,乙河段泥沙含量减小。
下图为“2012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丙地气压值的大小可能在哪个区间?
(2)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中,可能形成锋面的是 ,并分别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
(4)假如虚线C所代表的天气系统向郑州方向移动,试描述郑州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正确答案
(1)1 000~1 005 hPa或1 010~1 015 hPa。
(2)甲为东北风,乙为西南风;乙风力大于甲,因为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C、D C是冷锋,雨区在锋后(或在西北一侧);D是暖锋,雨区在锋前(或北侧)。
(4)阴天(云层增厚),雨雪,风力加大,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之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1)丙处符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2)考查风向的画法,风力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有关。
(3)锋面出现于低压槽中,冷锋多锋后雨,暖锋多锋前雨。第(4)题,考查冷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情况。
下图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右图)。回答: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__________℃以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为__________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__________时以后。
正确答案
(1)10 8 (2)10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题意,Ts≥T时出现逆温现象,则逆温结束的条件是:Ts<T。然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思维解答。
设城市近地面气温为T′,则T=T′-0.6℃/100 m×3000 m=T′-18℃
逆温结束的条件是:Ts<T′-18℃,即-8℃<T′-18℃
所以T′>10℃,城市近地面气温至少上升到10℃以上,逆温才能结束。
其次,在上图的纵坐标找到10℃与气温日变化曲线上的交点,再看此交点在横坐标上的位置,可找出时间为8时左右。
再依据第(2)问给的条件和第(1)问计算结果,可得出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10时以后。
读“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图4—25)”,回答问题。(15分)
图4--25
(1)②表示 作用,③表示 作用,④表示 作用,⑤表
示 作用。
(2)写出A、B、D部位的地质构造名称:
A ,B ,D 。
(3)说出B地成山的原因: 。
(4)C是 活动。
(5)E为 岩,F为 ,E的重要特征是 ,G
为 岩,它包括 岩和 岩。
正确答案
(1)上升冷却凝固 变质 外力 重熔再生 (2)背斜 向斜 断层 (3) 向斜中心部位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成为山 (4)火山 (5)沉积岩 变质岩 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岩浆 侵入 喷出
26.考查岩石的分类与地质循环、地质构造。岩石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类,岩浆岩按产状又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岩浆岩由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它们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平行光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过大气散射之后,从天空投射到地面,称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总辐射。
材料二:图1为太阳辐射日变化图,图2为中国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1)分析影响总辐射量的因素有哪些?(6分)
(2)读图,分析我国年总辐射分布特点?极高值和极低值出现的原因?(8分)
正确答案
略
读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示意图2-52,读图后回答:(5分)
图2-52
(1)该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
(2)与该气候相似的气候类型在南半球分布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度~35度大陆东岸 (2)澳大利亚 阿根廷 (3)海陆热力差异
29.该题采用坐标的形式表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分析出该地的气候类型,从而推导出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及形成原因。图中4、7、10、1月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情况,可以理解为该地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图中7月平均气温高达26℃以上,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降水量为5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这样可以分析出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学过的地理知识可知,主要分布地区是南北纬25度--35度大陆东岸,最典型的地区是亚欧大陆东岸。在南半球,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也有分布。
(28分)下列甲图为玻利维亚羊驼分布图,乙图为我国西藏局部藏山羊分布图,羊驼和藏山羊的毛、绒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羊驼和藏山羊分布区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是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如果乙图地区从玻利维亚引进羊驼发展羊驼养殖业的不利条件。(8分)
(2)列表对比甲、乙两地区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原因。(12分)
(3)分析图乙中M地区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1)相似:处于高山和高原区,自然条件恶劣(答气候高寒也得分)
不利条件:纬度、海拔更高;冰雪覆盖的地域更广;交通不便,远离市场;属于新生事物,饲养经验和技术不足。(共6分)
(2)
(3)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少,深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
试题分析:
(1)自然环境主要从气候和地形上来分析。两地都是高山和高原区,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
但两地相比,青藏高原区纬度、海拔更高;冰雪覆盖的地域更广;交通不便,并且远离市场;羊驼饲养经验和技术欠缺。
(2)由图形可以看出,甲地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山的高原区,主要是因为该地纬度低,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居住,所以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上,气候温凉宜居。乙地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高原面上气温低,河谷内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稍高。
(3)“昼晴夜雨”说明白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增加作物根系吸收。
下图是我国某地阴天和晴天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表示阴天气温日变化曲线的是_____(A、B),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霜冻为什么多出现在晴天的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B;因为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所以白天和夜晚的温
差相对较小
(2)因为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使地面温度较低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在图示各省会城市中,_______ 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示各直辖市中,_____ ____市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台湾岛西侧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 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正确答案
(1)拉萨 青藏高原海拔,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 3分
(2)重庆 云、雨、雾天气较多,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分
(3)高 东部是迎风坡,雨天多,对太阳辐射起到了削弱作用 3分
试题分析:(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其原因主要从地势、大气状况,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2)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少的地区为四川盆地,主要从地形特征和对大气状况的影响,并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3)受地形影响,台湾岛东西两侧的降水量有明显差异,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而西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基本分布规律,并能结合地形、天气状况,进而通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注意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D、C两处相比处_____________气温较高,__________处气压较高。A、D两处相比,白天_______
______处气温较高,夜晚则___________处气温较高。
(2)图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天气系统,数字代号所表示的现象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3)若该锋面形成了我国北方的暴雨天气,这时,影响亚洲的主要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部和西南地区分别盛行________________季风和_______________季风。
正确答案
(1)D;C; A; D
(2)冷锋;太阳辐射;地面辐射;云层反射
(3)亚洲低压;东南;西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