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共17题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 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 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 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
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
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
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
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 6NaNO2+3H2SO4=3Na2 SO4+ 2HNO3+4NO↑+2H2O;
③ 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
③ 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①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② 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 Na2O2+2NO2=2NaNO3
(2)①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吸收未反应的NO
②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③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
知识点
已知NO2遇水发生反应:2NO2 + H2O → HNO2 + HNO3。实验证明将NO2通入水中会逸出NO气体,而通入NaOH溶液中则可完全被吸收,通入Na2CO3溶液中只逸出C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某些资料认为:NO、NO2不能与Na2O2反应。某小组学生提出质疑,他们从理论上分析过氧化钠和二氧化氮都有氧化性,根据化合价升降原则提出假设:
假设Ⅰ. 过氧化钠氧化二氧化氮
假设Ⅱ. 二氧化氮氧化过氧化钠
(1)小组甲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① 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 待试管B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B中加入适量 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余烬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看见木条复燃。甲同学认为假设Ⅱ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 。
③ 乙同学用改进后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余烬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Ⅰ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方程式是 。
(2)丙同学认为NO易与O2发生反应,应更易被Na2O2氧化。
查阅资料:① 2NO+Na2O2=2NaNO2
② 6NaNO2+3H2SO4=3Na2SO4+ 2HNO3+4NO↑+2H2O;
③ 酸性条件下,NO或NO2– 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 和Mn2+
丙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与Na2O2的反应。
① 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F装置的作用是 。
② 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
③ 充分反应后,检验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实验是
。该实验从安全角度考虑必须在 中进行。
正确答案
(1)① Cu+4HNO3(浓) = Cu(NO3)2+2NO2↑+2H2O
② 除去生成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③ Na2O2+2NO2=2NaNO3
(2)① 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 ; 吸收未反应的NO,防止其污染空气
②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NO被氧化
③ 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产物是亚硝酸钠,反之为硝酸钠;通风橱(或者答密闭装置)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