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法文化年”法方总协调人阿兰·隆柏说,法国文化年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和革新”“浪漫与创新”。而中国也不乏创新的历史人物,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典型。中共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活动不包括

[ ]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1968年,各省、市、自治区建立起新的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流行语是带有明显阶段性历史色彩的词汇,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建国初期历史的一组是

[ ]

A工业化、三大改造、过渡时期、一五计划

B红卫兵、走资派、伟大的舵手、造反派

C身份证、包产到户、私营企业、发家致富

D互联网、安居工程、股票、房地产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D“一五”计划火热的工业化建设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1949年相比,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全国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约70%,农民收入增长30%以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社会趋于稳定是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

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C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一书中指出:“从1953年到1956年底,我国广大农村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在这期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这里的“历史的客观性和必然性”是指

①当时农村生产资料微薄、生产分散、规模狭小②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导地位确立不久,影响小④当时我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加快农业生产发展

[ ]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这段话反映了

[ ]

A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C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现象

D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满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