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肌疾病
- 共60题
患者,男,30岁,1月前发热、咳嗽、流涕,持续1周自愈。近1周心悸、气短。否认心脏病史。查体:T36.3℃,BP108/65mmHg,心界不大。血清CK-MB水平增高。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05次/分,PR间期0.21秒,余未见异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该患者4周前病毒感染(发热、咳嗽、流涕),3周后发生心悸、气短,查体无异常,化验心肌酶增高。心电图示心率快,PR间期延长呈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所以最可能的诊断是病毒性心肌炎。
患者,女,18岁,着凉感冒后心悸气短,乏力,食欲不振。查体:心率快,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肝大。心电图3T段抬高,X线片:心影扩大。经治疗无好转,出现阿斯综合征,电复律转复,可能的诊断为
正确答案
解析
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有心悸、心季快、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肝大,ST段抬高,提示患者有心肌的问题;又出现阿斯综合征,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正确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多由肠道病毒引起,尤其是科萨奇B组病毒。
男性,27岁,心悸气短,胸闷胸痛晕厥。查体:胸骨左缘3肋间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室间隔:左室后壁为 1.5:1,SAM(+)。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考虑
正确答案
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非药物治疗包括手术治疗、酒精室间隔消融术、起搏治疗。故选A。
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査为
正确答案
解析
实验室检测心肌酶谱(CK、CK-MB、α-HBD)作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的重要指标。血病毒分离检查只能确定病因。
女,20岁。活动后胸闷,气短2天。3周前曾咳嗽持续发热1周。既往体健。查体:面色苍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分,频发早搏,第一心音减弱,P2>A2,心尖区可闻见2/6级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血肌钙蛋白增高。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病毒性心肌炎:1.症状和体征: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出现adams-stokes综合症。体检可见与发热程度地不平行的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可有舒张期奔马律、可有心包摩擦音、心衰体征。两大特点:心动过速与发热不匹配、第一心音减弱。2.心肌损伤指标:cTnI或cTnT、CK-MB增高;此指标与AMI相同,但心肌炎多见于20-30岁,AMI多≥50岁。
患者,女,45岁,劳动时出现胸部闷痛,多次晕倒,数分钟后意识恢复。体检: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4/6级喷射性收缩期杂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收缩期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可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粗糙的喷射样收缩期杂音。
男,25岁。3年来劳累时感心前区闷痛及头晕,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无震颤。可使杂音减轻的因素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结合题意,考虑为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多数患者有心悸、胸痛、劳力性呼吸困难等。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等容舒张特性,可减低心脏杂音。
男,33 岁。因活动时心悸,心前区疼痛 l 年就诊。查体:BP146/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 78 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 4 肋间可闻及 3/6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末的室间隔厚度 16mm, 左房流出道狭窄,二尖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症状: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症状: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
男,33 岁。因活动时心悸,心前区疼痛 l 年就诊。查体:BP146/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 78 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 4 肋间可闻及 3/6 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超声心动图示舒张期末的室间隔厚度 16mm, 左房流出道狭窄,二尖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该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正确答案
解析
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症状: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症状: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出现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美托洛尔,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可与利尿药和血管扩张剂合用)及心绞痛。静脉注射对心律失常、特别是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有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