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共2799题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
第一集千年巨变时间跨度:1840——1911年。本集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为主要内容。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1949年。本集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并赢得胜利的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三幅图片各是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上述主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突出贡献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索民族“复兴之路”中,以上仁人志士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图1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建立近代工业;图2用进化论的观点宣传维新变法;图3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探索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成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揭开了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3)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简述“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中国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中国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它是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课题,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三个代表”主要回答了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的课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全面纲领,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偏向。
——摘自《中国共产党章程》(1945年6月11日中共七大通过)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年2月7日)
材料四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成熟于什么时期?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第二次结合”具体指什么?探索初期毛泽东有哪些著名论著?(3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2分)材料三、四对该问题分别提出了什么观点?(2分)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正确答案
(1)时期: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成果:新民主主义理论。
(2)具体指: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论著:《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分歧:对毛泽东思想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怎样才算坚持毛泽东思想。观点:材料三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材料四提出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并加以发展。
(4)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先进思想的指导;实事求是,不盲目崇拜;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试题分析:(1)这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考生要能熟练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的话,这一题不难答出。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毛泽东思想成熟于1945年前,因为1945年中共七大将其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应该成熟于这之前;这一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需要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去考虑,因为这一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理论成果是当时实践经验的总结。
(2)第二次结合:根据材料二中的“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可以得出结论。著名论著:根据材料中的“1956年”这个时间,可以推知著名论著应该从1956年开始考虑,所以自然就可以将相关知识迁移过来,得出答案。
(3)分歧:根据材料三中的“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和“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可以看出两者对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怎样坚持毛泽东思想存在原则的分歧。观点:引文也可以得出材料三、四的观点。
(4)认识:材料一主要是说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作用,材料二、三、四是在讲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可以得出革命和建设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可以得出,对待一种理论要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而且需要与时俱进、批判继承。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而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该特点在孙中山先生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什么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原因:它集中反映表达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发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改造发展: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提出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劳工权利等。
(3)贡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著作:《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
(4)进一步发展: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5)核心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礼服兴,傲顶礼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兴,跪拜礼灭。材料二 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然偌大的清王朝不亡于洪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跨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提及辛亥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孙的几个口号指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毛泽东曾12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下面两图分别是49年2月的第一次和2005年6月的第十二次,内文都作了简单描述。1949年2月报道称“毛泽东正引领着中国加入世界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而言,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对共产主义,它是自苏联革命以来最大的胜利。对绝大多数中国百姓而言,则意味着和平。5亿困顿疲惫中国民众在上周见证了毛的辉煌--他们进入了北平。”2005年6月报道标题为“中国的新变革”:“刘丽……这个农民的女儿一直在广东一家工厂里工作,天天泡在繁密的缝纫机声响里。是的,这里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毛泽东,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 ”。
(3)截止1949年,毛泽东承担的主要历史课题是什么?其能够大获成功,具备了哪些有利的内外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毛逝世后到2005年,为实现“全世界没谁能逃脱‘中国制造’,中国领导人在探索中形成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服饰;社会习俗;历法纪元;礼仪变化;政治体制-结束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时代精神: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反封建专制和等级伦理,提倡资产阶级平等、民权;提高妇女地位。
(2)民族民权民生;半殖半封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三民主义符合顺应发展趋势,表达资阶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的愿望;成为辛亥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3)历史课题:寻找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条件: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成为革命指导;中共代表人民得到群众支持;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主力被消灭;
(4)邓小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胡景涛,科学发展观。
(5)时势造英雄,顺应时代社会发展要求才能成功;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意义;纲领和理论形成必须适合本国国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 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
材料二: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是解决平民百姓的生存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三: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材料一中的“抓住事物的本质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根据当时中国革命 形势发展的趋势,将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的依据。并说明第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 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同志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
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二: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材料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12分)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重要认识?(4分)
(3)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4分)
正确答案
(1)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概念,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及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12分)
(2)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4分)。
(3)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根源;二者一脉相承,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4分)
试题分析:
(1)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土地革命时期,
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论述,创造性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做了重要报告,同年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创造地提出两类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自从在北京开展以来,每天的参观人数都超过万人。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两幅照片分别反映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以图一、图二的史实为例,概述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柏坡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它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谈谈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井冈山会师,长征途中红军翻越雪山。
(2)井冈山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了敌人,最终完成了红军的战略转移。
(3)内涵:务必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背景: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作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百年来,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付出了巨大艰辛。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近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1915年“民主”、“共和”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真假共和——1912中国宪政实验的台前幕后》
材料二 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95——1913年“民主”、“共和”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什么趋势?当时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重大政治事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近代中国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指出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2)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1982年修订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确立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十六字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民族团结;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了基层民主。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 ]
正确答案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指导思想是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 ]
正确答案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主要表现,分别是
[ ]
正确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 ]
正确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有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②都是在对过去党内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③都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④在实践中都采用过“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 ]
正确答案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