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11“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指出世界洪涝灾害多发地所在的自然灾害带。(2分)

(2)据图及所学知识分析甲地灾情形成的原因。(6分)

(3)据图归纳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分布。(2分)

正确答案

(1)北纬(20º~50º)环球灾害带。(2分)

(2)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丰沛;河网密布;人口密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弱。(6分)

(3)东部季风区。(2分)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

(1)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图示洪涝多发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中纬度的环球灾害带。

(2)图示甲位于恒河三角洲,当地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主要原因从当地洪涝灾害多发(气候、地形、河流等方面原因)和抗灾能力较差等方面分析。

(3)我国东部季风区,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变率大,故洪涝灾害多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区位于川东三峡库区的腹心地段,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形多为褶皱山地,地下常有软硬相间的岩层。

(1)指出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人类活动致灾因子。(4分)

(2)说明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并从滑坡危险性的外在因素分析:怎样避免和降低坡度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自然因子:坡度(2分)  人为因子:土地利用。(2分)

(2)关系:坡度为2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1分)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较少。(1分)

避免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2分)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工程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2分)

试题分析:

(1)该地区滑坡危险性最严重的自然因子是坡度,人类活动致灾因子是土地利用。

(2)该地区滑坡发生次数与坡度的关系是坡度为20°~35°时,最有利于滑坡的发生;而坡度小于20°和大于40°的地区滑坡发生较少。避免措施:坡度20°以上的丘陵山地应避免开垦耕种(或实行退耕还林,保护地表植被);应避免在脆弱地带进行交通、工矿工程施工;在滑坡易发地段,建设护坡工程,做好灾害防护。

点评: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威胁人类和的安全。自然灾害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可以起到诱发和加剧的作用。

以洪灾为例

①洪灾的形成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阻塞河道;滑坡、泥石流阻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人类不确当的经济活动等。

②洪灾的危害

直接损失: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人畜的伤亡;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等

间接损失:水、电力、交通、能源等供应中断;城乡商业活动的停止;生活秩序混乱等

③洪灾的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排洪速度;开辟分洪区,降低洪水水位等。

非工程措施: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上午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海域发生海啸,席卷南亚、东南亚等多个印度洋沿岸国家,造成人员伤亡达25万多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分)

(1)比较A、B两个群岛的形成原因。

(2)在这次海啸中,许多西方国家并未在印度洋沿岸,但也有人员伤亡,这是为什么?

(3)引发本次海啸的主灾是什么?根据本次灾害的发生情况,反映了灾害具有什么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1)B为马尔代夫群岛,是珊瑚岛,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A为安达曼群岛,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时,印度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

(2)①印度洋沿岸各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②西方国家经济发达,有大量游客在这里休闲旅游。

(3)主灾是地震。特点:反映了各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

启示: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当一种灾害发生时,及时做好诱发灾害的预防措施。

岛屿的类型主要有三种:火山岛、大陆岛和珊瑚岛,在图中显示的B岛,地处赤道附近,在热带洋面上,面积较小,成群岛状分布,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不难判断出是珊瑚岛;A岛靠近消亡边界,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碰撞隆起而形成的岛弧。不要以为海啸能够传递到西方国家,而是西方国家的游客来到这里,这与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个人旅游活动的选择有关。本次的海啸是由海底地震引发的,这也反映了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现象,才能从灾害的根源入手,做到全面防御,有效兼顾,制定出合理的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答案

(1)A

(2)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成旱灾)。

(3)①破坏植被;②温室效应,蒸发加剧;③生产、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

(4)农作物减产或绝产,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减少,城乡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减少。

通过分析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南方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地区缺水严重,北方地区发生次数最多,主要由我国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造成的,人类的用水量增大,对环境的破坏是造成旱灾的人为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每年都会有1000--2000 起龙卷风产生。当来自落基山脉的干燥冷空气与来自墨西哥湾沿岸的潮湿热空气相遇,龙卷风便如期而至。2012 年4 月3 日下午,两个破坏力强大的龙卷风席卷了美国中南部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和沃斯堡都市地区,龙卷风中心所过之处将卡车卷到空中、撕毁民居房顶,使拖拉机和重型挂车散落到高速公路和停车场。

指出每年美国龙卷风的多发时期,并简要说明美国多龙卷风产生的相关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正确答案

每年的4-6 月或春夏之交,   与美国的海陆位置、中部平原地形广阔、多为大陆性气候区及大气环流条件有关。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