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炔的结构与性质
- 共147题
V、W、X、Y、Z是由周期表中1~ 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5种化合物,其中V、W、X、Z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 于35。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1)5种化合物分别是V_________、W_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填化学式)
(2)由上述5种化合物中的某2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5种化合物中的所有元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V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aC2;CaO;CO2;Ca(OH)2;C2H2
(2)Ca(OH)2+2CO2==Ca(HCO3)2
(3)
(1)决定有机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________,醇的官能团是_______(填名称) ,羧酸的官能团是_______(填结构简式) 。
(2)现有九种有机物:① 乙醇 ② 甲苯 ③ 苯酚 ④ 甘油 ⑤ 甲烷 ⑥ 甲醛 ⑦ 甲酸 ⑧ 乙烯 ⑨ 乙炔,将序号填入下列相应的空格中:
可以作为制取炸药原料的是________(至少写一种);常温下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官能团;羟基;-COOH
(2)②④;③;⑧⑨
六种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A、B、C、D、E、F均为短周期元素,B与A能以1∶1、1∶2或1∶3等形成多种常见化合物;C与D相邻,D与F元素位于同一主族;D与E能以1∶1或1∶2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1)A与B能形成一种最简单的直线型分子,其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A、D、F元素中形成的两种双核阴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与F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惰性电极电解该化合物的水溶液时,有固体析出,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HS-+OH-S2-+H2O
(3);S2-+H2O
HS-+OH-;Na2S+2H2O
2NaOH+H2↑+S↓
乙炔分子的含碳量比乙烯分子高,点燃乙炔时,火焰更为明亮,而且有浓烟产生.
(1)等质量的下列烃,燃烧时产生CO2最多的是______(填编号,下同),产生H2O最多的是______,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_.
(2)120℃时,燃烧下列气态烃,燃烧后气体体积增大的是______,减小的是______,不变的是______.
①CH4 ②C2H4 ③C2H6 ④C3H8 ⑤C2H2.
正确答案
(1)等质量时,含碳量最大的是乙炔,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最多,含氢量最大的是甲烷,产生H2O最多,由于等质量的C和H相比,H的耗氧量比C多.例如12克C要消耗32克O2,而12克H要消耗96克O2.因此等质量的不同烃完全燃烧,烃中H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多,由于甲烷含氢量最大,则等质量时,甲烷耗氧量最大.
故答案为:⑤;①;①;
(2)CH4+2O2=CO2+2H2O
C2H4+3O2=2CO2+2H2O
C2H2+O2=2CO2+H2O
C2H6+O2=2CO2+3H2O
C3H8+5O2=3CO2+4H2O
由上面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气体体积不变的是甲烷和乙烯,
气体体积增大的是丙烷和乙烷,
气体体积减小的是乙炔.
故答案为:③④;⑤;①②.
乙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以乙炔为原料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以下化合物。完成下列各题:
(1)正四面体烷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其中 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其二氯取代产物有__________种
(2)关于乙烯基乙炔分子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1摩尔乙烯基乙炔能与3摩尔Br2发生加成反应
c. 生成乙烯基乙炔分子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d. 等质量的乙炔与乙烯基乙炔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不相同
e. 该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3)环辛四烯中C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写出与它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的分子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4)写出与苯互为同系物且一氯代物有三种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举两例):___________ 、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4H4;sp3;1
(2)c
(3)sp2;苯乙烯
(4)“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